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影视剧市场的“宫斗类型剧”,自《甄嬛传》大行其道,由《如懿传》偃旗息鼓。轰轰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两部同源自流潋紫小说改编的剧集,颇可堪回味。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深宫浮沉:甄嬛的命运悲剧

甄嬛的前半生,是一株辗转宫墙的杏花。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杏者,幸也。她是幸运的。一入宫门深似海,虽百计避宠,但明珠即使蒙尘,仍会绽放耀目光辉。而至高位置上的那个人,正好也是她放在心尖上的人。自甫入宫门,到被贬修行,这一阶段的甄嬛,上演了一出深宫的杜拉拉升职记,从顺风顺水,到失子失宠,再到复宠固宠,“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杏花娇嫩难历风雨,而东君主的冲冠一怒,竟来自一件纯元皇后故衣。真相其实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君王心中一直牵挂的始终是发妻,而骄傲如甄嬛,不过是“莞莞类卿”。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甄嬛的后半生,是一株焕然复生的海棠。

甄嬛内心的执念,始终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的人,清冷如松间明月,茕茕然遗世独立,正是君王幼弟果郡王。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相识、相知、相恋,却终究抵不过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一朝别离,忍把余生,换做宫墙瓦冷。此去经年,甄嬛虽踏上那万人之巅的至高处,最想要的,却终究不可得了。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兰因絮果:如懿的性格悲剧

如懿,是一株傲骨铮铮的绿梅。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她出身后族世家乌拉那拉氏,天生贵族骨子里的傲然之气,千回百转也不会磨灭。一出《墙头马上》,青樱弘历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夫君甫登帝位,为了彼此观念不同,她便敢明面顶撞;宫闱中风刀霜剑,虽大起大落,从不屑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决然断发,了断生前身后事,从此君王是路人。

如懿的婚姻观,和现代人非常接近,她的悲剧,是在男权社会中,寻求一份平等的爱情。而深深宫墙,如同樊笼一般,茶杯可以数盏,茶壶只得一个,何来平等可言?如懿如懿,早悟兰因,何来絮果?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为什么说如懿是性格悲剧呢?因为自她入宫,虽然不可避免地陷入种种波云诡谲的宫廷倾轧,但在要紧关头,都是自主做出的选择,例如断发,一个主动与君王离婚的皇后,可说前无古人了。而甄嬛命运的关键转折点,在于误认为果郡王已死,为了腹中胎儿前程,无奈回宫,不可言说的命运因素占了绝大部分。

算来一梦,不过浮生,甄嬛如懿,各得归途。至高处,伤心人,身殒没,唯叹息。

《甄嬛传》VS《如懿传》:一扇宫墙,两种悲剧

大风,起于青“评”之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