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我與大珠山的緣分,源於2010年在膠南買房。

我有著葉落歸根的情結,我始終認為: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有朝一日,我如果退休,總要找一個較為舒適安逸的地方去定居。

青島當然是首選,正如梁實秋先生曾說過:我儘管蹤跡不廣,但北自遼東,南到百粵,也踏過了十多省,竊以為真實最讓人流連不忍心去的地區應推青島。但選來選去,在離黃島不遠的膠南,一個能看得到海的地方,找到了一所居所,冥冥中,好象就是為我準備。

來膠南的每一位都不應該錯過大珠山吧,起碼我是這麼認為的!
位於膠南市區不遠的大珠山,三面環海,地勢雄奇。是我休假期間去的最多,也是最熟悉的地方。

大珠山的春天,漫山紅遍

每年四月,大珠山,就像帶著面紗的美嬌娘,她梳洗打扮,略施粉黛,擦上胭脂,一抹腮紅,含情脈脈地等著你的到來!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你看小溪旁,山坡上,石縫中,杜鵑花在黃的迎春、白的棠梨映襯下,熱烈奔放,紅透山谷,氣勢奪人。但見千畝花海,奼紫嫣紅,極為秀麗。登上主峰大寨頂,一派春光盡收眼底。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珠山秀谷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怒放的生命

遊人穿引在樹林,徜徉在小溪旁、花叢中,頓感春的律動、春的意境,一種迴歸大自然的全新感覺油然而生。

夏天的大珠山,一派生機盎然。

此時的山谷中水庫澄碧,小溪淙淙,禽鳥鳴囀。潺潺的水聲裡,有石門澗涓涓細流的小家碧玉,溫情脈脈;到了雨季又有飛瀑懸掛山崖,一瀉千里的磅礴氣勢,柔中帶剛。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珠山天佛

四面環山,碧波盪漾,清風徐徐,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絲絲水汽,絕對會讓你清涼一夏。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青山綠水

登上海拔486米的主峰大砦頂。但見大珠山向南直插入黃海。遙望周邊,山連山,灣連灣,海天一色。它枕滄海波濤,掛高天風雲,鋪大地蔥翠,既清新秀麗,又氣象萬千,是特有的半島風景。《齊乘》和《掖海叢書》都稱大珠山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間的《膠州志》則說它是“州中第一勝地”。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珠山瞰海

一場秋雨,迎來了大珠山的秋天。

無需特意裝扮,就能將“她”的色彩表顯現出來。且看漫山遍野,層林盡染,恣意汪洋,大自然的潑墨寫意,使她宛然一幅五色斑斕的水墨巨畫,又如一顆璀璨奪目的七彩寶石,釋放出奪人的生機與魅力。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從山腳下的鬱鬱蔥蔥,到山頂的紅遍山間,整個大珠山都浸染在秋季的絢爛中,紅得鮮豔,黃得明麗,綠得柔和,漫山遍野,真可謂“濃妝淡抹總相宜”。一路秋色,令人陶醉。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的冬天來了。

昨夜的一場大雪,給大珠山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叢林,山峰,隱入嫋嫋霧靄之中。我漫步雪中,蹣跚前行,頗有“參憚又悟道,獨品珠山雪”的韻味。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比往日更顯溫婉靜謐。雪如輕煙,攜著閒逸,散著清香,黛色的蒼穹之下,一轉身便是禪意悠然。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大珠山悟禪: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二)

石門寺瑞雪

人之一生,從垂髫小兒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們也經歷著人生的三重境界: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要放棄的是什麼!這是我第99次翻越大珠山時的悟出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