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老师,我非常焦虑”


最近,一些考研学生反映自己压力很大,非常焦虑。

甚至有人附上了三甲医院开具的抑郁症诊断报告。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可想而知,这一届学生究竟有多煎熬?

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研究生复试时间和具体安排迟迟没有明确消息。

大量考生在前路迷茫中煎熬。

甚至有考生提议,取消2020年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安排。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教育部的官方发文让很多考生的心碎了一地。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对于辛苦备考一年的学子,2020年的春季本该是个收获希望的日子,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无数学子拉进了“黑天鹅”的漩涡里。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届考生到底有多难?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复学复试之路,有苦有泪有坚持”


前有杭州三年级的小神兽们返校,头戴“一米帽”火遍全网。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充满创意搞笑的背后尽是疫情影响的结果。

后有,漯河高中学生返校感动众人,老师亲手写信送给400名高中生,也从侧面反映了青春期学生们的心理情况急需安抚。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大学同样如此。

一个大二男生就曾跨越4510公里历时47小时返校,并称:

再苦再累都要求学。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就在今天,#高晓松回信大学生称我和你一样焦虑#的话题,也冲上热搜。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因为疫情对未来感到迷茫,害怕找不到工作,现在看来,已是大部分学生的常态。

但我更想提的是,2020年的考研生,复试才是难上加难。

我表妹就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

家庭条件一般的她,高考发挥失常进入某二本类院校。

2019下半年,实习期结束后,开始准备考研。

早晨6点不到就去自习室占位,中午累了桌子上趴着眯一会就好,晚上10点自习室熄灯后,就在走廊里苦读。

南方夏天湿热,即使喷了驱蚊水,小姑娘还是会被蚊子咬的满身包。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皇天不负苦心人,笔试成绩公布,她杀进某名校的复试榜单。

即使如此励志的人,最近也焦虑到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我问原因,她无奈回应:

“我们仿佛被高校遗忘了。”

表妹说,能坚持到复试的孩子,都忍受了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但是已经马上5月份了,关于复试到底是线上还是线下还没有定论,最新的意见是让报考院校自行安排。

可是,考什么、怎么备考一概不知;

如果院校要求线上面试,这里面的公平性怎么保障?

戴上微型蓝牙耳机的,分分钟灭掉我们这些费劲啃书的老实孩子;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我听完后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世上没有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这届考研学子的确很难。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报道:

2020年研究生考试,已经有342万考生报名,与去年相比暴增50多万。

2018年考研人数占比29%,2019年人数占比34.8%, 2020年比例跳升到40%。

然而,扎心的不光是考研人数的激增,竞争的白热。

还有,这帮孩子们还要面临着史上最难就业季。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就业季的真相,异常扎心”


前几天由于求职简历太多,导致BOSS直聘App瘫痪的新闻刷屏。

今年很多500强企业取消校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更是生存艰难。

“更加严峻”来形容今年的就业形势,一点也不为过。

到底有多严峻?

我们来看一下官方数据:

一季度GDP下降6.8%,放到全年来说影响大概-1.5%左右。

北大光华学院研究中心发文:2020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同比下降27%。

这是名副其实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而且今年第一季度,新潮传媒、OYO、碧桂园、华夏幸福等一批公司,已经被证实进行了一系列的裁员和缩编。

还记得2019年秋天,各大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闹的沸沸扬扬。

万万没想到,这一年过去了,到了2020年,大家谈论的话题兜兜转转绕了一圈,又回到了裁员。

今年的874万应届毕业生,去年的秋招遇上了互联网裁员大萧条,春招又赶上了新冠病毒。

尽管美的、网易、字节跳动、苏宁等公司开始了线上春招面试,但是因为线上招聘史无前例,导致了面试过程反反复复,offer迟迟不发的窘境。

还有些企业,年前发的offer年后就倒闭了。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家长们担心,学子们忧心。

未来不一定可期的真相,也让很多人连带着扎心。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焦虑无用,要保持正向的心态”


考生面临着内忧的迷茫和外患的严峻,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确都让人产生共情。

但是,消极情绪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显而易见。

焦虑、担忧更是一只黑洞里的手,只会将我们拖进无尽的泥潭。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其实我们焦虑的事情大多数都不会发生!回想下你焦虑不安的事情发生了吗?没有吧!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卡耐基也在《影响力》中写道:

人们担忧的事情80%到最后都没有发生。但是人们总是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为此焦虑烦躁,忧心忡忡,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把这些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改变现状上,事情发展的走向更有可能向积极的方向改变!

回到我表妹,她担心复试网络面试,有人用蓝牙耳机作弊,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呢?

我们不知道。

但是无论考试形式如何变动,复试对专业能力的筛选标准一定不会变。

过硬的专业表现,无论线下面试还是线上面试,都是老师考核的唯一标准。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你担忧的未必是一定会发生的,相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反而会是人生的加速器,助力你向上走。

复试时间未定,意味着更多的备考时间和机会;

具体流程未知,意味着面试技巧中还有改善的可能。

这些“未定未知”代表不确定的变动,而变化中衍生出的希望,不就是年轻人身上最让人羡慕的魅力?

人生中,未知与变动才是常态,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安稳的躺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接受现实,用正向心态去拥抱变化,对考生来说是治愈焦虑最好的方式。

毕竟正能量一书中这样写:

正向心态,能带来非凡的成功。

一个始终正向思考的人,身上也总是自带一股力量。

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也势必是通往积极的方向。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坚持下去,你想要的都会来”


但说到底,考研这件事,除了要有良好的心态外,坚持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信念也很重要。

复试推迟归推迟,但再晚的开始都不晚。

就怕,你被焦虑影响到害怕开始。

害怕开始,就是自动缴械投降。

然而长路漫漫,人生选择还有很多面,慢慢来,只要坚持,总会越来越精彩。

去年很火的导演饺子就是如此。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再苦再难也从没放弃。

刚开始做动画的那段时间,他宅在家里3年,每月仅靠家里给的1000元生活费度日。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当时没有人相信一个非科班、无人脉、无资源的医科生能做好动画。

然而,现实总是让人惊喜。

饺子用这3年的时间,一个人一支部队的制作出了被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国内外获得27个专业大赛的30多个奖项。

这些荣誉肯定了饺子的努力,也坚定了饺子在动画上走下去的信心。

2019年夏天,这个学医出身,半路出家去做了动画的鬼才导演,再度交出蛰伏十年后的惊世之作《哪吒》。

饺子也凭借《哪吒》,一举跻身华语电影一线大导之列。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还有著名的摩西奶奶,在美国是妇孺皆知的一个老太太,一个从来没有进过美术学校的农村女子,用画笔创造出一种别样的丰富人生。

她登上过《时代》、《生活》杂志的封面,作品被大都会博物馆和白宫收藏。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摩西奶奶逝世之后,美国邮政特地为她发行邮票。

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摩西奶奶70多岁才拿起画笔,最终留下1000多幅油画作品,20多幅还是在100岁后创作的。

她说: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其实,说饺子和摩西奶奶,只是想告诉学子们,人生不一定就必须按部就班的生活,未来也会给你提供很多的选择,考研虽是重要的,但也不必太过焦虑。

你要走的路,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要保持对生活的希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刻表,在命运的时区里,走着属于自己的路。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作家冯唐的九字箴言是: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而不着急,就是以平静的心看待人生的起落,默默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是一种安于时区的坦然。

对于这些焦虑的学子们,我想送给你们自己喜欢的一段话: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当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另一扇就会打开。

所以,放轻松。

路是直的,弯的,取决于行走它的人。

你没有落后,亦没有领先。

因为,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是刚刚好的安排。

毕业即失业,焦虑到抑郁:这两亿人的难,谁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