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戰神出世,無可阻擋

守得雲開見日出的韓信終於登上屬於他的歷史舞臺了,在蕭何的慧眼識英才之下,劉邦也順水推舟地封他做了大將軍。而他根據早就打好的腹稿,痛快淋漓地給劉邦做了一次就職陳述,堪稱劉邦版的隆中對。核心思想就是:劉邦可以東出爭霸天下,而且馬上就可以開工,只要劉邦願意打出去,關中之地自然是手到擒來的事。然後據關中而爭天下,一切皆是水到渠成。

被項羽趕到漢中的劉邦雖然來到漢中還只有幾個月,屁股都沒有坐熱,但心裡早就對這荒蕪封閉的大山深處厭倦得不耐煩了。韓信這一波接著一波的精神補品灌進來,劉邦身體機能興奮反應十分明顯。當即磨刀霍霍,準備大幹一場,而劉邦手下那幫被迫跟著來下鄉的將士們也早已急不可待了。於是,因為韓信的就位,劉邦的陣營之中悄然興起一股“求戰”的情緒。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韓信需要用戰爭為自己正名

但是,打仗,終究不是放嘴炮,沒有準備的是不行的。韓信走馬上任後,抓緊時間在漢軍之中進行了軍改,一來可以提升漢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另一方面也可以樹立和穩固自己這個大將軍的威信。韓信的軍事思想基本上就是沿襲秦國的軍功制,所以他的軍改方案其實也算是駕輕就熟了。秦朝的軍功制可是經過100多年曆史驗證過的戰爭利器,其功能和功效都無需多說。很快,當初入川時萎靡不振的漢軍立馬就變了一個樣。

因為對於底層人們來說,最能起到鼓動人心作用的永遠是利益和希望,大量的淮泗老兄弟們開始摩拳擦掌,那些來自關中的秦地新同志們也找到了熟悉的味道和原來的配方。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韓信的開篇鉅著即將上演。

韓信的戰略定位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暗渡陳倉並不是戰術精華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後世李白的這句詩雖然用了一點誇張手法,但是出川、入川的道路條件確實是艱難之極,這一點想必已經經歷過一次入川之旅的劉邦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劉邦要想出川攻打關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路徑問題。

出川進攻關中,這其中:

1、祁山道路程最遠,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下,是最勞民傷財的。後世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所以被人質疑,就是路程遠、傷了國本。

2、陳倉道路程次之,但山路也比較多。從軍事角度上來說,一般也不是行軍路徑的首選。

3、褒斜道是這幾條路之中最近,且路況也是最好的。但是這條路上多是人工搭建的棧道,很容易被人從中切斷。一般地,這條路是出川的首選,所以當初張良建議劉邦,為了不引起項羽的懷疑,乾脆把這條路給燒了。因為世人的潛意識裡,出川就是要走這條路。

4、子午道全是羊腸小道,民用勉強還可以將就用一下,但幾乎不作軍事考慮,正常過一個人都難,還談什麼行軍打仗呢?後世的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之所以不被諸葛亮接受的原因也在這裡。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暗渡陳倉是顆煙霧彈

通過上述簡單的梳理,最好走的褒斜道被燒了,祁山道又太遠了,子午谷基本上不作考慮,似乎能供劉邦選擇的只有陳倉道了。

但是軍事行動不是過家家,不是怎麼樣玩愉快、怎麼樣玩方便,就怎麼樣來,要料敵先機、要出其不意。對於劉邦來說,不管他最終選擇哪一條道路,只要他的路徑被他的正面敵人章邯洞悉了,章邯提前做好準備,據險而守,劉邦想要出川都是難上加難。

所以,韓信在做戰略規劃的時候,考慮得很周到,提出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中心思想就是“虛張聲勢,出其不意”。當然,這有一部分後人加工和演繹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基本事實原型還是在的。因為老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永遠是簡單明瞭的劇情變化,這一點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就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要更準確地來描述韓信還定三秦的總思路的話,我覺得用“四面煙霧、三路出擊”可能會貼切一些。

韓信的戰略分析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劉邦其實早就迫不及待了

韓信在整軍備戰時,開始派了些老弱病殘去修燒掉的褒斜道。這明面上是一層迷霧,按照一般人的思路,劉邦整軍備戰修棧道,肯定是打算從褒斜道出川。但這實際上並不非有實際作用。因為羅馬城不是一天可以修好的,出川的棧道也不可能是短時間修好的,猴年馬月還不知道,章邯壓根不可能沉不住氣,也不會太過於關注。

因為章邯也不是一般的人,幾乎可以算得上秦末前三(僅次於項羽和韓信)的名將,他的特長就是示弱在先、暗中準備、突然偷襲。憑藉這“一招鮮,吃遍天”,章邯幾乎橫掃六國,甚至能項羽對峙半年不犯錯。所以韓信這點招術根本不可能對章邯起作用。

所以劉邦最終能夠迅速的還定三秦,關鍵還是在於韓信有後招,在於蕭何與韓信這對國士無雙的通力協作。

韓信在制定戰略時進行了三路佈置:

曹參、樊噲,走祁山道,攻略涼州;自己率主力,走陳倉道,出散關;灌英率一部,走子午道,出咸陽。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第一次掛帥的韓信很謹慎

這種多點開花的思路其實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這取決於防守方的實力。只要防守方的兵力足夠,這種分兵的進擊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削減了自己的進攻力度。但是,如果防守方的兵力捉襟見肘的話,那麼就會打亂防守方的戰略部署,猜不透進攻方的進攻方向。

而章邯這個苦巴巴的雍王,恰好兵力上不足(原因肯定是出在章邯那個命中剋星身上)。

兵法上講,進攻時要集中拳頭。但在秦嶺下,大兵團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像陳倉這種著名要塞,很難發揮兵力優勢。韓信選擇三路出擊則可以讓對方摸不清方向,而分散對方的防守強度。(後面可以看到韓信集中拳頭的精妙戰術)

章邯等三秦王手中此時的籌碼,是秦國當年守備咸陽的那幾萬人,這幾萬人中有很多被劉邦當初的“約法三章”感動得稀里嘩啦的,毅然決然地跟著劉邦入川了。剩下的也是對章邯等人恨之入骨的醬油兵,當然,還有項羽留給他們的三萬“維和部隊”,關鍵是這三萬“維和部隊”章邯也很難真正指揮得動。

幾萬人心不在焉的部隊,要佈防如此大的土地,就跟撒胡椒麵一樣,只能做個樣子,還不能面面俱到。章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這也是我為什麼覺得章邯是秦末最悲哀的名將的原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章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劉邦從到漢中時的3萬人左右,走走留留,然後不斷地拉人頭,此時已經可以武裝出一支近十萬人的軍隊了。從這我們可以看出,雙方的兵力上相差還是比較懸殊的。而且,手握“秘籍”的蕭何還能輕而易舉地籌集十萬人的糧草輜重。這中兵力上的差距是韓信後來追著章邯打的基礎。

由此可見,韓信在戰術佈置時,充分做到了揚長避短、因勢利導。多路出擊,砸懵章邯!也正是這種並不神奇的戰術,讓韓信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成功從漢中出擊併成功拿下關中的人。其餘的人都失敗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四百年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諸葛丞相了,當然,諸葛丞相沒能成功也不純粹是能力不如韓信,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是關中的民心問題,韓信面對的關中是翹首以待,期盼解放的關中百姓,也就是說,劉邦先前埋下的人心種子在發芽了。

第二是關中的虛弱問題,如果說再給章邯十年,章邯靠著自己當年當少府的水平能再次將關中的物資與人力動員起來,韓信他很有可能會和諸葛亮一樣出不來。此時的韓信面對的是虛弱分散的關中,後面諸葛亮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魏國,難度係數差了一大塊。

第三個則是天運問題。此時的韓信,物流不受困擾,四百年後的諸葛亮,物流成了大問題!此時的汗水和嘉陵江上游涇渭分明,祁山道和陳倉道實際上是依託西漢水和嘉陵江的,這也就意味著在難走的秦嶺山脈,韓信的運糧渠道並不艱難,可以通過一艘艘大船直達行軍道。在劉邦出漢中的二十年後,發生了一次著名的武都大地震!這次地震把西漢水和嘉陵江中間的緩衝地帶給震沒了,西漢水和嘉陵江合二為一,水位降低,水流變急,大船走不了,小船也走不了。水運變成了無稽之談。所以諸葛亮只能靠木牛流馬來續寫神話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韓信此次戰略的成功是因為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全部優勢。

韓信的戰術覆盤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韓信的軍事能力確實夠高

古往今來,人們為了宣揚韓信這來之不易的成績,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渲染得神乎其神,但我覺得其實解讀是沒有解讀到點子上的。通過前文的分析,韓信這個戰術設計其實並不是什麼十分高明。至少,明修和暗渡對於章邯來說,作用不會那麼明顯,章邯畢竟是隻老狐狸,不會浪費兵力在褒斜道的。

韓信出漢中最值錢的地方,其實是他的“出漢時限論”和“申軍備戰制”以及“四面出擊法”。可以說,做出馬上要打出漢中的決定時,就贏了一半了。下令軍改,全軍整軍備戰,士氣一上來這仗就贏八成了。四面出擊的思路,將成功率再提了一成!

《孫子兵法》說過這麼一句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

戰場其實只是戰爭的最後表現形式,戰爭本身是一種綜合對決。敵我雙方的戰前評估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只有找準自己的勝算在哪裡,才有可能真正取勝。這就是所謂的“

廟算勝”,廟算勝才是真的大概率能贏。廟算都沒戲,這仗趁早別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章邯堵哪裡都是漏洞

秦嶺北面,章邯民心不穩實力不濟。秦嶺南面,在韓信的軍改整軍備戰後,整個漢軍被擰成了一股繩。而且還有一個楚漢時期最合格的大管家蕭何在背後助力,後勤、糧餉、民夫這些輔助因素根本不需要韓信操心。可以說,勝算從韓信決定出兵那一刻開始,就一直在向他傾斜。

漢軍搶修褒斜道了,這其實就是一個宣戰訊號。章邯接受到信號,自然迅速進入備戰狀態,開始四路偵查。源源不斷的戰報顯示,漢軍在東西兩路都有動作!大量船隻在漢中集結,明擺著要朔江而上。子午口有動靜,漢軍在此厲兵秣馬……

章邯接到的戰報越多,問題也就變得越複雜,章邯也就變得越糾結,他搞不清到底哪一路是漢軍的主力?章邯只能先通知司馬欣,叮囑他千萬要頂盯住子午谷。除了子午谷,其餘出秦嶺的道口全部在章邯的地盤上。因為褒斜道已經被燒,只需稍加註意就可以了,所以章邯開始把兵力集中調往祁山道和陳倉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韓信就喜歡窮追猛打

韓信一方面在子午谷那邊佈置了一部分兵力,牽制司馬欣的主力,讓章邯無法集中兵力佈防。另一方面命令樊噲、曹參在祁山道搞出大動靜,混淆章邯的視聽。樊噲擊破了西縣、曹參拿下了下辨,並作出挺進涼州之勢,這些信息都干擾著章邯的判斷,導致章邯一度以為祁山道才是漢軍的主攻方向。

但是韓信很快又命令樊噲、曹參走水路迅速來陳倉道匯合。然後集中力量在陳倉道出兵,以單刀直入之勢直取關中,路上的一城一地,根本不在韓信的考慮之中。

章邯終於知道了漢軍的思路,這是黑虎掏心呀!章邯的反應不算遲鈍,但是他手裡的資本卻是有限,在漢軍的絕對實力碾壓下,章邯被迫放棄了西北第一大城雍城(秦龍興地,寶雞鳳翔縣北),收縮防線。令其弟章平守好畤(乾縣東南四十里),自己防守大本營廢丘(陝西興平縣)。這兩地互為犄角支援,同時調涼州駐軍回援,並派人向另外的二秦王求救。

我為什麼翻來覆去地說章邯是名將,章邯打仗真的是穩得不能再穩,盡顯名將風範。情況不好先收縮,這絕對沒問題,實力不濟就得收縮力量打。而且章邯頭腦很清晰,打算棄車保帥,以土地換時間,涼州也不要了。這實際上是當時情況下,章邯的最優選擇了。

只是很遺憾,韓信這個兵仙也不是吹出來的,他壓根就不相信什麼套路,就相信“痛打落水狗”,就是要窮追猛打,把人打散了,再去收地盤。涼州的部隊前面跑,漢軍就在後面追,一直追到好畤南,再度擊敗前來接應章平軍。章平被曹參、樊噲圍在城中。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司馬欣率先投降

三秦王也不可能坐以待斃,紛紛做出了應對。司馬欣抽調子午谷佈防的主力以趙賁為主帥馳援廢丘,董翳也開始率軍往廢丘趕。章邯得到支援之後,覺得可以博一搏了,於是向渭水北岸西進,迎擊漢軍主力於壤鄉之東(武功縣東南)。

韓信抓了一手好牌,怎麼打都不會怕。所以命令曹參、樊噲不要管章平那個小蝦米了,先來打章邯這條大魚,反正就是要保證自己以多打少;另一方面韓信令在子午口埋伏的灌嬰兵出子午嚇唬主力盡出的塞國司馬欣。章邯又敗,章邯再次退守廢丘,趙賁退守咸陽。

完成任務的曹參、樊噲繼續圍好畤,章平棄城而逃。咸陽失去了保障,被漢軍順勢攻破。

另一面,灌嬰在司馬欣主力支援章邯時兵出子午口,向櫟陽挺進。與此同時,平定雍地的韓信並沒有理死守廢丘的章邯,而是派曹參守景陵,防章邯與翟王反擊,然後調集大軍東進與灌嬰回合,猛攻司馬欣。

再度人多打人少,逼得司馬欣投降。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董翳也投降了

蓋世名將總是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章邯就是如此,一看韓信把主力抽走去打司馬欣時,章邯立即命令章平部和董翳的姚卬部向曹參反攻。曹參死守不出,二十多天後,趁著敵軍疲敝之時再敗章平、姚卬聯軍。章平西退,曹參追擊。章平在撤退時再得章邯和董翳擠出來的援軍,於是回頭與曹參再戰,曹參漸漸不支。就在曹參不支之時,平定塞地的韓信派周勃率軍自咸陽一路馳援,大敗章平,章平逃亡隴西。

自此,除章邯死守廢丘外(章邯幾乎就是不敗戰神),渭水河谷皆告平定。之後,韓信派酈商往北打,幾乎沒有阻力,直至上郡,翟王董翳投降。同時,周勃帶人往涼州攆章平,生擒之並掃清殘餘勢力。

隨後漢主力會師,圍困廢丘。至此,三秦大定。

尾聲——感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劉邦打仗沒有韓信真心不行

劉邦還定三秦的過程並不長,前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韓信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指揮者,展現出了其經天緯地的軍事才能,而章邯作為秦末最憋屈的名將,能力還在,水平還在,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終還是難逃一敗。但也正是這一敗,充分體現了章邯高於常人的素質和品格,尤其是最後孤城自刎的結局,讓人潸然淚下。

也正是從這一戰開始,歷史宣佈殺神和兵仙的對決正是拉開帷幕。這是這個時代最璀璨、最耀眼的光芒。只是戰爭的結果是殘酷的,註定要有一個失敗者。否則,我真的希望項羽和韓信能在另一個歷史畫面中給我們上演一場相對公平的對決。

隨著楚漢相爭的進程逐漸往前推,英布、彭越、周勃、樊噲、曹參等人都會逐步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英布,樊噲等無堅不摧;彭越、曹參等牽制力強。他們都是國之良將、世之英才。但是這個時代的舞臺註定不屬於他們。他們是一流高手,但不是頂尖高手。

真正的戰神級別的人,足以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戰局,乃至天下大勢,他們攻無不取、以少勝多,更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氣勢奪人、無所畏懼。這樣的人,秦末或許只有兩個半——項羽、韓信和章邯(算半個)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試看“兵仙”韓信的軍事處女作如何蕩氣迴腸

英雄的對決愈演愈烈

項羽和韓信的故事後面還會來得更精彩,只是章邯的落幕讓我心裡委實惆悵。

項羽久戰不敗、一敗身亡;韓信白手起家、三分天下;他們都有兩個共同點:

一、不受自身實力影響,有面沒面都包餃子。

二、他們打仗就好像帶著手機在臨陣指揮。

當然,這篇文章的主角還是韓信,這一戰,無論是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實施,都是精彩紛呈。戰前都各種“勢”的計算,戰時永遠保證人多打人少,不跟你計較小節,就跟你拼底牌。韓信無愧於“兵仙”的稱號。

韓信的崛起是楚漢歷史的另一個精彩的開始,這些,都會在後續的文章得以體現,我希望歷史給出來的答案是:英雄,從來沒有真正失敗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