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還是“人間”?

昨天晚飯後在蘇州河畔散步。突然聞到一股濃濃的異香。尋香而去,竟然在河畔發現幾株開得甚好的桂花。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大駭!十二月的海棠,四月的桂花,老天真的妖孽了嗎?於是發了朋友圈。還好博聞強識的小陳老師提醒我,這是“四季桂”,不記得“人閒桂花落,鳥鳴春山空”嗎?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金桂、銀桂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丹桂、四季桂

為了消除給大家帶來的恐慌,我於是又發了一條朋友圈,把小陳老師的科普貢獻給了大家。同時附上了王維的《鳥鳴澗》:

人間桂花落,

鳥鳴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結果,不少朋友紛紛留言:“錯啦錯啦,是‘人閒’不是‘人間’”。對此,我表示很冤枉。雖然本人“錯別字大王”的名號聲名遠播,案底厚得不是一點點。但這次,我真的是故意的。

王維的這首《鳥鳴澗》,版本不一。“閒”和“間”繁體字很相近,容易被混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王右丞集箋註》卷十三中做“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四部備要》清乾隆刻本《王右丞集箋註》卷十三做“人間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四部叢刊》初編 集部《須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做“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記得小時候背這首詩的時候,背的確實是“人閒桂花落”。但是進入大學,課本用的是朱東潤先生主編的《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選的是中華書局校刊本《王右臣集箋註》卷十三“人間桂花落”。朱先生的註釋是“這一句是‘桂花落人間’的倒裝。‘桂’是月亮的代稱,‘花’通‘華’,也就是‘月亮的光輝灑滿人間’”。

所以,整首詩其實沒有桂花什麼事?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古往今來,對於“人閒”還是“人間”,歷來爭論不休。因為中小學語文課本選的大多是“人閒”,所以“人閒”派佔多數。

但我卻是堅定站“人間”派的。倒不是因為朱先生的緣故,而是覺得“人間桂花落”畫面更悠遠、靜謐。

整首詩的開場像是一個遠景,視角是從廣寒月宮望向人間。那是一個沒有人類存在的地球,自然的山澗中,桂花紛紛開、落,鳥兒在春天的山澗中飛過,時而鳴叫幾聲?有沒有聽到?沒有關係。它不是為了被人聽到才歌唱。月亮出來了,照耀著山間,小鳥被突如其來的光亮驚到了,叫聲更加婉轉……

從月宮中看著地球上的“自己”慢慢升起,這是多麼奇幻的畫面的啊!彷彿佛教的“身外身法”。

總之,整首詩沒有人類什麼事。春山、月華、小鳥、溪水是自然的主宰。

小杜讀詩|“人閒”還是“人間”?

而“人閒”呢?確實一個從人眼中看見的世界,畫面的容量小了很多不說,還帶著強烈的主觀意識。他看到的春山、小鳥、山水,都是以“我”為中心的。心裡駐了一個“有”,“閒”也就有些故作姿態,“雲空未必空”。

所以,在看到了“人間”之後,我果斷地拋棄了“人閒”。

另外,多扯一句。在這首20字的五言絕句中。“春”字出現了兩次,“山”字出現了兩次,“鳥”字出現了兩次,“鳴”字出現了兩次。重複率之高令人咋舌。如果我們學寫這樣的詩,應該是得不了高分的。因為我們不是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