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以“打”代“教”嗎?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你還在以“打”代“教”嗎?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小男孩兒大約兩歲左右。看到地上有個菸頭。他好奇地撿起來,拆開卷煙紙想看看裡面有什麼。他爸爸看到了,生氣是打他的手板心,說髒死了為什麼要撿起來?

對幼小的孩子掄巴掌的行為是可怕的。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對沒見過的東西感興趣。如果你阻止孩子的探索慾望,或者用懲罰的方式來阻止孩子的好奇心,那麼孩子以後對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就會降低,變得膽小害羞。生活上有很多這樣的父母,認為很多的東西孩子是不能碰的。比如地上的髒垃圾、硬幣或者食物更不能去撿,否則就要捱打。上面的這位父親忽略了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這是兒童幼小心靈對新事物本人的感知行為。好奇慾望還沒有實現,就被父親打手心打了回去。而打罰的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小男孩兒從此可能就會記住:沒有見過的東西不許撿,不能看見什麼都感到好奇,探索未知是不對的。長期下去的結果就是孩子對自然中的事物漸漸失去熱情和興趣。

觀察發現,孩子捱打後心靈也同時受傷。會變得膽小畏縮,不敢去探求,去嘗試。而且為了逃避捱打,往往會違心的被迫說謊隱瞞過失。而這種方法一旦奏效,孩子便會一再使用變成謊話連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