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为什么苏联不愿参战?

1918年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夺取政权,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意识形态的领域而论,这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与西方列国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统治阶级被打倒,皇冠落地,贵族被流放,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所以,这个国家在成立之初就被西方各国极端敌视,被认为是西方列强的生死大敌。

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协约国甚至还来不及分赃就迫不及待要把这个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十四个国家纠集了20多万军队武装入侵苏联,与此同时,西方各国还出钱出军资煽动原沙皇军事将领率领数十万军队发动叛乱。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只有5万红军,在内忧外患孤立无援的恶劣局面下,苏联红军却越战越勇,不仅击败了外国干涉军,而且将高尔扎克、邓尼金等白匪军打得溃不成军。

1920年,在平定国内的叛乱之后,苏联红军开始向欧洲进军,势若破竹直接打到华沙城下,整个欧洲的贵族与资本家都在红军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可惜在华沙城下,强弩之末的红军被波兰人逆袭,苏维埃政权就这样第一次丧失了解放整个欧洲的机会。

1930年欧美爆发经济危机,苏联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收购欧洲破产资本家的机器设备与技术,通过这次抄底,苏联完成了自己的工业化建设。

苏联国运的转折是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德国在其军事力量达到顶峰之际,动员了整个欧洲的人力物力向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攻击,五年卫国战争,苏联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9年卫国战争之前,整个苏联人口约为1.6亿人,1939——1940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波兰的东部地区,人口增加到1.8亿。然后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共死亡916.48万人,平民死亡1740万人,总体死亡2660万人(俄罗斯近年公布的数据),苏联总共才1.8亿人,光是死亡就有2660万人,战后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多半不死就残。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是上述的死亡数字。

军队是死伤最惨重的群体,这个群体的主要年龄是20后出生的小伙子,由于战争伤亡太大,20后的年轻人后来基本上打光了,所以,苏联后期不得不动员更多的老人与妇女参军。

更要命的是一线政工人员的损失。

在卫国战争中后期,苏联统帅部专门下发文件到各个部队,一线政委禁止带头冲锋。

为什么?

因为一线政委的损失太大了,大得都找不到替代者。

苏联红军政委具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德军抓获红军政委都是直接枪决,不接受投降,而苏联红军政委也几乎不会投降,因为他们有最坚强的意志以及最勇敢的牺牲精神。面对德国军队巨大的军事压力,红军政委是激励一线部队士气的源泉。

因为对红色政权的仇视,西方社会对苏联的描述极尽抹黑与扭曲,制造了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包括列宁有梅毒,包括苏联搞共产共妻,包括对苏联政委的污蔑——红军政委是督战队,拿着枪逼迫红军战士冲锋等等。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虽然取得了胜利,其实已经是元气大伤,不仅是因为死亡几千万,伤残几千万;更重要的是,在20后这个年龄层的人群出现了系统性的断层,特别是在政府与党委部门,优秀的20后政工干部出现了集体断层。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仁川登陆后,最初中苏约定由苏联出动空军,中国出动陆军参战,临到出兵的前夜,斯大林突然反悔不愿出动空军。

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过去让我很看不起斯大林,后来我研究历史才明白,斯大林不愿直接与美国爆发冲突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5年卫国战争,苏联成年男人一大半非死即残,20后这个年龄层都拼光了,这个时候,斯大林怎么敢冒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与美军直接冲突?他总得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一点种子啊。

最后是毛主席依然拍板,没有苏联空军我们也要参战,当周总理向斯大林通报这个大无畏的决策时,斯大林当场就流泪了。

英勇的中国志愿军气势如虹地将如日中天的美军从鸭绿江打到38线,打出了军威与国威,将自甲午以降中华民族百年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同时也赢得了苏联发自内心的敬重,所以才有了著名的156工程的援助,苏联几乎是白送了我们一个重工业体系。也有报道称苏联虽然没有明里参战,但暗中还是派了空军参战的,美国也知道这一点,只是不想多树敌,而故作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