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幸福:细微的善琐碎的爱


寻常幸福:细微的善琐碎的爱


我们小区挺特殊。某单位为了招揽人才,特意建了两栋楼,地处荒郊野外。住户的资格是博士,人称博士楼。来自五湖四海的博士们都因家境清寒,奔着廉价的房子而来。他们的父母在培养出博士的儿女后,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抚养孙男娣女的重担,从四面八方纷纷聚集一起,成了我们小区特有的风景。我是从一个博士手里高价买的房子,看中的就是这特殊的人文环境。

小区环境好,人的素质也高。随便推开任何一家的门,从幼儿园的简笔画到大学的微积分,都能给你讲个清楚明白。博士们不爱交往,见面点头,但他们的父母都是机灵的联络员,每家每户的特长他们都了如指掌,而且互通信息,肝胆相照。小区花园的凉亭就是议事厅,大大小小的麻烦事就在那里拍板。A座13楼的沂蒙山大叔为人仗义,他被推举为业主群的群主,大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气魄。B座14楼的河南大姐心眼多,擅于谋划,利用看护孙子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调停小区内的大事小情儿。两位大将能抗事,会管事,成了我们小区老百姓的主心骨。

我家楼上有小孩儿,经常蹦来蹦去,我在下面很闹心。敲了两次门,男博士很不耐烦,一口咬定他家孩子没动静。我找物业,物业警告了他家。结果适得其反,大人和孩子一起运动,楼顶咚咚响。惹不起就得躲,我到楼前花园的凉亭去看书。河南大姐知道后,硬拉着我回家。她坐在我家沙发上听动静,看看我们究竟谁在撒谎!果然,他们一家开始跳绳了。大姐冲上楼,拍开门,大声叫嚷起来!有了外人在场,博士两口子没有狡辩。河南大姐说,如果再这么不要脸,大家集资买个震楼器,每天深夜给你家震动,看看谁怕谁。

博士家安静了很多,偶尔孩子闹腾也在承受范围之内。我对河南大姐心存感激,送她一枚胸针,她转身就送给了她儿媳。她家儿媳特意带了礼物来我家表示了感谢。这位侠骨柔情的河南快嘴子大姐,外号花椒树,据传说在老家扶着一棵花椒树跟人对骂,不知道对方结果怎样,反正花椒树羞死了。

寻常幸福:细微的善琐碎的爱

小区住进了一个黑人青年,本来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看着他身边不停变换的中国女孩子,心里不舒服。这跟种族歧视没有关系,心疼那些小姑娘。河南大姐自己去找物业反映情况。没人理睬。她挨家敲门,要个态度。很快,沂蒙大哥带领几个老头老太太再找物业,如果不管,我们两栋楼不再交物业费,我们自己管。物业经理说他们胡闹,侵权。博士们也都纷纷告诫自己的老子,不要干涉别人的自由,要有边界感。

狗屁自由!老头老太太组成了执勤小组,分组行动,特别是晚上,加紧巡逻。一次又一次把小姑娘们骂跑。不知道谁的主意,他们以职工家属的身份到单位查出了户主,质问他租房的目的。户主百口莫辩,跟着他们找到租房的中介,要求更换租户。中介的女老板精明善变,乐呵呵地接待了他们。还是你们觉悟高,坏人就应该放在明亮的地方,接受监督。你们想想,换到别的小区,得有多少小姑娘上当受骗啊?

悻悻而归的老人们扩大了行动范围,找了学校,找了社区居委,还找了黑人青年本人,给了他一封警告的便条,英文版的。不仅如此,只要有小姑娘跟着黑人来就把她骂跑,话很难听。但我不觉着刺耳。有时候也想学着骂她们两句,只是骂不出口。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可能上去就打。可打完骂完,女孩就真的知道错了?不管怎样,我敬重他们。尽管人微言轻,但他们敢发声,敢说不!

寻常幸福:细微的善琐碎的爱

2019年末,我家楼上的博士戴着口罩、背着喷雾器给小区的垃圾桶消了毒,还专门把我们三单元的电梯擦了一遍。看他每天早上给电梯消毒,给楼道和垃圾桶喷洒84消毒水。我搭讪着想帮忙,他冷淡地摇头拒绝了,可能还记恨着我告状的事儿。书念多了,不爽快。庆幸的是在他的感召下,我们小区有年轻人出来打扫卫生了,楼前的花园、休息的长椅、孩子们玩乐的吊绳都有人喷洒消毒液。门卫师傅专横地拒绝任何一个外来人员入内,快递、外卖的也不行。在政府宣布封闭管理之前,我们小区在沂蒙大叔的监视中,家家闭门谢客,自我封闭了起来。没有人随意上街,哪怕别人都去抢双黄连,我们小区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地猫在家里。

我家对面住的是东北婆婆和温州儿媳。博士夫妻俩一起出差,婆婆来看孙子。一闹疫情,夫妻俩被隔离起来。有一天晚上,小孩来敲门,说他奶奶丢了。他饿了也害怕了。我赶紧给他拿了水果和点心,然后打听奶奶的情况。孩子说她出去买菜,已经好长时间了。丢是不可能的,我想一定是在哪儿聊大天。东北娘们能唠。我们开着门等她,一直到二十点,她匆忙地赶回来,笑呵呵的。这个女人心真大,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后来还有几次,把孙子丢家,自己出去闲逛,小孩就来我家吃点心。我不烦孩子有点烦大人。这也太随便了。

隔离结束后夫妻俩进家,小孩儿立刻给奶奶告了状。博士媳妇平静地问婆婆,“让你来干啥?”婆婆支支吾吾,媳妇就重复这一句话,“让你干啥来了?”婆婆不怕媳妇吵,但怕儿子掉泪,博士在一旁一哭,她立刻坦白了。她出去买菜,门口负责测量体温的人不舒服了,她替了一个班。也有两次是真聊忘了点儿。

我们对东北婆婆肃然起敬,但博士夫妻俩还是跟老太太过不去。闹得热闹了,沂蒙大叔在群里发声,高度赞扬了我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批评了某些利己主义者,也批评了玩忽职守忘记本职工作的现象。博士夫妻特意敲了我家门,怕传染没敢进屋,但在门口表示了感谢,时间过长,语言重复了无数次,琐碎得不像文化人。

寻常幸福:细微的善琐碎的爱

我第一次受到组织表扬,心里充满了喜悦。遗憾的是封区管理之后,一直没有遇到过博士。有时候想在群里表示一下感谢,又觉着语言太苍白。等春暖花开,疫情结束的时候,我一定登门拜访他。有人说过“一分钟的好,抵得过一辈子的仇恨。”何况我们那些疙疙瘩瘩的小事本来也算不上什么没有仇和恨。想到他背着喷雾器消毒的样子,我就会心生暖意。

《霍比特人》里说:“抑制黑暗的是那些普通人的琐细的日常点滴,那些细微的善意和爱。”原来幸福如此简单,邻里之间间那些点点滴滴的善和爱,如一抹暖阳在我们心中升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