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分析

新冠疫情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分析


受新冠疫情影响,无论是二级公立医院还是三级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都非常困难,医院财政拉响了警报,大量的公立医院资金短缺甚至出现资金断流的情况。公立医院正常运营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新冠疫情对公立医院造成的影响有哪些?笔者分析,新冠疫情对医院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全国公立医院积极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并且全力参与本地防治,同时,出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需要采取了一定的防控措施,医院无法开展正常医疗活动,以及患者由于对前往医院就医的恐惧心理,就医人数很少,造成医疗收入锐减。最困难时,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区级三甲综合医院一天的门诊收入仅仅几万元,现金流入几乎陷入断流状态,公立医院的产出陷入极大困境,某疫情严重地区的全国著名三甲综合医院4月份的收入只有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的17%左右。然而,公立医院维持正常运转的巨额支出需要大量资金,如水电气暖、垃圾转运、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费等,基本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同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购置大量的防护装具、设备,改造隔离病房,以及进入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其他相关人员的吃饭、休整时的酒店食宿费和卫生支出等,造成医院额外支出骤增,需要注入资金支持。

二、国内疫情控制初见成效阶段:除湖北等疫情高危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公立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活动,由于疾病救治的刚性需求,医院出现报复性就医,就医患者急剧增加,有的医院甚至出现加床现象,医疗收入增加较为明显,但受入院前必须进行CT检查,而各家医院CT数量有限的瓶颈制约影响,患者排队等候时间较长,在增加住院患者人数受限的情况下,有院内感染的风险,为防止院感风险而加大的防护措施又大大增加了医院的成本,住院收入也难以恢复到往年正常医疗救治活动的水平。同时,绝大部分门诊患者都是比较着急的,仅仅限于简单的门诊检查、诊断和治疗,对于慢性疾病基本在家静养,门诊医疗收入不高,含金量较低,与往年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医院现金流不充足,流出大于流入,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医院在保证员工工资和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无力发放奖励性绩效。值得赞扬的是医保局能够以预付资金的方式给医院注入一定的资金,医院的现金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能够维持正常运营,但是,对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无能为力。

三、国外新冠肺炎患者倒灌阶段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国外疫情逐渐升级,新冠肺炎患者严重倒灌,为缓解北京和上海的压力,在其他一些城市设立了分流点,这些城市的防控压力骤增,医院一边防控疫情一边开展医疗活动,成本大大增加。同时,黑龙江、满洲里等边界省市由于接收了大量的国外确诊及疑似患者,难以开展正常的医疗活动,医疗收入无法保证正常的医院支出和运营,需要政府给予大量资金支持。接近疫情严重地区的二级医院为了防止院内感染,接诊患者人数十分有限,这些公立医院资金非常困难,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血”成为医院生存的必要条件。受北上广限制接收异地就医患者及交通不便的影响,处于各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就医患者爆满,原来到北上广的就医患者都留在本地区的三级综合医院就医,后者现金流基本接近往年同期,但是,三级专科及二级医院的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四、国内疫情防控成为新常态阶段:公立医院防控和正常医疗活动同时开展,用于住院患者核酸检测和CT检查需要的设备购置、房屋改造、采血场所及配送、采血及检验人员防护、培训等,大大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同时,受住院前检查的影响,会有一部分患者取消住院就医,医院的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将在一段时间保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做好医院的财务规划将是公立医院院长和财务负责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之,本次疫情对公立医院的影响巨大,估计三级综合医院一季度收入应该是上年同期的55-60%之间,二级公立医院及三级专科医院的收入比例远远低于前者,医院运营压力的增加使其举步维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