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一)

閻錫山生在商人家庭,如果不是生意失敗,中國就會多一個放高利貸的晉商,而少一個善變的軍閥。他隨後考取了山西武備學堂,又去日本,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時的他很熱血,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成為一個革命者。

閻錫山回到山西,在辛亥革命前當上新軍標統(團長),革命後搶到了權力,成為山西都督。袁世凱當臨時大總統,為了保持權力閻錫山變節效忠於袁,他退出國民黨,還解散了山西的國民黨組織。

閻錫山的權力投機從此開始。

袁世凱稱帝,閻錫山極力贊同,獲封侯爵。

袁世凱死又依靠段祺瑞,還曾派商震去湖南攻打孫中山的護法軍。此後,他摸索出一套保境安民的辦法,不入黨派,不管閒事,誰在中央他都服從,但不參加任何軍閥混戰,全力治理山西,山西從而大有發展。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閻錫山看直系要敗,果斷出兵對付直系,事後保住職位,當了山西的督辦。

南方的革命軍北伐,閻錫山遲遲不表態,直到吳佩孚和孫傳芳已敗,才宣佈北伐,只因他並不在乎革命,而看重保全實力。北伐成功,晉系得益最多,佔有山西、察哈爾、綏遠、河北四省和京津兩市。

小心謹慎,出手就有收穫,閻錫山的算盤太精。

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二)

北伐後全國編遣軍隊,蔣介石消弱別派,晉馮桂三家都不滿意,內戰開始。

閻錫山反蔣,但中間做足了投機。蔣介石和桂系作戰,閻錫山旁觀。蔣馮開戰,閻錫山看馮玉祥勢衰,說要和馮一同下野出國,結果將馮玉祥騙來,得到蔣介石的重金和高位承諾後就將馮玉祥囚禁。

第二次軍隊編遣會議上,閻錫山又成為重點對象,他很不高興,重新聯馮反蔣,等馮玉祥和蔣介石開戰,他卻為了利益再次背叛盟約,袖手旁觀,馮玉祥再遭失敗。

唐生智反蔣,閻錫山助蔣,唐失敗後他要接管唐的部隊,蔣介石不讓摘桃子,蔣閻矛盾激化。閻錫山放了馮玉祥,閻馮桂三家聯合反蔣,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開始還算用力,後來見情況不妙便撤退以保存實力,馮玉祥孤軍作戰,張學良入關,失敗。

戰後張學良收編晉綏軍,張比較寬容,改編後的四個軍,軍長是商震、徐永昌這些晉系舊將,他們都聽閻錫山的話,閻繼續遙控山西。

兩年後蔣閻和好,閻錫山當了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三十年代,閻錫山繼續經營山西,努力發展,山西工商很不錯,成為有名的模範省,被美國時代週刊讚揚。

閻錫山再也不敢反蔣,本來平安無事,可惜,日軍來了。

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三)

1936年日軍初犯綏遠,閻錫山要守土抗戰,開始聯共。

抗戰開始,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後改十八集團軍),加入第二戰區戰鬥序列,閻錫山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朱德任副司令長官。平型關初捷,忻口大戰卻很艱苦,最終失敗,而太原也不得不放棄。

閻錫山退到臨汾,失守,再退吉縣和陝西宜川,1939年年底,他能控制的只剩晉西南的二十多個縣。這時他感到共產黨是巨大威脅,而日本難以戰勝,於是開始投機,想與日軍談判,尋求存活的機會。

閻錫山派趙承綬和日軍簽訂《汾陽協定》,內容是雙方停戰,閻錫山脫離國民政府,日本提供武裝,將山西交給閻錫山管理。這就是要當漢奸了,多虧蔣介石和八路軍的努力,閻錫山才沒有執行協定,但對日軍保持曖昧。

和李宗仁、馮玉祥相比,閻錫山的抗日精神和麵湯一樣稀薄。

總算熬到勝利,閻錫山立即進軍上黨解放區,首開內戰,結果損兵三萬。

1948年晉中戰役,損兵十萬,解放軍圍困太原。

次年一月解放軍天津攻克,陳長捷被俘,接著傅作義和平起義,交出北平,九月綏遠的董其武起義,晉綏軍徹底消亡。

閻錫山飛到臺灣,再無實權,以讀書寫作度過餘生,78歲病逝。

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四)

閻錫山何以能把持山西近四十年?

對內經營,對外投機。

他把山西經營得很好,軍政用山西人,風雨不透,都聽他的,所以誰當權都要先考慮用他,無人替代啊。對外只看利益,全無信用,馮玉祥三次反蔣,閻錫山不是落井下石就是袖手旁觀,關鍵時刻踩上一腳,馮玉祥最後不得翻身。

閻錫山牢牢守住山西,註定他的眼界無法更大,雄心無法更廣。

他是山西的,而蔣介石的目光在全國。

給利益就能投靠,閻錫山的境界比韓復榘和石友三高不了多少,他反蔣是反蔣大勢興起,借勢而已,自己從來不敢單打獨鬥,這方面不如李宗仁和馮玉祥。抗日的時候老毛病不改,打不過就和日軍眉來眼去,人格有虧。

精打細算的人難免氣魄不足。

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五)

晉綏軍裡有不少人物。

徐永昌,陸軍一級上將,當過軍令部部長,和何應欽、白崇禧、陳誠並稱軍委會四大巨頭,抗戰勝利後代表中國在日本受降書上簽字,還當過國防部長,被視為軍事家。

楊愛源,陸軍二級上將,擔任過察哈爾省主席和戰區副司令長官。

商震,陸軍二級上將,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擅長外交,四十年代起主事外交,參加過開羅會議,曾做駐美軍事代表和駐日軍事代表。

傅作義,陸軍二級上將,和奉軍作戰時,以守涿州而知名。治理綏遠,成績很好。擔任過戰區司令長官,抗日名將,其中忻口會戰、太原會戰和五原之戰都有大功,因收復五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北京和平起義,對新中國有大功。

陳長捷,陸軍中將,抗戰有功,解放戰爭時守衛天津,被俘。

其他如趙承綬、王靖國、孫楚也都是晉綏軍骨幹,抗戰有功,還有數位戰死的將領,比如血戰原平的旅長姜玉貞、帶壽衣上戰場的旅長趙錫章、死戰汾河的師長王鳳山、中條山戰役中彈的師長石作衡。

最後說個特殊的人,董其武。

董其武抗日期間參加過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忻口戰役,太原會戰、包頭戰役、五原戰役,實為抗日英雄,解放前當綏遠省主席和保安司令,後來和平起義,參加過朝鮮戰爭,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1980年加入共產黨,在晉綏軍將領中獨樹一幟。

民國軍閥(07):晉系往事,以山西為本的閻錫山乃投機之王

【關注鬼山楓語,走進廣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