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風采】聽聽來自廈門集美的這三個小故事

原標題:廈門集美:三個小故事 感受平凡崗位勞動者風采


有人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廈門市集美區,有一群平凡而令人敬佩的勞動者,做好平凡小事,守護一方安康。“五一”勞動節之際,通過三個小故事,感受勞動者風采,收穫一份感動……

高莆龍:不忘責任和擔當,戰“疫”線上一抹藍

【勞動者風采】聽聽來自廈門集美的這三個小故事

高莆龍(中)入戶信息登記(集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抗“疫”阻擊戰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戰士”,走街入戶細心排查,為民排憂解難,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轄區片警。銀亭社區片警高莆龍就是其中一員。

  疫情發生以來,高莆龍堅持奔走在一線,排查登記社區人口,做好防疫宣傳,助力復工復產。遇到居民不理解不配合,高莆龍總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細心地說明情況,做細做實疫情防控工作。

  除了為居民排憂解難,他還與同事們對銀亭社區內的重度精神病患者進行了排查,瞭解他們居家的情況,防患於未然。此外,為加大對疫情防控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力度,高莆龍聯合社區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海報,利用微信群、LED大屏幕推送了30多條防疫信息,做到疫情防控人人知曉、人人參與。

  “沒有考慮風險,只要有需要我就立刻到,不需要理由。”高莆龍樸實的話語中,卻充滿了片區警察的責任和擔當。

謝春英:不負晨光,行走在路上的“黃馬甲”

【勞動者風采】聽聽來自廈門集美的這三個小故事

謝春英在工作崗位上(集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建設美麗文明廈門,離不開“黃馬甲”的辛勤勞動,他們是城市裡平凡又不可或缺的“美容師”。迎著晨光,謝春英每天早上6點到崗,5點多就得起床,一天工作8個多小時,她已持續6年多。

  謝春英主要負責田頭村中8個垃圾分類站的廚餘垃圾桶清潔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還兼顧“廢棄口罩投放專用桶”的垃圾回收和清潔工作。每天將垃圾運回清潔樓後,還要再對垃圾收集車進行消毒,確保區域內公共衛生安全。工作量增多,可她從不埋怨,只是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項任務,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謝春英的勤勤懇懇,同事和領導看在眼裡,由衷讚歎。田頭村環衛領班林素蘭說,“謝春英這個人老實本分,本職工作做得很出色,對我的工作也積極配合,為人也很隨和。”

  “每一天都要積極向上,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不浪費生命。”就像謝春英自己說的那樣,她樂觀向上、勤懇奮進,為田頭村生態環境、鄉風文明作出積極貢獻。

林意妙:孩子們長大了,她始終是“園長媽媽”

【勞動者風采】聽聽來自廈門集美的這三個小故事

林意妙資料圖(集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平凡又令人敬佩的堅守者,浦林村幼兒園的“園長媽媽”——林意妙。2001年,由於生源少,村裡公辦幼兒園被並校,沒有了幼兒園,許多家長頭疼不已。這讓林意妙萌生了在村裡創辦一個幼兒園的想法。當時村裡適齡兒童人數少,家人並不支持。面對資金匱乏和師資不足等困難,在林意妙咬牙堅持下,幼兒園還是開園了。

  本村人瞭解本村事,林意妙熟悉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離她家近的,她幫忙接送;家裡有困難,她主動減免學費。透明化管理,讓家長安心;貼心的服務,使幼兒園備受好評;平均每年的學費減免,更是讓村民廣為稱頌。

  “早年的時候,就只有我一個人。十幾個孩子,要當老師,又要當保育員。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家裡人也不支持。其實,我就想村裡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在村裡辦幼兒園,村民們都看得到,也會比較放心。”林意妙回憶剛創辦幼兒園的場景時說道。

  十幾年來,經過她的用心經營,幼兒園規模越來越大,一代又一代的浦林村人從這家幼兒園走出。如今,走在浦林村裡,許多孩子見到她,還是親切地叫她——“園長媽媽”。(東南網記者 李霖 通訊員 吳林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