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等》——发表于2020-1-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


小小说《等》——发表于2020-1-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

1


祝屋巷整改的消息他老早知道了。后来整改成啥样,也一直没时间回去瞧瞧。

他忙,是真的忙。

从祝屋巷搬出去后,他到了四十多公里外的惠东,进了一家鞋厂,从打杂做起,十多年过去,他成了鞋厂的股东,以技术入股,统领全厂几百号人,被戴上一顶“厂长”的花翎。

人说他,现在,唯一缺的就是老婆了!

他身边的女孩子不少,却没一个能得到“女朋友”的称呼。大家觉得他太贪心,或者说,太贪玩,三十多的人了,还不收心。

眼看着他的肚子越腆越大,原本骨骼分明的脸庞也胀大如发面馒头,他的弟弟调侃他说:“不如,我提前帮你去敬老院订个位吧?”

他笑着丢过去一只鞋模,弟弟一扬手接在掌中,低头掹鞋的时候,装作若无其事地说:“要不,我们回去祝屋巷看看?”

西湖边上的祝屋巷,据史料考证,明朝才子祝枝山曾在那居住三年。祝屋巷紧挨桃花溪、元妙观。可惜沧海桑田,唯一留存的是一道观。当然,还有“祝屋巷”这个传承下来的古地名。

“嗯!今晚就去!”他边说边走出了车间。


小小说《等》——发表于2020-1-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

2


他们驱车从惠东出发,轻车熟路,不多时就到了。他在车上待了好一会,接连抽了三根烟。弟弟也不催他,静静地等。

终于,他从车上下来,抬脚走进街道。整改后的祝屋巷,道路两旁都是充满文艺范的咖啡厅、茶馆、民宿,仿若走进了丽江古城。

他们不说话,信步走。

终于,他停在了一间小店门口。那是一个只容一人低头侧身而进的小门,玻璃门内,影影绰绰,是一间奶茶店。

“要进去吗?”弟弟口中问着,不等他回复,已推门而进。

店里没有其他顾客,只有三个店员。

他端坐着,眼睛死死地盯住墙上挂的一根羽毛。那羽毛是灰白色的,厚而肥,看起来却轻盈。

弟弟笑了,对收银的女孩子说:“美女,这羽毛,多少钱?”

女孩子抬起头,抿着嘴巴也笑了一下,才说:“那是非卖品。”

那一瞬间,他有点恍惚,从这个女孩子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婷的影子。


小小说《等》——发表于2020-1-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

3


当年,他和弟弟从贵州老家来到惠州,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祝屋巷。他俩租了这间最小的店面(当年只是一个楼梯间),每天早起蒸包子、煮茶叶蛋。后来,他们招了一个女孩子做帮工,这个女孩子叫婷。年长月久,他和婷相爱了。正当他俩准备结婚的时候,他发现了弟弟写给婷的没能全部烧成灰烬的情书。

于是他一直拖延结婚的日期,直到婷对他彻底失去信心。

婷走了。

他也带着弟弟前往惠东,寻找新的出路。

这件事情,婷和弟弟至今仍蒙在鼓里。

弟弟毕竟年纪小,很快找到了新的爱人,结婚、生子,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他,似乎还纠缠在过去的回忆里……


小小说《等》——发表于2020-1-3《羊城晚报.惠州文脉》

4


“哥,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租下这屋子,房东刚把钥匙交给你,我已在桌子上睡着了!喏,当时那小桌子就放在这个角落里!”弟弟兴奋地指点着。

“那时你太累了嘛!我们都走了一天一夜了,仅吃了一点点东西……”说起往事,他忽然有些伤感。那一年,自己十八岁,弟弟才十四岁。父母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双双踏空从悬崖上掉了下去。他带着弟弟,历尽千辛万苦,才最终在这里落脚。

如今,生活是越过越好了。只是,物是人非……

把奶茶喝完,看了看外面的西湖夜景,他站起来走出门外。

走了好几步,弟弟却没跟上来。他回头想喊他,弟弟却发了疯似的狂叫起来:“哥!哥!你看!你看!你看那招牌!”

他把眼睛眯起来,看不清。从包里掏出眼镜,戴上,一个木刻的招牌隐藏在大榕树伸出来的绿叶里,那上面写着:海婷奶茶店。还有一行拓自祝枝山字体的霓虹灯:永远等你……

海,是他的名字。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