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是因为军队不行。

其实这么说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今天我想说一个特殊的角度,咱们先来看北宋年间对于伤残士兵的待遇:

宋仁宗时期,军队施行“终身赡养制”,若在战中受伤或致残,军队则赡养其终身,每月派发的衣粮照比在役时减半,若不想被军队赡养,也可一次性领取“三十千钱”,作为退役的补贴。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再如宋神宗时规定:阵亡士兵的家属,每人每日由部队提供2升米。

且北宋时的军队为募兵制,一经招募,要在军队里干到60岁才能退役,本质上就是终身专职雇佣军。

而且地方上招募士兵,常年招募灾荒中的饥民充当兵员,与此同时也招募罪犯,这就导致军队本身的基础很薄,人员素质十分的参差不齐。

《曲洧旧闻》卷九:前世为乱者,皆无赖不逞之人。艺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节以军法,厚禄其长,使自爱重,付以生杀,寓威于阶级之间,使不得动。无赖不逞之人既聚而为兵,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因取其力以卫养良民,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者。

这话是宋神宗自己说的,大意为:

军队应招募社会上的“无赖不逞之人”(包括地痞流氓,饥民难民等无业之人),用纪律和规定约束他们,并提供优厚的待遇,教化他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再辅之以杀敌奖惩制度,便使其不会反动。于此,将这些“无赖不逞之人”招募成士兵,他们便不敢为非作歹,还能保卫良民,如此便能天下太平而没有叛民,想必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高谋之举。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宋神宗·赵顼

而宋神宗这一理论基础,则来自于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为言:“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嵩山文集》

赵匡胤的意思是,只有养兵,给军队提供优厚的待遇,能使宋室江山传续百代。因为如果遇到凶年饥岁,只有反叛的百姓而无反叛的军队。而在太平年间发生变故,则会出现反叛的军队,而没有反叛的百姓。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宋太祖·赵匡胤

显然赵匡胤是想突出“养兵”的重要性,而宋神宗将此理论基础进行解读,并发扬光大,再进一步延伸出“招募无赖不逞之人”的募兵制度,试图用这种方式,将可能造反的人群,用军队的形式约束起来,就能降低底层民众造反的风险。

但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宋神宗显然忽略了关键一点:

招募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或地痞流氓,或每到荒年招募大量的饥民难民,甚至是道德品行败坏的罪犯,虽然军队规模与人数迅速得到扩充,却也使军队整体的人员素质降低,进一步更使北宋军人的社会地位下降。

再加上相对来说非常优厚的从军待遇,以及“终身赡养制”,造就了许多年龄大的士兵,而众所周知,如果军队里的老弱病残过多,会直接影响整个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

所以宋神宗时期的名臣王安石,没少就这一点批评宋神宗。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王安石说:

上虑岁久钱粮不给,安石日:“巡检下六千人,每千人岁约三千贯,是一岁费十八万贯。今若罢招此六千人,却以保甲代之,计所用钱粮费十八万贯尚剩十万贯。以十万余人替六千人,又岁剩钱十万贯,何至忧不给也。教阅至一二年,便令保正募征行者,六千人必可得,况但要守卫京师而已。若岁岁阅教保丁,又封樁所剩钱十万贯,则非特畿內守卫日强,兼亦财有余积。宗庙社稷之忧,最在于募兵皆天下落魄无赖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三》

这段话大意为,宋神宗忧虑军费不足,于是王安石提议:巡检司(巡检京城的机关)有六千人编制,没人每年三千贯军饷,加在一起一年就是十八万贯。若取消这六千人编制,改用“保甲制”取代,每年只需耗费八万贯。以城中十万百姓代替这六千士兵,可省下十万贯,还会忧虑军费不足吗?

训练个一年两年,便能从中招募符合正式参军的人员,这取消的六千人,又能补回来了,还能保卫京师。(王安石的意思是,只花费八万贯,同样能招募到六千人的巡检,只不过招募的方式不同。)

如果年年按照这个方法实施,每年年终“封椿”时便可存下十万贯,(封椿:宋朝财政制度,类似于年终的时候,朝廷往国库里存钱),此举可使京畿内守卫能力日益增强,同时还可使国库有所盈余,岂不一举两得?

所以宗庙社稷的忧虑,都在于陛下招募的兵员,全是天下无所作为的地痞流氓,而不在于军费不足。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王安石敢如此直言宋朝募兵制度的痛点,宋神宗老脸肯定挂不住,但制度更改,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毕竟优厚的从军待遇已经实行了很多年,若短时间内突然更改,反而会激起基层士兵的怨恨。

所以王安石继续提出建议,可在维持现有军队的基础上,对兵员选择稍作修改,从招募无业游民的基础上,再尽可能多的招募身强力壮而又能吃苦耐劳的“良农”。

如此一来,就能将军队素质提高,而这些新招入伍的“良农”,也能带动军队中的闲散士兵,消除军队的隐患。

当然这种看似不大不小的更改,实行起来其实也是非常漫长的过程,绝非朝令夕改之事。

后来大臣张方平又建议实行军垦制度,即效仿唐初的府兵制,让士兵战时参战,闲时务农,这样便能补充军粮与赋税,可是却遭到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张方平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唐朝时的府兵制度,是基于均田制实施,士兵本就是从田间招募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还勤恳务实,所以整体人员素质非常高,战斗力也强。

而宋神宗时招募的士兵,大家彼此心里有数,都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还有地痞流氓以及大量的老弱病残,所以在没战争的时候,让这些蛮横日久的人去种地,根本不可能,即使强迫着去了,那也会引发这些地痞流氓们的怨恨,很容易就激起他们和军官之间的冲突。

所以宋神宗看看王安石,再看看张方平,只好两手一摊,我也没办法。。

总而言之,北宋时期的军队战斗力不强,是有根本性原因的,虽然原因肯定不止我说的招募兵员素质问题,但也算是主要原因之一。

过多的社会闲散人员,比如地痞流氓,甚至是罪犯,得益于北宋年间待遇优厚的终身从军制度,过起了相较而言吃喝不愁的生活,但本质上的闲散却并未因此磨灭,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惰性,乃至偌大的北宋最终自食其果,被彪悍的金兵一冲即散,直接攻破了京师大门。

实属唏嘘不已。

——————


北宋的军队,为何那么“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