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明朝时,中日关系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积极的对外政策,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日本进行交涉,在当时的背景下,其目的也非常明确。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派遣使臣前往日本交涉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一:明朝刚刚建国,需要对外进行宣布新政权的建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昭告天下,向东亚海域派遣使者颁诏。

这些都是为了告知他们明朝的建立,并希望构建新的区域秩序,共建东北亚区域的和平,或者说海域的和平。

目的二:在当时的背景下,东亚海域倭寇活动猖獗,经常进犯沿海居民,使得正常的生活、生产难以开展,居民不胜其扰。

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同日本进行交涉,就是希望平息倭寇活动,使东亚海域回归和平之海,这也是交涉的一大目的。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倭寇

既然要交涉,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派谁前往呢?

说到外交问题,大家第一反应,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会选择一个朝中的大臣前往,完成这一重要的使命。但是恰恰相反,朱元璋却选择了一个地方官员前往。

这个人就是赵秩,对于赵秩的记载,具体的生卒年不详,明代文人,相传为杭州钱塘人。当然,祖阐、克勤等人是继赵秩后,派往日本的第二批使臣。

赵秩被选为前往日本的使臣时,他正在山东省莱州府担任同知,同知是仅次于知府的正五品地方官,这个官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

同知在当时主要分管抓捕、海盗、江防、清军、海防、理事、扶苗、水利等。

那么赵秩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被选为前往日本进行交涉,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赵秩必有过人之处。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赵秩画像

那么赵秩都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史料记载,《明太祖实录》对于赵秩前往日本的过程,有这么一段记载:

洪武三年三月,是日,赵秩等往其国宣谕,秩泛海至析木崖,入其境,关者拒勿纳,秩以书达其王,王乃延秩入......命左右将刃之。秩不为动......礼遇甚优。

从这个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赵秩与怀良亲王的交涉非常的艰难,最出入境遭到拒绝,交涉中又面临被杀的危险。在面对被杀的威胁时,依然镇定自如,侃侃而谈,说明了赵秩不但口才、交往能力极佳,而且胆识过人。

另外,从春屋妙葩的遗作《云门一曲》中收录的赵秩26篇诗文和赵秩为山口的名胜咏写的《山口十境诗》来看,直接证明了赵秩具有极高的诗文修养。

《山口十境诗》后来还被收入江户时代的寺子屋教科书《庭训往来》中,到了近代,还被收入到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中。

这部十境诗现如今作为山口市的文化遗产和文化遗迹,经过代代相传,如今为人广为传颂。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怀良亲王

聪明过人的赵秩,和日本的交涉中为什么出现了乌龙事件呢?

这要从怀良亲王说起,赵秩的侃侃而谈和胆识过人最终感动了怀良亲王,怀良亲王在赵秩的交涉下,向明朝派遣了使者前往,并向明朝进表笺贡马及方物,送还了被俘男女七十余口,重新开启了中断了数十年的中日外交关系。

然而在与日本怀良亲王交往之初,误把怀良亲王当成了日本的国王。其实怀良亲王并不是日本的国王,而是驻留在九州太宰府并拥有九州地方大半势力的征西将军。由于势力过大,怀良亲王被明朝误认为了日本的国王。

不论怎样,明初的对日外交,将怀良视为日本国王,并与他进行了多年的交往,他对于倭寇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渔民抵抗倭寇图

赵秩意识到北朝才是正统的政权后,有采取了那些行动?

赵秩在日本滞留的过程中,发现了怀良亲王并不是日本国王,就开始寻求与北朝建立关系,而要和北朝建立关系,就不得通过中间人的引荐。

要和北朝建立关系,在当时来讲,因为怀良亲王与日本国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可能进行引荐。

而当时的禅僧和日本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和北朝建立关系,只可能是日本的高僧进行引荐,因此便有了赵秩与春屋妙葩的友好交往。

春屋妙葩是著名梦窗派梦窗疏石的弟子,敕住住天龙寺。此时是南禅寺的主持,也是禅僧中的高僧,与中国禅生之间渊源颇深。

早在元代就有元朝僧人给他寄送诗歌。同时,他继承了其师梦窗疏石开创的“天龙寺船”的事业,对于中日通交始终有着很大的热心,这点在他的临终偈语中也有所体现。

患者70有余年,了却先师未了缘,一国黄金收拾去,古帆高挂合同船。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日本南禅寺

可以说他与其师梦窗疏石一样,毕生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外交及通商关系,赵秩同春屋妙葩及弟子的交往记录,可以从诗文中得到验证。

现今为人们所知的春屋妙葩的遗作《云门一曲》中,其中记载了赵秩的诗文共26篇,其中的序文和跋文也都是出自赵秩之手,其中还包括了他与春屋妙葩的诗文唱和,以及给其弟子们的赠诗。

赵秩还为妙葩修改诗文,给其画画、写赞,这在日本的史料中也有具体的记载。在日本的《大日本史料》中还记载了多篇赵秩与春屋妙葩的书信往来。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赵秩的画作

有一封信,值得我们关注,在在这一封信中,记载的赵秩与春屋妙葩及其弟子的交往有着文化层面上的相互尊重与认同。

同时正像赵秩一直强调自己留在日本是为“王事”国家之事的目的来看,他们的交流中,不单单是一般文人的交往,而是作为外交使者,旨在通过这种交流探寻国家交往的途径。

但是由于春屋妙葩与北朝执事细川赖之之间的矛盾,赵秩未能实现与京都方面的联络。

赵秩与禅僧的交往,还是为后来的中日关系的正常交往奠定了基础

赵秩之后,明朝又派出包括祖阐、克勤等来完成此项使命,随行者还有日本僧人春庭海寿。

在祖阐、克勤结交的人物中,最终帮助他们疏通与幕府关系的人,实际是继春屋妙葩之后担任天龙寺主持的清溪通彻,他和春屋妙葩是同门。这其中可以看出梦窗派的实力,以及梦窗派对于中日通交的热情。

明初外交意外乌龙,日本亲王当国王,为何又联系到了诗文、禅僧?

日本天龙寺

从中国与日本的外交活动,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国家的外交关系是国家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为此,明朝政府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次,国家关系的执行者是具体的个人,而在当时的东亚世界,汉诗文是他们交流中最重要的媒介,有利于相互认同,相互欣赏。

第三,从赵秩与日本禅僧以及于日本大名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汉诗,他的文章得到了日方的高度赞扬与高度评价,成为其传世的珍宝,而流传至今。

第四,在当时的环境下,鉴于佛教在日本的特殊地位,高僧在日本幕府中的话语权,佛门高僧在中日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他们的斡旋下,中日关系才打开了大门,迎来了1401年的日本国王足利义满对明称臣,也开启了日本与明朝的勘合贸易时代,可以说这也是他们继承梦窗疏石所开创的天龙船时代的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