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摘要:在受新冠肺炎影響的幾個月裡,全國師生在“停課不停學”號召下,開展在線網絡教與學,成為應對現實的權宜之計。針對網絡直播教學上課內容枯燥乏味、教師中心主義氾濫、單向灌輸大行其道、學生被動聽課、缺少互動等弊端,本文以深圳市福永中學為例,通過對該校七年級團隊創新和改造傳統網絡直播課程的分析與闡釋,對網絡特色課程的實踐與總結,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展示網絡直播教學的一條新路,藉以拋磚引玉,使廣大教師在網絡直播課程設計方面推陳出新,“以學為本”,使課程趣味化、生本化、特色化,使師生從厭教厭學轉變成樂教樂學。

關鍵詞:教學設計 特色課程 創新 小組合作模式 生本理念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一 初中常規性網絡直播課程弊端分析

在教師層面,縱觀疫情期間初中學校網絡直播課程,絕大多數是傳統文化課程,教師對課程沒有什麼改造,就在網絡直播這些課程,直播方式以“我講你聽”、“師問生答”為主,有的老師甚至將傳統“滿堂灌”直接照搬到線上,老師網絡上滔滔不絕,學生隔著屏幕昏昏欲睡;課程直播方式單一,以教師為中心,單項傳輸為主,上課內容沒有生氣,課堂教學組織策略簡單化,僵硬化,教師整合教學資源能力薄弱,主要是“用教材教”,缺少“教教材”的思考和創新。

在學生層面,學生每天被動接受知識澆灌、填充,長時間看屏幕,視力損傷較為嚴重;課後接受題海訓練,有淪為做題機器的傾向;學生還有各種無休止打卡,學生在機械和被動的網課直播課程轟炸下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學生缺少上網課的快樂;有的學生甚至產生厭學傾向,以各種理由逃避上網課,或者應付網課,虛度光陰。

綜上所述,常規性網絡直播課程實踐效果不容樂觀,網絡直播課程天然地欠缺互動感,易分散注意力,易產生惰性,基於現實情況分析,必須對傳統直播課程進行新的改造,在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出彩,從而以新穎且富有特色的網絡課程去打動學生,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贏得學生的心,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

二 線上網絡直播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1 開發緣起

坐落於文天祥故居附近、百畝立新湖畔、巍峨望牛山腳下的深圳市福永中學,是一所有著40年辦學歷史的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初級中學。學校以“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生態好教育”為辦學理念,立足國際化、國學化、科技化“三化”特色,並於2019年9月在七年級進行“基於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全年級創新教育試點。半年以來,七年級在素質教育方面碩果累累。在本次疫情期間,七年級在最初的兩週網絡直播教學中,也經歷了傳統網絡課程的各種問題,團隊教師深刻認識到了課程的弊端,經過一輪輪“頭腦風暴”討論與碰撞,決定開發網絡直播特色課程,真正扭轉不利局面,提升課程和課堂魅力。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2 開發過程與實踐:

2.1 特色課程主抓內容異彩紛呈

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眼球經濟”也同樣適用於教育,適用於學生求知的眼睛。特色課程“特”在哪裡?主要還是以課程內容取勝,在內容上突顯主要特色。福永中學七年級團隊教師立足學科本位,在課程內容上苦下功夫鑽研,博採眾長,從學科單元章節教學內容實際出發,以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共享思維為抓手,內容設置從學生居家現實出發,對傳統教學內容做了顛覆性的教學設計和研發,統合了各種教學資源,並把第一期網絡特色課程主題化,主題名稱為“疫起學習,網中有樂”,創造了一籃子網絡特色學科課程,這些課程涵蓋初中所有學科,門類齊全,百花齊放,給人賞心悅目,春暖花開的美感。現在根據第一期主題化網絡課程四個門類,截取幾個鏡頭,供教育同仁賞析:

鏡頭一,語數英齊聚力 特色課更給力

福永中學初一語文備課組結合辯論內容的課文,推出了特色課程“超級辯手網絡賽”,分為初賽和複賽兩節特色課。初賽辯題為:明星崇拜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複賽為:線上課堂能否最終取代線下課堂?兩道賽事緊扣當前時事熱點,具有鮮活的生氣。語文組製作了兩期賽事的電子版宣傳海報,ui設計精美,廣告詞撰寫巧妙出色,充分展現了老師和學生超強的電腦軟件設計和視覺設計能力,以及斐然的文采。在初賽中,來自15個班的48名參賽選手,結合熱點,旁徵博引,信手拈來,雲教室火爆異常;複賽中,根據初賽48名選手“二選一”規則,確定24名選手進入複賽。置身於複賽的雲教室,不僅能體驗到辯論賽常見的立論陳詞、立證陳詞、盤問階段、自由辯論四個環節,更能感悟到這是辯論英雄的一場“雲上”相會。雲上辯論賽結束後,老師們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立即就通過學生的雲上投票數選出了“最佳辯手”,並進行雲上頒獎,將語文特色課推向高潮!

初一數學備課組推出了“趣味數學小主播之講述數學家故事”的特色課程:

該課程結合課文有關數學史的內容,將課程主題定為講述數學家的故事,由學生做網絡主播在雲課堂開設大講堂,或者由學生播放自己製作的數學家小故事微課。課程實施後,好評如潮,激發了學生對數學濃郁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萌發了獻身數學的學習熱情。這也許像一場數學名人介紹會,波瀾不驚,但學生主播所講的這些數學家的故事折射出的數學家嚴謹治學的精神深刻影響了聽課學生,改變了學生對數學的刻板印象。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鏡頭二,眼耳手腦心 綜合實踐更動情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應試教育的衝擊下,在很多中學裡,被文化科目佔用了,被認為可有可無。實際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基於學生經驗,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導綱要》提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並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所有學生都要學習,都要參加。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沒有具體的規定,福中初一年級“文海燕名班主任工作室”15名班主任組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備課組,遵循“學以致用”、“可操作性強”原則,在課程設計方面注重居家生活方面的選材,推出了兩節綜合實踐活動特色課:疫苦思甜,廚房時光之“福中私房菜”和“納”裡有魔法之學生家庭收納技巧。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在“福中私房菜”實踐課裡,學生在線直播做菜,雲教室變身雲餐廳:中餐廳裡學生直播了“咖喱飯”、“蒸煎魚”等家常菜的做法,西餐廳裡有“香煎牛排”、“意大利麵”等主打菜餚,甜品屋直播了“酸奶蛋糕”、“西多士”等爆品。課堂中老師們雲指導、雲點撥,學生們雲激勵、雲欣賞。美味菜餚雲端飄香,隔著冰冷的屏幕和網絡能感受到熱騰騰的美味和生活的溫度。觀賞這樣的課程,猶如在看電視臺美食節目,讓人流連忘返,驚歎學生精湛的廚藝和流利的做菜解說;在“納”裡有魔法實踐課中,學生在線直播瞭如何疊衣服、分類整理書櫃、整理房間和行李箱等收納小技巧。

“做最靚的仔,我就是要與眾不同。”綜合實踐特色課程解放了學生的眼耳手腦心,用最美最可愛的方式呈現勞動教育,也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個性和風采的雲舞臺,秀出他們的黑科技和隱藏技能,使他們找到了自我,課後的反思裡很多學生要求老師把“這樣的課程給我來一打”。

鏡頭三,網絡課程千千萬 史政生地給你好看

道法備課組推出了“硬核喊話大賽”特色課程,學生以“全民戰疫情”為主題,結合生活,以創意的鏡頭記錄防疫的硬核喊話。上課之前,學生積極投稿,優秀的喊話口號大量湧現:“戴口罩總比戴呼吸機好,家裡躺總比重症監護室裡躺好”、“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有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市場裡衝”、“只有還有一塊肉,不往超市裡面湊;只要還有一口氣,呆在家裡守陣地(配四川方言喊話)”、“冠狀病毒還在你身邊飄,鍾南山院士還沒有宣佈你可以出去跑”、“我在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我們堅信,病毒無情人有情;我們堅信,過了冬天便是春”。同學們的聲音雖然稚嫩,但喊話鏗鏘有力,充滿真情實感,戰疫熱情不息,少年必強未來。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歷史備課組推出《歷史歌詞改編分享會》特色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任意一首歌曲為旋律,利用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改編歌詞,並進行演唱。改編喜歡的歌詞激發了學生興趣,也悄無聲息地培養了學生的識記和鑑別能力,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預習了新知識,一舉兩得。這次特色課廣受歡迎,備課組收到了40份精美的學生作品,誕生了一批學生作詞家和歌唱家,其中,75班陳立坤同學自編自唱錄製的MV歷史單曲在網上廣受好評,頗有明星風範!

鏡頭四,以“藝”抗“疫” 美育心靈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藝術特色課集好看與有趣為一體,不信你瞧!紙墨、畫筆、顏料;話筒、音樂、歌聲;舞鞋、墊子、舞姿,Are you ready?”這是體音美等藝術備課組電子版海報宣傳內容。體育備課組推出了特色親子體育課程:“我幻想百年難遇的寒假裡 有遊戲、美食、追劇、睡覺 未曾料到 只有好吃懶做的“肥膘”;還有審美疲勞後親子關係的劍撥弩張 幸好遇見了親子體育 燃燒我的卡路里 與爸爸一起做俯臥撐 與媽媽一起跳繩 與弟弟比賽平板支撐 與小肚腩說拜拜 健康的身體孕育健康的魂”。親子體育特色課推出後漲粉無數,大受歡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強健了才能更好地抵禦肺炎病毒,福中特色體育課程火爆網絡,正當其時。藝術備課組推出了“最美逆行者”繪畫創作課、書法創作課、“一二三四”戰疫歌舞等特色課。疫動舞起,學生在星輝斑斕裡放歌,在藝術海洋裡遊弋。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2.2 特色直播課程的教學組織策略與形式獨樹一幟

第一,全過程以小組合作模式為基石,夯實“民主+科學”教育內核。

特色直播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教學組織策略和模式。福永中學借鑑“組織行為學”、“自組織行為”等一些企業管理理論,結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融入小組合作模式中,以小組合作為課程的土壤。首先,在特色課程開發階段,教師不是單打獨鬥,而是以各學科備課組為單位,構建“小組合作備課共同體”,在特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創生,開展形式的確定上,採用備課小組“頭腦風暴”模式,利用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誕生該學科的特色課程。部分特色課程例如綜合實踐特色課程“福中私房菜”的研發,甚至引入了“學生備課小組”——年級層面的學生組長群體,由師生組合成“師生備課共同體小組”,在師生共同小組合作備課的過程中創生特色課程。在課程所需物資等資源保障方面,各班級家委會的家長們也採用小組合作模式開會解決資源問題。在備課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和家長,都按照小組合作模式進行了分工,會議主持人、記錄員、計時員、監督員、補充員等一應俱全,會議發言、討論、展講等環節採用先進的“卡甘小組合作結構法”提升備課效率,效果顯著。同時,各科目備課組與組之間,採用小組競爭模式,備課組之間形成了“你追我趕、比翼齊飛”的良好競爭生態。其次,在課程實施階段,幾乎所有學科的特色課程都採用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無論是課前學生的準備,還是課中的師生共教共學,都使用了小組合作的一些環節,如小組討論、質疑、小組競爭、展講等。教師從滔滔不絕的中心角色,轉變為線上課堂的特邀嘉賓,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協助者,教學的舞臺,由學生粉墨登場。這些環節的實施,直接提升了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存在感和參與感,使學生在課程中具有主體地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以充分展示,生命活力主動釋放。再次,在各個層面的小組合作中,全體成員都具有現代公民意識,每個人言論自由、表決權平等,充分體現民主,不存在意見領袖和一言堂,使得課程的研發和實施都在民主氛圍中開展,在科學思考和表決中創生。民主和科學精神無時不有,小組合作無處不在,這是特色課程取得成功的獨特保障。

第二,全環節立足新課改,多樣教學法彰顯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挖掘學生學習內驅力,改變教與學模式。在特色課程實施階段,各學科從自身教學內容出發,因材施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和匹配本學科的特色課程,顯得百花齊放:有的學科課程適合主題協作式學習,例如語文的“超級辯手辯論賽”課程,需要學生就初賽和複賽的兩個論題小組合作,協同蒐集辯論材料,圍繞主題進行彩排試煉;有的學科適合項目式學習,例如數學的“講述數學家小故事”課程,學生要圍繞課程完成製作微課作品的項目;有的學科適合問題探究式學習,例如生物“我的小盆栽”課程,需要學生通過親自種植家庭植物盆栽,探究種子長成植物所需的條件,形成實驗報告;有的學科適合翻轉課堂模式的學習,例如歷史改編歌曲特色課,需要學生課前根據教學資源創編歌曲,課中展示彙報分享,將學習前置。一言以蔽之,各科特色課程教學方法不同,靈動多變,小組合作一法為主,講練評做多法配合,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導教、促教”,教學相長,在這裡,特色課程成為學生積極參與到一個共同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特色內容和合適方法的浸染下,快樂學習成為可能。學生不僅獲得了顯性的知識,還伴隨著自學、合作、組織、交流等多種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第三,全方位教學評價自成體系,強化自主學習。

特色課程實施離不開周密細緻的教與學評價,評價能改進教學,使教與學及時得到調整,優質課程的實施需要以評促教。評價分為幾個層面:一是生評師。學生在“雲和”直播平臺填寫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問卷,並對各課程進行滿意度打分,提出對課程的建議,評價各科課程;二是師評生。教師每節課後,通過平臺大數據,如學生在線時長、考勤、注意力抓拍、面板發言頻次、作業提交時間和質量等評價學生,評選每節課優秀學員;三是生評生。學生通過平臺投票,評價各科特色課程中優秀的學生作品,如給“優秀數學微課”作品投票評獎。學生還投票評選課程的優秀學生,如網絡投票選“最佳辯手”;四是小組評價。學生每人每天有一個全天上課評價表,表中對學生上課、作業、考勤、紀律等項目進行量化評分,在班級每晚一公佈;在各小組內部,組長和組員要填寫每日組內評價表,分為自評和互評,評價每日各人的學習、聽課、作業等情況,表格每日一公佈;五是日日評、週週評、月月評三位一體。日日評的是上述一,二,四三點;週週評包括學生家長每週對課程的評價、學生和老師每週一次互評;月月評主要是班內評選每月最優學習小組,並進行年級頒獎表彰。此外還有每月一次學生月考測試評價。福中七年級的評價體系細緻、周密健全,形成了高效、精簡、反饋及時的評價閉環,評價就像一雙無形的大手,推動學生努力前進,監督和指引著學生自我約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多元多樣,共生共長。

三 線上特色課程社會評價與反思

第一期線上特色課程只佔學生常規線上課程的五分之一,但通過課程滿意度分析,我們認為學生對特色課程滿意度遠遠高於常規課程,滿意度達到85.5%,(如下圖一)說明特色課程的開展取得了成功。同時,學生家長也普遍認為特色課程開展非常好,有利於提高學生上網課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還改善了親子關係,例如“親子體育特色課程”。另外,特色課程結束後,老師們以分成學科小組,團隊編輯的四期特色課微信推送軟文也在深圳教育界引起巨大反響,推文受到了深圳市教育局的重視,教育局還專門做了市級層面的專題報道。

深圳:同心戰疫——初中網絡特色課程探索與實踐

圖一

從特色課程間的比較——學生對課程滿意度排行榜來看(如下圖二),滿意度比較高的是語文、歷史等文科,以及貼近學生居家生活的《福中私房菜》綜合實踐課。學生對生物、地理、體、音、美等學科特色課程滿意度偏低。學生對學科特色課程的差異性偏好,應該引起教師團隊對特色課程的研發反思,去調查滿意度差異懸殊的原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調整研發方向,重新設計更符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發展的、充滿趣味和魅力的特色課程。


圖二

網絡教育是混合式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混合式教育是未來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在這次網絡特色課程開展中,除了已經取得的成績之外,我們更多的是要看到問題和不足:特色課程相對比較粗糙,缺乏精細化打磨;在一些學科的項目式、問題式學習中,教師的指導相對不足,腳手架和量規輔助滯後;一些師生的信息化素養有待加強;師生個性化交流和指導需要更有深度;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需要深挖,目前月考考試這種終結性評價是主要的評價手段,要把學生在特色課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進行量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校基於疫情期間的網絡特色直播課程已經開展了一期,儘管存在著各種問題,但已經獲得了不同凡響的效果和社會好評,課程連接感強,有溫度,有熱情,有活力。問題是發展的動力,我們將在精細化和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繼續開發後續特色課程,把美好的視聽盛宴獻給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