王勃的《滕王閣詩》都知道,但在初唐,很少有人懂這種詩詞手法

今天小睡要給大家介紹的詩,便是大名鼎鼎的王勃在寫下《滕王閣序》之後即興所作,名叫《滕王閣詩》,大家一定對這首詩倒背如流,但這背後的故事不一定都能知道,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這首詩,再來講講背後的傳奇故事。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的《滕王閣詩》都知道,但在初唐,很少有人懂這種詩詞手法

詩文大意:高聳如雲的滕王閣就屹立於贛江邊上,但是那些佩戴華美玉飾和響鈴的歌姬卻早沒在裡面載歌載舞了。早晨的畫棟之上飛過從南浦飄來的雲,傍晚珠簾捲起能看到西山陰沉的煙雨。白雲倒影在潭中每天都那麼悠然自得,時光推移景物變化已經過了很多個春秋。曾經在滕王閣聽歌賞舞的帝子現在在哪裡呢?早就不在啦,現只有那欄杆外的長江兀自向東流去。

詩文淺析:首聯先對滕王閣的形勢和地點做出了描述,並聯想了一番當年修建閣樓之的熱鬧場景;頷聯緊承第二句寫畫棟上的南浦雲,珠簾外的西山雨,說明滕王閣的地勢之高和視野之開闊;頸聯從空間切換到寫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季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進而由此引出尾聯;尾聯感慨人去閣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詩在空間、時間雙重維度展開對滕王閣的吟詠,筆意縱橫,氣勢恢宏,窮形盡象,語言凝練,感慨遙深。氣度高遠,境界宏大,與《滕王閣序》真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王勃的《滕王閣詩》都知道,但在初唐,很少有人懂這種詩詞手法

詩在詩壇上成為了傳奇,也少不了詩背後的傳奇故事。王勃當年寫的詩最後一句是這樣的:“檻外長江__自流”,寫完之後便棄筆而去。但是在場的賓客卻傻了眼,不知王勃是何意,但他們沒寫出來的這個字一定是很驚豔的字。於是現場陸續有人開始填字,有填“水”的,有填“獨”的,但都覺得並沒有那麼奇妙,所以賓客趕快派人追趕王勃詢問此字究竟是什麼。

然而王勃卻笑了笑,只是說詩已經作完,字也全部都寫上了。凡人哪能猜透大詩人的意境,覺得他這是在賣關子,於是有富豪派人前去與王勃交易,欲以千金購買此字,希望王勃能夠點明。王勃收到千金後,不禁哈哈大笑,對來人說:“我說給我已經寫完了,沒寫就代表那個字是空字”。最後大家終於明白,原來最後一句是“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的《滕王閣詩》都知道,但在初唐,很少有人懂這種詩詞手法

為什麼說“空”字寫得絕妙呢,因為前面寫了“帝子今何在”,這是一個問句,用一“空”字是在回答前面“帝子已空”!

也許現在看來“空自流”是很常見的,但是王勃是這種手法的原創之人,這種手法在王勃所在的初唐是非常新潮的,所以當時在場的賓客猜不出來也很正常,詩歌也正是因為有王勃這樣的大詩人才能夠一步一步創新發展而來。您對王勃怎麼看呢?

讀靈性的詩句,寫有用的文章,小睡堅持原創。感謝您能收藏分享給身邊的人,也感謝您能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