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引言

自從周王東遷,“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以來,周天子作為實力最強大天子的優勢便一去不復返,各大諸侯逐漸取而代之,先有春秋五霸,後有戰國七雄。

然而就在這數百年間,秦從一個地處蠻荒之地,甚至在中原各國舉行集會時都不好意思參加的小國,成為賈誼筆下“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華夏最強大的諸侯,以一國之力與關東六國展開縱橫捭闔、鬥智鬥勇的各項鬥爭,最終成功統一六國,真應了那句“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秦的強大毋庸置疑,如此強大的秦為什麼輕易就被“草莽”劉邦攻破了呢?它曾經依賴征戰四方的名將呢?曾經為統一立下赫赫戰功的大將如王翦、蒙恬等人呢?

王翦、蒙恬二人

王翦此時早已經去世多年,作為白起之後秦統一的最大功臣,王翦並沒有白起那麼自負,大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攻下燕國都後便深藏功與名,任憑嬴政如何勸告都不再步入朝堂,於秦統一六國的前一年去世。

而蒙恬則是繼王翦之後,秦拿的出手的大將,蒙恬也趕上了秦滅六國的尾巴,參與了最後的滅齊戰爭,並因此發跡。匈奴成為中原統一後的敵人,蒙恬奉命率領秦軍主力北擊匈奴,同時修築萬里長城和行軍馳道。可以說,位於北疆的蒙恬用秦王朝最精銳的軍隊,但是秦始皇死後,蒙恬被趙高等人設計殺害。

失去了大將的秦帝國,真的如同去勢的猛虎威風不再,可以任人踐踏?那麼,秦的崛起何嘗又曾過多依賴征戰的將軍了呢?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秦始皇已死,皇族已經失去了來自於骨子裡鬥爭的天性。

秦孝公求賢令的頒發開啟了秦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道路,從此以後每一任秦王對人才都是不問出身,唯才是舉。商鞅變法的成功實施令秦有了壯大的基礎。生於戰國末期的嬴政和父親子楚都曾在趙國為人質,受盡人間苦楚,知道弱國無外交的道理。即位之後的嬴政對權力的追求也是無人可比,先是清理了嫪毐叛亂,又扳倒“仲父”呂不韋,掌握了國政大權,隨後將權力的觸角伸向了六國。

公子胡亥顯然沒有父輩的災難,也就沒有父輩的雄才大略,諸多證據表明嬴政更傾向於長子扶蘇繼承自己的皇位,對於扶蘇的歷練也屢屢見於史書。然而命運讓胡亥登上了帝位,胡亥的執政本領相比於父親始皇來說,就是天與地的差別。

嬴政的專權配合著獨特的“御下”帝王術,令群臣對他噤若寒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嬴政時期並不是一句空話。胡亥從即位之初便大手一揮,將權柄交給了趙高,甚至丞相李斯都無法阻止亂政。

面對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胡亥寧願“掩耳盜鈴”地相信他們是流寇,而非起義,趙高更是“指鹿為馬”,令群臣對胡亥這位秦二世失望到底,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胡亥即位後的誅殺與集權的缺陷導致孤立無援

之所以將這兩點合起來說,是因為二者相輔相成。分封制在嬴政統一後被廢棄不用,郡縣制被推廣到全國,從表面上來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加上嬴政“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削去內陸城牆,國內的不穩定因素被消除乾淨。

分封制的被廢,導致了一個後果,原本應該封王封侯的胡亥的兄弟姐妹沒有封邑可去了,他們只能待在咸陽,大概嬴政也沒有想好怎麼安排這些子女吧,充其量好點的結果就是“明+清”的模式,只能是好吃好喝圈在都城養起來吧。

很不巧,即位的不是仁慈的扶蘇,而是性格扭曲的胡亥,胡亥雄才大略不行,自毀長城很在行,外面的藩守蒙恬和內朝的丞相李斯被殺,而父親的安排令他殺起自家兄弟也方便多了,於是手起刀落。

於是當劉邦叩關時,胡亥才驚奇地發現,原來父親也有錯的時候,原本應該被封為藩王,此時應該帶軍勤王的兄沒有出現(被殺了),原本應該帶軍回援的邊疆部隊鞭長莫及,而有才能的文臣武將又都被自己給殺了。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鉅鹿之戰,秦軍主力被摧毀

即便如此,秦帝國的實力仍是不容小覷,蒙恬雖死,三十萬大軍仍在有王離掌握;李斯雖死,函谷關仍在,更何況“迴光返照”下的秦又出了一個少府章邯。

章邯一出關,便將陳勝大軍沖垮,驪山囚徒爆發出的戰鬥力令義軍膽戰心驚,章邯則一路從函谷關打到定陶,陳勝死,魏王咎死,田儋死,項梁死。黃河以南的大軍被打得落花流水,首領人物死的死,逃的逃,章邯北上與王離大軍匯合,圍攻躲在鉅鹿的趙國。

此時的秦對陣起義軍依然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在他沒有注意到黃河南岸此時有一個天才軍事家正鬱悶呢。

項梁死後,傀儡楚懷王終於轉正,暫時獲得了對楚軍的掌控,他派宋義、項羽去救援趙國,劉邦去攻打關中。而隨後項羽殺掉宋義,帶領本來毫無勝算的楚軍在鉅鹿擊垮了秦軍王離大軍。

王離軍雖然被摧毀,但是章邯軍還在。趙高的弄權壓垮了秦帝國最後翻盤的希望,當章邯派使者回咸陽時,趙高的不待見讓掌握軍隊的章邯頓時底氣都沒那麼足了,他開始與項羽媾和。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王離的失敗和章邯的投降令秦徹底失去了對關東地區的控制,而此時的劉邦也正在抓住機會準備摘桃子。

劉邦的輕鬆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張良計。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說明了張良計謀的厲害之處,而劉邦在稱帝后之所以將張良提高到“漢初三傑”的高度,張良在他入關時的幫助功不可沒。

劉邦並沒有走傳統的崤山函谷關,而是南陽方向,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宛城。宛城是南陽重地,以劉邦的兩萬來人的實力難以迅速攻克,便想棄城而去,直奔咸陽。

張良制止了他,闡明若不想腹背受敵,宛城必須拿下。劉邦聽從了張良的建議,設計招服了宛城太守,並予以優待。其餘郡見狀紛紛投降,於是劉邦通往關中的路被順利打通,直到最後一道關卡——嶢關。

六國都難以攻破的咸陽,被劉邦輕易拿下?不止是因為“指鹿為馬”


嶢關雖然不如函谷關堅固,但也是通往咸陽的最後一道屏障,同樣有重兵把守,劉邦同樣沒有能力攻破。

張良再次獻計假裝招降嶢關守將,又趁其疏於防備擊垮秦軍,最後在藍田徹底擊敗秦軍,咸陽的大門由此向劉邦打開,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向劉邦投降。

結言

秦的成功一方面由於函谷關崤山的存在提供了一個天險,可以看得出戰國末期強大的國家如秦、趙、楚、齊無一不是依仗了地緣的優勢,二來賴於數代君主無一昏庸,那個時期國家的強大極度依賴於長期的勵精圖治和政策的穩定。齊國楚國的失敗便由於國君無能導致國力日下,逐漸被侵蝕。克服了這兩大困難的秦始皇成功完成了統一,但是繼位的胡亥卻沒能克服。

秦國墮落的同時,項羽的崛起、劉邦的趁虛而入和張良的計策終於使得咸陽城門大開,曾經輝煌的秦帝國轟然坍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