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以“打”代“教”吗?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你还在以“打”代“教”吗?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小男孩儿大约两岁左右。看到地上有个烟头。他好奇地捡起来,拆开卷烟纸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他爸爸看到了,生气是打他的手板心,说脏死了为什么要捡起来?

对幼小的孩子抡巴掌的行为是可怕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对没见过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阻止孩子的探索欲望,或者用惩罚的方式来阻止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孩子以后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就会降低,变得胆小害羞。生活上有很多这样的父母,认为很多的东西孩子是不能碰的。比如地上的脏垃圾、硬币或者食物更不能去捡,否则就要挨打。上面的这位父亲忽略了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这是儿童幼小心灵对新事物本人的感知行为。好奇欲望还没有实现,就被父亲打手心打了回去。而打罚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小男孩儿从此可能就会记住:没有见过的东西不许捡,不能看见什么都感到好奇,探索未知是不对的。长期下去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自然中的事物渐渐失去热情和兴趣。

观察发现,孩子挨打后心灵也同时受伤。会变得胆小畏缩,不敢去探求,去尝试。而且为了逃避挨打,往往会违心的被迫说谎隐瞒过失。而这种方法一旦奏效,孩子便会一再使用变成谎话连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