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暗示教育》是自己看的一個心理學的書,然剛開始看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或者更準確的是覺得應該是一本雞湯,充滿誇大其詞的,用來助推焦慮的典型書籍,所以就並沒有太在意。

朋友推薦了好幾次,實在挨不過面子,下單買回來,扔在書架上,準備有時間翻翻。

然而,在好幾次的培訓中,很多學有所成的老師,一直在強調,此書在小孩教育方面,還是具備非常值得可取的地方。偶爾翻開了幾頁,覺得還真的有價值,例如書中所說的禿頭論證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書中說的是馬)。

所謂禿頭論證,通俗意義上來講,就是說如果我們掉了一根頭髮、兩根頭髮,那遇到的問題不大,然而持續掉下去,三根、四根、五根……,怎麼辦?最終的結果是啥?可想而知吧,距離光頭不遠了。

關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匹強壯的駱駝站在那裡,在背上放上一根稻草無所謂,兩根稻草無所謂,持續放上去呢?終究會有一根最後的稻草,輕飄飄的放上去,健壯的駱駝不僅趴下去,可能還會再也起不來了。

兩個理論,好久不見,都在強調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用在教育效果的分析上,貌似十分恰當。

從這兩個有趣的理論展開了,這本書確實值得認真對待,書寫的還不錯。

看到書中提到的刻板效應,不由得令人想起來,郭德綱在一個相聲裡面說,有人喜歡相聲,有人喜歡小品,就有一類人,你表演的好壞都引不起他人的興趣。

也就是心理學上稱呼的刻板偏見。人們對於固有的觀念的認識,在生活中的表現,其實是收到各種信息的暗示之後,做出的綜合反映,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書中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多,結合現實中的例子,從改變角度來分析,對生活的意義。

第一、積極的面對,逐步的改變,自信而又強大

曾經有一次,在室外打籃球,坐在樹蔭下休息的時候,看到一位一米七以上的中學生,居然無法將籃球成功扔到三米零五的籃筐上,很努力的去跳,很堅持的去投,結果還是不理想。

詫異之餘,深深的被驚嚇到了。

然而,通過和其家長的談話,才知道,小孩子之前的體質更差,走路都堅持不了兩百米,後來是體育成績總是不及格,在班級裡面很難抬起頭來。

在家長的鼓勵下,報名參加籃球培訓班,從拍球開始,一點點的進步,在老師和同學們積極的幫助下,成功的可以實現將籃球運過半場了。

後來的幾次遇到,確實發現很大的進步,投籃也逐漸有了模樣,小夥子走路也不在含胸塌背了,變得更加自信和開朗。也敢於與他人進行身體對抗了。

還有一次,看到七八歲的小孩子,站在樹下面發愣,走進方才發現,飛機掛在了樹上。在幫助他成功將飛機取下來之後,使用的方式多種多樣,石頭砸、搖晃樹、木棍敲,最終是通過爬上樹取下來的。

小孩子居然問我:“叔叔,你在哪裡學會的爬樹?”好雷人的問題,不過細細想想,也算具備很強好奇心的小孩子,不能胡亂打擊。

“迫不得已”,搜腸刮肚的將爬樹的過程進行了回顧,並簡單的進行了整理,一一傳授給這個小孩,看著他認真的思考,並有所實踐的精神,內心還是為其加油的。當然,我相信,後來在遇到類似的問題,他一定可以自己解決。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第二、具備正確的是非觀念和抗挫折意識

有一次,參加小學家長會,聽到一位家長分享他家小孩的經歷,對待學習的情況,說到每次特別重視考試成績,如果沒有達到理想的分數,在家裡面,不吃不喝,大哭大鬧,甚至拍桌子砸凳子。

看到這位家長,一臉的自豪,還在振振有詞的誇獎:“我家小孩,很上進……”。

聽著聽著,我內心不由得嘆息,哎呀,這小孩子抗挫折能力簡直是太差了。

一次考試的不理想,原因很多,除了自身之外,還可能有睡眠不佳,題量太大,題型過難、過偏等等諸多原因,這點還真應該像足球隊學習學習。

處理的方式也不恰當,而遇到再大的困難,還真有可能採用更加極端的方式,想想就可怕。

所以,具備正確的是非觀念,良好的認知能力絕對屬於成長的一個重要標誌。

為避免“是非認知幼稚病”的發生,家長更應該提升自己,通過以身作則、持續灌輸、積極誘導等辦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小孩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加強鍛鍊對挫折的認識,強化積極暗示的作用。

第三、對心理防禦機制的維護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撕裂,差距帶來的不平衡,貧富引起的其他問題。在職場上,競爭的加劇,工作得不到認可,職務提升的困局,問題不可謂不多,解決之道也是條條大道通羅馬。

然而,細細思考,在心理上如何面對,或者說,如何正向的去回應,追根溯源,很多都是在小時候埋下的根基。

大樹成長的怎麼樣?如何更好的去梳理和構建?

縫縫補補還是推倒重建?這是個問題,極大的問題,難度可想而知。

通過社會上的磨礪加上對相應的知識的主動獲取,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發現那些需要去完善的地方(當然,也可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都說小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而家長何嘗不是小孩子的模仿對象呢?

如此說來,相互之間可以驗證的地方很多,也可以通過共同努力,取長補短的提高。再者說,現在有的條件下,在培養小孩子方面,更應該是反思、整理和總結我們遇到的問題,面對的挫折,幫助小孩子避開一些溝溝坎坎。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除此之外,通過積極的暗示,對其適當的進行挫折教育。共同成長,建設世界觀和人生觀。在語言運用、環境組成、色彩搭配等日常表現形式上,予以積極改變。

書中說暗示也不是無法可循,列舉出來很多的辦法,例如期望假定法,逆向思維法,比較選擇法,原諒與暗示(批評是一門藝術),三明治批評法,暫時性觀念,添加安慰劑法,暗示犯錯不可怕,給錯誤一個讚揚,為孩子找一個犯錯的理由,引導自我批評法,對問題就事論事等等,正確的去面對所犯的錯誤。

當然,書中所一再強調的觀念,對度的把握,世間沒有靈丹妙藥,一切都以合適為準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這點很重要。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從身邊的改變中,發現《暗示教育》的意義,體會成長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