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祕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下面為好劇邦學院vol.38孫文老師

主講的課堂內容回顧: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入行及創作契機

孫文:主持人好,朋友們,老師好。我是編劇新人,所以很高興能參加這一期微訪談節目,希望能有我的綿薄之力幫助到大家一點點。

我出生在東北一個邊城,生在跟一個藝術毫不沾邊的家庭,也是非常幸運能進入到這個行業。真正接觸到這個行業是從大三開始的,然後逐漸參與電影、電視劇、網劇的創作,也是從底層寫手做起,接著做編劇助理,用了幾年的時間也才開始擁有自己署名的這樣的一個連續劇。《成化十四年》是從15年開始做的一個戲,這也是我第1次正式嘗試。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古裝網劇的創作,也是承蒙編劇程曦老師的指點和郭爽導演和製片人李密的加持,以及整個編劇團隊和製作團隊的努力,才有機會讓《成化》在愛奇藝平臺上亮相。我也希望大家對我們後續的作品能夠繼續關注和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對IP改編的經驗

主持人:《成化十四年》也是咱們目前網絡上非常熱播的一個劇,那麼《成化十四年》,它是一個IP的改編劇,據說相比於原著來說有較大的改動。請問小說改編劇本的情節和人物的取捨,在您的創作中會有怎樣的考量?那麼您在改編劇本的這種形式上又有怎樣的一個心得,可以和大家簡單的分享一下。

孫文:其實這些年IP改編盛行,到處都充斥的大IP。我們不能否認說IP其實它是有一個龐大的讀者基礎,但是影視劇和小說原作其實還是有本質的差別的。IP可能對於我們編劇而言,就是一個食材,然後我們整個創作團隊來把握它整個食物的味道。小說變成劇本,我覺得可能首先要考慮一下小說的類型。

有的小說世界觀比較完整,故事豐富,然後整體的現狀故事也比較龐大,那就需要把主線梳理出來,我們可能要合併一些跟主線故事沒有什麼關係的線索或者人物;還有的小說,它是走人設的,就是人設非常好,但是可能故事性不是那麼強,或者不是那麼完整,有些線索是斷的。包括人物他是從哪來的?他的背景是什麼?他有什麼目的?可能這些都不是很清晰。這種改變可能我們基於人設,然後把每個人的來龍去脈都梳理清楚,然後再重新做結構和故事,把這個人串起來。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們團隊之前在改編的時候的一個創作方式。我們團隊在改編的時候,採用的也是先熟讀、再遺忘的創作方式。

我們的編劇在瞭解內容之後,然後我們跳出框架,重新來挖掘一個主題,然後再整理人物和人物關係。考慮到電視劇的體量,我們有可能會把整個框架拉大,然後再去填充、豐富細節。

像《成化十四年》本身是一個探案題材小說,而且其時代背景都是有據可循的。我們在改編的時候可能就著重考慮了兩點,第一點是時代背景下的故事融合,第二點可能就是小說案件的一個節奏和可實現度。

結合這2點的話,我們團隊基本保留了小說中的人物關係,然後並對其進行了一定的豐富,對部分人物的性格進行了調整。案件上除開小說裡的武安侯府、東宮案以及京城誘拐案之外,考慮到整個具體的體量,我們編劇團隊也根據人物與導演商議原創一些案件,來增加具體的可看度。這就是我目前對小說改編情節和人物的一個考量。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如何應對拍攝中的臨時修改?

主持人:我們也都知道,計劃和現實往往會有一些差距。那麼在《成化十四年》的拍攝過程中,您是否有根據現場的一些拍攝條件去修改過劇本的這種情況?那麼在這種修改的過程之中,是否又有遇到什麼困難呢?

孫文:其實根據現場條件修改劇本是一定會出現的。準確來說,我覺得可能編劇的職業性最大的一個要求就是要敢修改,我們覺得我們自己寫的東西非常好,很牛逼,這是個好事。這說明我們很自信。但是

真正好的劇本都是要改出來的,是需要花耐心、花精力去不斷打磨的。

在拍攝現場,我們可能會面臨到各種的問題,什麼演員、場景、天氣等等,這些修改情況都是不盡相同,但是目的都是明確的:在有限的條件下,最大化的呈現出精彩劇情。我們在修改劇本的時候,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因為整個拍攝的團隊都在等,等修改確定。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劇本要足夠的熟悉,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這裡面其實最辛苦的還是拍攝團隊,畢竟他們面臨的困難其實更大。我其實也蠻感謝他們的付出的,因為是他們的辛苦,然後才能將《成化十四年》呈現在熒幕之上。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如何認識網感

主持人:現在大家在談網絡劇的時候,也往往會用網感這個詞去衡量一個劇的好壞。那麼您理解的網感是什麼?那麼在咱們新媒體的這種影視劇中,該如何去把握網感?

孫文:其實既然大家都在提網感,可能是網絡劇區別於傳統電視劇的這樣的一個東西,但是其實從製作手段上、投資渠道上來看,或者資金規模、演員陣容這些好像都不是很大的差距。可能我理解目前最大的差距可能是在受眾群體上,因為電視臺的受眾群體有一半,可能是中年人,比較多一些。如果播一些比較前衛的網劇的話,可能不在他們的觀看範疇之內。

這些電視臺可能更喜歡播一些諜戰劇、抗戰劇或者生活劇。但是網絡劇的觀眾年齡就偏小一點,與電視臺觀眾的構成不同,所以導致了我們說網絡劇的內容層次和敘述方式可能都不太一樣。但是其實現在對於網感的說法也是眾說紛紜,它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我之前跟師哥程曦也聊過這個事情,我們可能覺得網感它像一種感覺,他就像以前咱們說的接地氣,什麼是接地氣兒?接地氣也是一種感覺,感覺一般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它就像一道菜,它是苦是甜,我們一吃就知道,但是要追問它到底什麼是甜,什麼是苦?這種追問有時候是沒有答案和意義的,但是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糖是甜的,苦瓜是苦的。

同樣,想要打造網感的話,應該有類似的方法。所以如何把握新媒體影視劇中的網感,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是目前所有編劇同仁都在摸索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我覺得網感它不單是追一個熱點,而是看到這個內容背後的一個根本原因。

可能通俗點來說就是網友對你有感覺,我倒覺得在創作的時候不必刻意去追求網感,只要紮紮實實的做好故事就好。因為我覺得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要你的故事足夠精彩,自然會打動網友。

我覺得針對網感這個問題,其實現階段我們要能做的可能就是打磨好自己的手藝。其實歸根結底,編劇是個手藝活,我們把手藝做好,自然就能得到網友的青睞,那網感可能對於我們來說,我覺得就是這樣一個督促作用。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創作喜劇的經驗

主持人:嗯,更像是一個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我們也看到《成化十四年》它是一部古裝喜劇,在喜劇創作這一塊,您有什麼比較獨到的見解,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孫文:其實這一點有點慚愧。其實我們沒有刻意研究過喜劇創作,但是從創作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創作者要追求的其實就是戲要好看。

《成化十四年》是古裝情喜劇的一個方向,可能我們在創作人物和人物關係上,在構建臺詞的時候,就著重往喜劇的方向去設計,面對每一場戲,在合理的情況下追求一個好玩好看的效果。因為我覺得喜劇創作的核心其實還是講故事,其次才是喜劇性的追求。如果在創作的時候,為了追求喜感而本末倒置的話,這樣的喜劇其實有些刻意,反而會達不到效果。之前大學的時候,其實老師也經常教導我們說,高級的喜劇他一定是一個悲劇,是把痛苦讓你笑著看完。

在看劇的時候可能你是笑的,回到家,你躺在床上一琢磨,還是覺得好笑,然後你流淚了,這可能才是比較高級的喜劇。就是微笑的面對苦難。用飽嘗痛苦的新劇化解苦難。

當然其實這些也是比較老生常談了,獨到見解我倒也談不上,我倒是有一個寫喜劇的一個方法可以分享給大家。我寫的時候可能一般會聽古典樂,就是那種很正經的那種古典音樂。然後伴隨著音樂在頭腦中去構建那麼一個不正經的人物,然後再把不正經的人物揪出他的舒適區。扔到另一個不尋常的地方,然後可能喜感就出來了。寫好之後再把音樂關掉,再進行重新讀一遍劇本,看看是否足夠有趣。是否有沒有其他問題?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成化十四年》最有魅力的角色?

主持人:您最喜歡《成化十四年》哪一個角色?在劇裡面你覺得這個角色他在哪裡是最有魅力的?

孫文:其實在創作成化的時候,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西廠提督汪直,因為這個人他最有魅力的地方,他就是一正一邪,我們所說的一個灰色人物,因為這種角色他特帶一個特定的魅力,往往他伴有著危險與華麗並存,它不像是我們尋常那種正反派,灰色人物,可能往往與觀眾的距離更近。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因為可能就以現實生活為例,我覺得也不存在純粹的好人和壞人,很多時候只是因為立場不同。汪直其實更能體現現實的這種人性,因為人性可能本來就比較善變的,他可以為了某些利益做好事,那也可以為了其他原因幹一些壞事。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有自己的底線所在,所以這樣就很好地體現了他這個人的光明和陰暗面。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看起來就更接近於大家現實中的人。

所以我們最後在讀他的臺詞的時候也會感覺到比較爽,可能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新人編劇如何進步?

主持人:是的,在我追劇的時候,我也覺得汪直這個角色真的非常真實,我也很喜歡他。

那麼我們現在行業中一直在處於一種編劇荒的情況,老編劇忙不過來,新編劇處境又非常的艱難尷尬。那麼以您個人的經歷來談一談新人編劇在職業生涯的瓶頸期,他該如何去突破呢?

孫文:其實我也是個新人,我也還在摸索,以我這幾年經驗,我覺得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手藝。

可能第二重要的就是圈子,因為要有人知道你在寫戲,手藝好了的話,那圈子可能自然就比較容易開闊一些。如果屬於不好的話,可能這個圈子都是廢的。因為其實一個編劇他是沒有辦法混過去的,白紙黑字它就擺在那裡,你有多大能力經驗都顯而易見。可能還是那句老話,編劇他是一門手藝,我們和各種手藝人都一樣,臺上一分鐘、臺下10年功,所以要做一個合格的編劇,可能除了修煉內功,可能甚至都用拙勁去學習基本功。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就是要坐得住。其實光“坐”還不行。可能就是要專注於寫東西本身,即使環境再嘈雜,你也得靜下心來去寫,那一個電影劇本,可能大概在個3萬字左右,算上不同階段的一個工作稿,實際的工作量更大。為了構建一個真實的事件,我們可能還要查一個大量的資料,然後還要去消化他們。電視劇、網絡劇可能就更為龐大了,比如說《成化十四年》,它雖然有小說的基礎在,但因為他是實打實的一個歷史年代,我們團隊還是把涉及到那一段歷史背景再梳理一遍,包括歷史野史、演義等等。可能加起來也有幾十萬的閱讀量。最後雖然可能在劇本中未必用到多少,但其實要有這些東西之後,才能呈現出水面上的那一冰山一角。所以這龐大的工作量可能就要我們坐得住椅子,耐得住寂寞。靜下心,這樣可能就能突破瓶頸,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科班編劇和非科班編劇的創作差異?

主持人:是的,大家共勉。我們好劇邦成立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新人編劇能夠完成破圈。我瞭解到您是上戲的科班出身,在創作中,您覺得科班編劇和非科班編劇會在創作上有差異嗎?

孫文:其實從創作上來講,我覺得科班和非科班它不是很重要的。因為本質上創作它不是教出來的,是不斷積累,然後悟出來的這樣的一個過程。能進到專業院校學習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因為有那麼多專家教授手把手的教你4年,進行一個相對系統的專業訓練,至少在技能上面可能比非科班出身的編劇要佔一點點優勢。當然這只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一旦畢業踏入到整個行業之後,你會發現其實科班和非科班

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我們怎麼搞好創作?

可能非科班編劇他雖然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但是他們同樣在創作的時候他們沒有束縛,只要對戲的把握是準確的。我覺得科班還是非科班都是可以成為一個好的編劇的。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編劇應該得到更多曝光嗎?

主持人:是的,對於編劇來說,手藝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在影視行業中,其實走在臺前的更多的是演員,還有導演,他們在製作過程中也會有比較大的話語權。那麼國內編劇對於自己創作的內容的掌控度往往並不是很高,會處於弱勢的地位。您覺得如果讓編劇接受更多的曝光、宣傳,通過提升知名度的方式來維護內容的合理性、完整性,您覺得這種方式是否可行?

孫文:其實我是比較贊成編劇接受更多的一個曝光、宣傳,然後通過提升知名度來維護內容合理性的這樣的一個想法的。因為其實首先國內的編劇地位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也有笑談說一個劇好,導演拍的好,一個劇差。是編劇寫的差。國內觀眾可能大多也都會比較關心演員、導演,少有會關心編劇的。除了想要寄刀片的時候,可能就目前而言,對於大多數新人編劇來說,包括我在內,潛規則無處不在,比如說拖欠稿費、侵佔、署名、扣押編劇合同、騙取故事大綱,或者工作沒有相應的保障,新人編劇的地位、處境都堪憂。

如果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話,確實是可以提高編劇生存環境的。但是想要維護內容合理性和完整性,我覺得除了知名度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改變觀念吧。因為目前的觀念裡可能編劇在大家眼裡是沒有門檻的,就拿起筆誰都可以寫起來。有些演員導演可能確實會亂改一通,但是,更多的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可能編劇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不具備足夠的一個文學素養和專業技能吧。這樣的現象如果不改變的話,編劇的地位其實也比較難提高。地位不高,話語權就仍舊沒有辦法保證。

因為創作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的想法。作為創作者,有些堅持我覺得還是必須要有的。其實影視行業發展也不過百十年,我覺得所有影視行業從業者其實都在摸索,關注編劇地位以及認識到編劇對於內容的重要性,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我覺得編劇接受曝光、宣傳、提升知名度,這是很好的一步。可能對於內容完整性,需要編劇自身和所有的影視從業者共同努力,這樣可能會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粉絲互動

Q:請問老師汪植這條線是一個編劇老師單獨寫的,還是不同老師合作寫的?因為人設非常完整,前後呼應,很出彩。

A:其實我們在創作的時候,整個故事大綱,包括故事線和人物都是統一梳理好的。然後每個人可能都對人物有足夠的瞭解,保證他的臺詞沒有太大的差異,最後整個劇本全部寫好之後,大家再聚在一塊通讀一遍,然後把它修理完整,不存在單一人物由單一老師去寫。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Q:在中國編劇其實受到的限制特別多,哪些是可以寫的?哪些是強硬不可以寫的呢?

A:確實是現在在創作上的限制可能會比較多,我們可能也都在摸索,不斷的去了解一些紅線,然後怎麼避免掉這些紅線,像比如說有的壞人不能有好報,或者說涉政,或者說黃暴可能這些血腥的什麼,可能這些都不會讓寫吧。具體的可能還要參照廣電總局的一個政策,我們也可能再根據政策在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帶著枷鎖跳舞,也可以把舞跳得好看。


Q:我剛開始看了兩集覺得一開始那個人物介紹是個吃貨,挺好玩的我覺得,應該是你們的原創吧。

A:唐泛吃貨屬性的其實是在小說中就有的,我們把他做了一個放大。


Q:請問孫文老師,裴淮這個人物是出於怎樣的設定而新增的?

A:其實裴淮這個角色也經過不少的調整,我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們想的是比如說一個小分隊裡面隋州如果負責武的話,唐泛負責文或分析,那需要一個醫者,可能裴淮還比較適合,而且裴淮還可以。在唐泛和隋州,比如說有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可以給一些見解,然後後來又加了一些裴淮,可能會跟唐泛的姐姐有一條感情線,這樣的一個想法去設計的,一個人物,具體的整個人物,在故事不斷的打磨中修正。


成龍監製《成化十四年》幕後秘密!編劇最喜歡的角色是誰?


Q:孫老師好,請問你看了《成化十四年》成片後,有沒有什麼看法?如果滿分10分,你給這個網劇打幾分?

A:我覺得其實我的打分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劇做出來可能就是要讓觀眾去檢驗的,通過觀眾的一些反饋的話,我們也可能瞭解到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後如何去做的更好,我覺得這個是最重要的。

最後我想說的,其實借用我師哥程曦的一段話:做人要求真,做戲更要求真。這個真,是真材實料的,也是真情實感的真。如果沒有手藝的話,大活接不下,小活又幹不好,如果不真誠就會喪失格局,就會被面前的利益所迷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