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我們讀曹操,感覺他前期特別牛掰,兵鋒所指,所向披靡。但是赤壁之戰後的曹操,感覺日落西山,英雄老矣,所以多打敗仗。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陳建斌演新三國曹操)

其實他後期除了赤壁大敗,其他親自參與的戰爭,真的沒有多少大敗的,比如漢中爭奪戰,潼關之戰甚至還贏了呢。

為何會如此呢?筆者試著去分析一二。

一,絕頂軍事謀士的缺乏

“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曹操評郭嘉

196年,軍事謀士戲志才因病去世,曹操叫荀彧推薦一位補缺的軍事人才給他,荀彧就推薦了郭嘉給曹操。而郭嘉也不負所望,他給曹操出謀劃策,官渡之戰時,曹操和手下都擔心打不過袁紹,但是郭嘉卻信心滿滿的給曹操列了個十勝十敗的觀點。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正是這個觀點,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之後又獻計策擒殺呂布。不久,郭嘉又預料到孫策死於刺客之手,果然,孫策死於許貢的門客手上。

然後,郭嘉一直大放異彩,幫助曹操掃平北方割據勢力。

就在曹操統一北方後,郭嘉卻被天妒英才,降下疾病帶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赤壁之戰時,曹操兵敗,逃走時不由痛哭流淚,他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接著又回憶起郭嘉的神鬼計策,大哭“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後太祖徵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郭嘉傳》

郭嘉死後,曹操再無絕頂軍事謀士,尤其是可以比肩郭嘉的戰略型人才。

曹操手下主要有六大謀士:郭嘉、荀彧、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曹操五大謀士,程昱未上榜)

其中郭嘉是戰略型人才,司馬懿屬於戰略戰術型人才,可以比肩郭嘉,但是他被曹操強行徵召後,一直消極怠工,曹操發現他有鷹視狼顧之相也不敢用他,直到曹操死都是把司馬懿雪藏著。

荀彧,是一個內政型頂級人才,不是軍事戰略人才,他相當於一個後勤大總管,蕭何類型人類,而不是韓信型。

賈詡有三國毒士之稱,但他只是一個洞悉人心的謀士,他在前期對比較熟的人料事如神,後期根本沒有建樹,翻看史書看看,後期的賈詡沒有一次軍事上的出色建議。

程昱是頂級戰術型人才和高級內政型人才,他也不是戰略型人才。

除了這些大謀士,曹操再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了,郭嘉一死,頂級軍事謀士缺乏,導致他在赤壁之戰中看不到夏口的重要戰略地位,也看不到先佔領荊州,消化荊州,把荊州作為跳板攻擊江南的重要戰略地區。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荊州的戰略地位)

晉朝史學家習鑿齒認為:曹兵擅於騎射,弱於水戰,而曹操沒有打造戰略根據地(荊州),江南卻是東吳的大本營,調兵遣將也容易,最後就是曹操用戰力渣渣,又沒有歸心的荊州水軍攻打東吳,所以導致赤壁戰敗。

後來的濡須口之戰和漢中爭奪戰,都是缺乏頂級戰略人才,無功而返。

二,曹兵南下水土不服

赤壁之戰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它是定鼎三國的分水之戰,在此戰中,曹操大敗之後,再無力統一天下,他只能回去休養生息,而劉備也因為此戰一躍吞併荊州,藉此貪望川蜀之地。

展望當時的天下大勢,北方被曹操統一,除了北邊邊疆需要些軍隊防備胡人外,其他用兵的方向,只能是南方地區了。

而南方地區有兩個尚需征服的勢力是劉備和孫權。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老版三國的劉備和孫權)

孫權盤踞江南,曹操要統一的步驟就繞不過孫權,而他的無敵北方騎兵,來到赤壁江邊後,首先戰馬的加成作用就沒有了。

其次是水戰,原北方籍士兵登船就頭暈,所以才要用鐵鏈鎖戰船。而曹兵明顯對水戰一竅不通。

再之後,北方騎兵的所有戰術戰法全無用處,在江面船隊上,那是一種全新的戰爭規則。他用的荊州降軍,並不給力,甚至不會拼命去打。

“劉表新降之眾幾半之,而恃之以為水軍之用,新附之志不堅……表之眾又素未有遠征之志也。”——(《獻帝卷九》晉朝史學家習鑿齒評赤壁)

所以,曹操難打贏盤踞江南的孫權。

劉備盤踞川蜀,那地形更是複雜,更不利於騎兵作戰。

古人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就是這個川蜀盤地道路艱險了。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蜀道難)

一個漢中爭奪拉鋸戰,曹軍不但死了大將夏侯淵,還丟失了漢中的控制權。

漢中地形,也不利於北方騎兵戰鬥,定軍山爭奪戰,明顯是山地戰,導致夏侯淵被黃忠斬殺。

所以,曹操的北方無敵騎兵,攻打東吳孫權和川蜀劉備時,就不靈了。

要是孫權和劉備在北方平原地帶,早被騎兵一個衝鋒就搞定了,哪搞得那麼波折,而曹操等北方人的戰術戰法,對於水戰和山地戰,並不適用,這就是他後期戰爭受挫的原因之一。

三,鼎立大勢已成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隆中對》所分析的,鼎立大勢已成。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鼎立大勢已成)

自從赤壁之戰後,曹操軍事實力被嚴重削弱,而孫權佔據江東已久,江東世家士族早已和孫吳政權穿同一條褲子了。

世家士族穩定,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提供兵源和戰爭物資,屬於人民戰,外來者是很難打贏這種戰爭的。

所以濡須口之戰,曹操兒子曹丕也還是無功而返。

至於川蜀地帶,自從劉備佔據漢中消化後,一直派重兵把守重要交通門戶,曹軍也是存進不得。

再一個就是曹操老了,赤壁之戰時,他已經53歲了,在三國時期,這個是比較長壽的年齡了。

在赤壁戰後,他就把精力放在考慮繼承人的事情上了。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之戰後,一蹶不振,從此很難再打勝仗?

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他內心是偏向立曹植為世子的,但曹丕是嫡長子,廢長立幼,從來都是惹亂的根源。

曹操特意為此事詢問賈詡,賈詡說:“主公難道忘了袁紹和劉表的例子了嗎?”

這是提醒曹操,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所有他們的後代都自相殘殺。曹操立馬懂了,於是他立了曹丕為世子。

立了世子的曹操明顯老了。

220年3月15日,絕世奸雄曹操去世,同年,曹丕篡漢自立為帝,拉開了三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