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下的中國年輕人:精緻的窮

曾經公務員下海經商代表著果敢與勇氣,今天也就是辭職換工作。但每年公務員招募考試依舊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

昨天晚上先從龍華步行街開始走,後面走到華貴商城!再從大馬路上一直往珠江邊方向行走,看到隨處可見的“旺鋪轉讓”、“招租、免入場費”、內心五味雜陳!大街上,人雖然沒有以前多、但也沒有想象中蕭條!為什麼個個都不敢花錢了?買點什麼總要先到網上對比一下價格!最後一計算不包郵比實體店還貴,還是到實體店買好了。

我樓下十字路口店鋪,年初做奶茶、後面轉讓做燒臘店、現在轉讓做包子店(短短7-8個月間,轉了3手);東聯步行街、華貴商城空置轉讓佔一半以上;朝陽路整排整排的招租;有多少家庭為了開店、掏空了整個家庭所有積蓄……而這些從業者又該何去何從?有多少傳統行業中打磨數十年了,臨了還要結業去找事做?有多少人因為工廠倒閉丟失工作還為下一份工作苦苦追尋?

�各行各業如此蕭條、想找份工資稍微高點的工作難如登天(餐飲的同事,2010年認識他的時候總監差不多1萬/月、現在2019年7千/月的工資老闆都說給不起讓他準備找工作)!做美團?快遞?滴滴?貨拉拉?現在從業人士遠遠超過飽和程度,並且現在各行各業的淘汰者繼續湧入!

��每當我朋友老鄭做滴滴打車的,拉客到深圳機場將一條長長等客隊伍的視頻發給我;內心久久不能平復,滴滴打車並沒有想象中的好賺!

��做貨拉拉老鄉反饋,租車每月2800元/月、電費差不多2000元/月,房租伙食費差不多2000元/月、共開支6800-7000元/月;週一~週五大概能拉300-400元/天,周未50-100元/天、收入9000-10000元/月;全月無休能剩個3000元左右。

朋友阿初做天貓的,聽他說2元/單、每天少則80單多則150單;每月大概能收入6500-7000元/月、除100元/月租車,房租伙食費2000元/月;實際剩餘4500-5000元/月。

可笑的是,昨天就是雙11啦!電商又刷新了多少數據,而這些數據對於普通勞苦大眾又帶來了實質好處?成本越來越高,商品物價反而越來越低……這樣的經濟模式,真是看不懂啊!

一國立國之本現在仍是全門類的製造業,一國崛起的標誌之一是它的科技水平。上述幾種工作基本不具備這個特徵。

相關行業有許多的欺騙性,美團、淘寶還有近些年的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所謂共享經濟事實上都至多算模式創新而並非更有意義的科技創新。

電商、快遞、外賣基本都是服務業,雖然市場龐大,但這種基於人口紅利的商業模式不會對一國的科技實力的提高有太多幫助,甚至限縮了其發展。

當我們都在笑話美國所謂製造業空心化時,人家的科技發展及創新一刻未停,即便是製造業仍掌握波音等一些尖端製造業。即使是蘋果耳機,也引領著華強北的時尚,影響著全國人民的消費

模式創新浪費了較多社會資金資源,很多投資者無非想借“模式”在市場圈地,最後從資本市場退出謀利,資金根本不肯投向比如晶片等科技產業領域,沒有這些紮實的科技產業做鋪墊,再多的“共享單車”又有何用呢?

所以,當一個國家滿大街都跑著各色單車,各種logo的外賣、快遞,孩子扔下書包就翻無聊的抖音時,這個國家就沉浸在一片虛假繁華中。沒有實業與科技上的真正創新做基礎,模式創新是沒意義的。

讓你的錢花得更快,讓懶的人更窮,不過是給消費者和傳統各業打了一劑興奮藥,很快就會出現副作用了。掙到錢的只有平臺和快遞我是七零後,在東莞長安做工廠,我現在不做一下抖音,不刷一下頭條,我的產品都賣不出去。因為我的客戶也開始自己做電商自己做生產了,雖然我們有創意的產品也有專利,但是價格比較貴,客戶根本不滿意的東西無奈,也只有自己到電商上面去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