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过半,别总带着孩子玩,过过真正的劳动节,孩子一生受益

儿时的劳动节是这样过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就是劳动过节。那时,住在北京的胡同里,都是平房,形成的规律就是,每到春季五一时节,就要弄弄房子,不是修葺维护,就是在自己院中再建或改小房。

拓坯(制作一种土质的砖)

那时,人穷,根本顾不起工人帮忙给干活,都是趁着七大姑八大姨家里的亲戚在五一劳动节放假时,聚在一起自己干这些活。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拓坯,把土和稻草按比例和成泥状,然后放到一个有三寸左右厚度的长方形框中填满,接着取下方框,这样一块土质的方砖就做好了,放在一旁晒着。一般根据建造的房屋大小,来看看制作多少这样的砖。

清理二手砖头

再有,就是那时根本买不起砖,除了这种自制的,就是买来一堆现在看来应该叫二手的砖,也就是别人家拆房拆下来砖头,这种砖头形状不规则不说,上面还有一层灰泥,我们小孩要做的就是用瓦刀把这层灰泥给弄掉,然后把砖头切成规则的方形,再搬进院内,码成砖垛备用。

这样的工作,好像年年都有,每年五一节时,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干,边聊天边干活,真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

五一假期过半,别总带着孩子玩,过过真正的劳动节,孩子一生受益

做大锅饭

等着再长大一点,大概十多岁了,我跟我的表妹就负责给全家十多口人做饭,他们干活,我俩采买然后制作这些人的饭,不但有下酒菜,还要有下饭的菜。现在想起来,自己做饭的基础还是那时打下的。总之,我小时候的记忆,真真地认为劳动节就是劳动节,虽然很累,但是一种快乐。

从小参与劳动对自己成长的好处

第一:知道家人陪伴的快乐,增进家人间的亲近感。那时父母都忙,根本没时间陪我们,但是就在劳动节的这两天真是全天候的陪伴,除了父母,还有好多亲戚,跟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干活,也是一种开心。

第二:体验到了成就感,成长的过程始终信心满满。看着有自己参与的砖做好,砖头清理好,房子建造好,包括后来为大家做饭,都有自己的参与,慢慢的就有了成功感,觉得自己特别能干,为自己自豪。

第三:现在自己所具备的许多能力,都是那个时候慢慢养成的。因为在干活中,不断思考怎么用劲,砖头就切好了;一次怎么摆放砖头能搬的更多还不掉;放多少水多少土合适,活出来的泥也不稀也不稠;做多少饭够大家吃的等等,无时无刻都在边做中边思考,自然就形成了爱做事、而且做事动脑筋的习惯​。

五一假期过半,别总带着孩子玩,过过真正的劳动节,孩子一生受益

第四:真切的体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团结合作,分工配合。我们全家人一起劳动,男的有男的工作,女的有女的工作,小男孩有小男孩的事,小女孩有小女孩的活,因此,从小对性别的认知、对以性别及技能分配的方式,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对今后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给五一劳动节应有的仪式感

因此,从我小时候的经历,感觉利用五一节,不断参与劳动,对于将来爱劳动习惯的养成不但有好处,更是提升孩子各种能力的最好平台。今天,五一劳动节已过半,除了陪孩子玩,我更提倡拿出一些时间,全家一起家进行劳动,不但赋予劳动节应有的仪式感,也不负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不用进行像我小时候那样的劳动,可以引导孩子从自己家庭、从周边环境入手​。

五一假期过半,别总带着孩子玩,过过真正的劳动节,孩子一生受益

特别设计了几个有仪式感的家庭劳动活动,适应学龄前孩子的可以参考:

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跟家人一起

1、对房间进行大扫除。孩子负责收拾自己玩具、图书等,主要是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制作一顿大餐。孩子可以跟父母一起择菜、洗菜,参与共同劳动,体验成功感​。

四——五岁的孩子可以跟家人一起:

1、分类清洗衣服、床上用品、以及沙发座套等。孩子可以帮助凉晒。主要是学会分类清洗。

2、擦洗家具、房门等。孩子可以擦小椅子、门矮处的地方。这样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家人一起​:

1、共同参与布置家里环境​。孩子和家人共同商量改换家具的摆放位置,增添新鲜感​。可以商量家里增设图书角等功能性区域,进行设计布局摆放​。加大了孩子对家庭事务的参与性,增强做小主人的责任感。

2、可以形成惯例每年劳动节跟家人一起去奶奶家和姥姥家给进行大扫除​。这样孩子不但参与自己家劳动,还知道要照顾老人,帮助老人,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