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便懂得为人处世的分寸

草木是靠着上天的雨露滋长的,但是它们也敢仰望穹苍。

——莎士比亚

昨天参加一个培训课,老师在台上讲课,身边两个人却在说话,严重影响到周围的人,我正前方坐的一个人时不时的转过身来看看她们两个,表示对她们行为的不满,而我坐在她们身旁,更是反感,但她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断断续续一直在谈论,听着是在说公司相关的问题,虽然没有闲聊,但这种行为让人很厌烦。

试想你站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人在说话,干自己的事,你是怎样的心情?还有在你身边的人,到底是听老师讲的还是听你说,真的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么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生活中处处需要尊重,它存在于每个角落。

在地铁上,因为自己的不便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而表示抱歉是尊重,在马路上遇到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尊重,在与朋友有约时碰到紧急的事通知对方是尊重……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董卿为了照顾并尊重轮椅上96岁高龄的嘉宾许渊冲老先生,她很自然的选择了跪地采访,在提问时,靠近老先生耳边缓慢的说,在和老先生对视时,跪的更低,和老先生谈笑风生,给观众一种恰到好处的自然舒服感,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无不散发着一种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

的确,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买了多少奢侈品,而是体现在对待每一件小事的素养上,细节显教养,谦卑藏高贵,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是真正高贵的人。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但有时稍微有点成就的人,反而忘乎所以,以为自己高攀不起,甚至连亲人都要敬畏三分才行,殊不知你已经丢掉了最基本的素养,就算现在高人一等,以后还说不上会怎样。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从不倚老卖老。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道别再见。

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当记者采访完后,他一定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目送大家走远。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简单的姿势,有几个人能时时做到?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仓央嘉措也说过: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每个人都不易,层次高的人更懂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我们都需要尊重和被尊重,而这些恰恰是自己给的,尊重不分身份贵贱,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他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我们不可忽视,存在即是在理。

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被别人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