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圖侵刪


1985年,隨著蘋果銷量的下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喬布斯不滿意,他的創業夥伴沃茲也離開了公司。而斯卡利提出罷免他的職位,否則自己辭職。最後的結果是董事會站在了斯卡利這一邊,而喬布斯極力掙扎還是得不到任何支持。面對眾叛親離的場面,他憤然摔門而去!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以喬布斯要強的性格,也猜想得他絕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在1986年花1000萬美金買下了盧卡斯影業的電腦動畫部門,改名叫皮克斯。

皮克斯你應該不陌生,它是與迪士尼和夢工廠齊名的好萊塢三大動畫工作室之一,拍過《玩具總動員》《飛屋環遊記》等爆紅全球的動畫大片,叫好又叫座。

為什麼喬布斯會有興趣收購一家動畫片公司呢?

當時,皮克斯正在研發一款可製作動畫的高端成像計算機,而喬布斯剛剛被蘋果公司董事會趕出來,他覺得收購皮克斯是一個東山再起,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沒想到,皮克斯的這個計算機項目後來失敗了,公司陷入持續虧損。喬布斯每年掏幾百萬美元來給皮克斯輸血,前後一共投入了5000萬美元,卻始終不見起色。

眼看到1994年底,喬布斯的資金終於快撐不住了。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這時,喬布斯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策:聘請硅谷知名律師勞倫斯·利維擔任皮克斯的執行副總裁。

你沒有看錯,確實是聘請了一名律師,來負責制定公司戰略,挽救公司。


1995年,當勞倫斯·利維作為救火隊員空降到皮克斯的時候,他發現皮克斯是一家非常特別的公司。無論是它的產品還是團隊,都表現出了非常卓越的一面,但同時又面臨相當嚴峻的現實困境,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一是銷售一款叫"渲染大師"的軟件;

二是接拍商業動畫廣告;

三是製作動畫短片;

"渲染大師",是皮克斯自己開發的一款繪製電腦圖像的專業軟件,做出來的視覺特效非常厲害。像《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終結者2》中的半人半機器生物等等,就是用"渲染大師"做出來的。這款軟件是當時業內公認的製作特效最好的軟件,還獲得了1993年"奧斯卡科學工程獎",是皮克斯最引以為豪的產品。靠銷售"渲染大師",皮克斯每年能獲得兩三百萬美元的穩定收入,從數字上看還不錯。

但利維和喬布斯深入分析後發現,實際上"渲染大師"只有50個主要客戶,這些客戶就是好萊塢的大型電影工作室,只有它們才支付得起昂貴的軟件使用費。這就意味著,"渲染大師"很難出現突破性的銷售增長。而皮克斯在"渲染大師"的銷售和售後服務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那另外兩個主要業務呢?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情況也差不多。在商業動畫廣告和動畫短片這兩個領域,皮克斯口碑好,但就是賺不到錢。製作動畫廣告的成本比真人廣告更高,一段30秒的動畫廣告需要花費12.5萬美元,耗時3個月,而且一不小心就會超支。這導致皮克斯的廣告業務幾乎是不賺錢的。

除了動畫廣告,皮克斯還拍過一系列只有幾分鐘的動畫短片,非常受歡迎,其中一部獲得了1989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是相當厲害的成就。但問題是,這些動畫短片一般是作為商業展覽或者電影節上的一個暖場節目,沒有單獨的變現渠道,也就幾乎沒有商業價值。

這樣分析下來,利維與喬布斯都覺得有些絕望。

喬布斯問利維,有沒有可能在現有的三大業務之外,找到另外的突破口呢?

利維告訴喬布斯,當時皮克斯在嘗試一個新的領域——製作它的第一部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但是,跟已有的成熟業務相比,這是一個風險極高的未知領域。那時迪士尼是動畫界是絕對的王者,夢工廠才剛剛成立,皮克斯從來沒有推出過動畫電影,根本無法預測電影票房。好萊塢向來是成王敗寇之地,如果電影票房撲街,皮克斯將遭受重創。而且,當時離預定的上映時間只有不到9個月,還有大量的後期製作工作沒有完成。電影能不能按時上映也是一個問題。把寶押在動畫電影上真的合適嗎?

喬布斯在綜合評估後最終認為,儘管面臨重大風險,但進軍動畫電影是皮克斯崛起的唯一機會。要把握住這個機會,皮克斯就必須全面轉型,從一家身在硅谷的科技企業轉變成進軍好萊塢的娛樂公司。

喬布斯又做出了,讓所有人看不懂的決定:停止銷售仍然盈利的"渲染大師"軟件,解散商業廣告部門;另一方面將公司的有限資源全部投入到《玩具總動員》上,盡最大努力確保電影的成功。

正當喬布斯在動員公司全部資源準備破釜沉舟時,後院又起火了。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有一天利維十分生氣的跑去找喬布斯。這一件事十分戲劇化:被喬布斯請來的利維,竟然調轉槍口,代表皮克斯的全體員工向喬布斯討要股份。

原來,喬布斯在買下皮克斯時,曾經答應要給員工們一部分股票期權。但直到利維上任,喬布斯仍然沒有兌現他的承諾。那些堅守了多年的骨幹員工感覺上當受騙了,憋了一肚子火,隨時可能爆發。利維意識到,期權問題就像皮克斯內部的一顆定時炸彈,如果不馬上妥善解決,分分鐘就會毀了皮克斯的整個團隊。

喬布斯倒也不是一毛不拔,但他之前在蘋果公司只佔了11%左右的股份,導致被董事會聯手趕走,蘋果的事情給喬布斯留下了陰影,所有他只願意留出15%~20%給員工。

利維冒著激怒喬布斯的風險,堅持要求給員工留出更高比例的期權。他認為,雖然喬布斯的股份會減少,但高期權激勵會讓皮克斯進入高速成長的軌道,公司越來越值錢,喬布斯的總財富實際上也是增加的。

作為一個大牛人,確實有肚量,喬布斯並沒有生氣,他認真考慮了利維建議,答應了增加比例。

在解決了皮克斯的內部管理困境之後,緊接著, 就是資金問題。要知道皮克斯準備進入的是動畫電影行業,這是個前期十分燒錢的新領域。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喬布斯和利維商量過後決定:利維為了皮克斯IPO上市做準備,而喬布斯則想辦法先把《玩具總動員》拍出來,通過第一部動畫片電影贏得良好口碑,獲取 IPO上市資格,完全解決資金問題。

但當時的皮克斯仍處於虧損的泥潭,而且面臨巨大的轉型風險。這樣一家企業有人投資嗎?又如何才能成功上市呢?

在硅谷流傳一個說法,喬布斯擁有一種神秘的"現實扭曲力場",不管他的想法有多荒謬,他的氣場和能量都能夠迫使別人完全跟著他的想法走。這種"現實扭曲力場"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可能讓聽眾變得盲目,看不到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能促成積極的行動,從而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皮克斯會不會成為喬布斯另一個"現實扭曲力場"的傑作呢?

事實上,喬布斯這次要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他宣稱皮克斯就是下一個迪士尼,皮克斯將複製迪士尼的輝煌。當年,迪士尼憑藉手繪二維動畫成為動畫行業王者,而現在,皮克斯要以一種全新的形式,也就是電腦繪製的三維動畫,引領一個全新的動畫娛樂時代,創造出能和米老鼠、白雪公主媲美的家喻戶曉的動畫角色。

喬布斯還親自動手製作演講用的幻燈片。這時候,喬布斯那種偏執的完美主義就體現出來了。他精心調整幻燈片的每個細節,比如字間距和字體平滑度,確保每個字體的曲線都是完美的。在利維看來,這些細節普通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出來。


當然,要想讓投資者買單,光有精彩故事是不夠的,還得有實實在在的財務預測分析,這就麻煩了。皮克斯短期內的經營業績完全取決於《玩具總動員》的票房,而想在一部電影上映之前就預測它的票房,和瞎猜沒什麼兩樣。更麻煩的是,即使《玩具總動員》大賣,皮克斯能夠分到的利潤也很有限,最大的贏家其實是迪士尼。


為什麼是迪士尼呢?因為皮克斯資金不足,無法獨立承擔製作電影的鉅額費用,它曾在1991年和迪士尼簽下一份合作協議。協議規定,由迪士尼出資贊助皮克斯的頭三部動畫電影,作為回報,迪士尼要拿走電影票房收入的大頭。《玩具總動員》就是接受迪士尼資助的三部電影中的第一部。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利維仔細算過,把迪士尼的成本費用全部去掉之後,皮克斯實際拿到的票房收入比例很小,只有不到10%。按最好的情況估計,如果《玩具總動員》能夠殺入史上動畫片票房前三甲,也就是全球總票房收入達到3.5億美元,皮克斯能分到的票房收益也只有區區1700萬美元。如果《玩具總動員》票房表現平平,皮克斯就基本顆粒無收了。

這顯然是一份不公平的協議,但當時皮克斯既沒有資金也沒有品牌,想要成功推出動畫電影,除了和迪士尼合作之外別無選擇。這份協議實際上規定了,在拍完三部和迪士尼的合作電影之前,皮克斯無論如何也是賺不到大錢的。投資人能不能接受這一點呢?喬布斯心裡沒底。

想要讓投資人認可皮克斯的價值,就得獲得權威投行的背書。決定IPO成敗的關鍵一步就是找到合適的主導投行。按喬布斯的一貫風格,他堅持只和最頂級的投行合作:要麼高盛,要麼摩根士丹利。其他投行在他眼中都不值一提。然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到皮克斯考察之後,一致認為皮克斯的財務風險太高,還不具備IPO的條件。

這讓本來信心滿滿的喬布斯遭受嚴重打擊,以為皮克斯的上市夢就此破滅了,他的復仇之路再也沒有可能

關鍵時候利維又站了出來,他試著尋找其他較小的投行,雖然名聲不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那麼響亮,會讓喬布斯覺得有些丟面子,但只要最終能成功上市,這只是小問題。利維找到一家硅谷的小型投行,他們願意作為皮克斯上市的主導投行。而且這家投行的CEO答應,會親自陪同喬布斯跑遍全美進行路演,也就是針對投資人的推薦活動。由投行CEO陪同路演,這在投資界是史無前例的高規格。驕傲的喬布斯也放下了對小型投行的成見,全力配合他們的工作。


敲定主導投行之後,接下來還要確定一個關鍵事項,就是IPO的時間。剛才說過,皮克斯最大的希望就是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上映的時間已經定在1995年11月的感恩節檔期,那麼,IPO到底應該定在電影上映之前,還是上映之後?在這個問題上,利維和喬布斯又一次發生了爭執。喬布斯認為,應該搶在電影上映之前就IPO,這樣,無論電影票房表現如何,都不會影響上市進程。但利維堅持認為,IPO時間應該定在電影上映之後。

喬布斯復仇記:告訴那些把我趕出蘋果的人,我會讓他們後悔!

利維是從長遠角度來考慮這件事的。如果在電影上映之前就IPO,萬一上映後票房慘敗,導致股價暴跌,皮克斯就有欺騙投資者的嫌疑,在資本市場上揹負惡名,以後再想翻身就難了。而如果在電影上映之後IPO,如果票房表現搶眼,那麼皮克斯能以更高的價格發行股票,從而募集到更多資金;萬一票房表現一般,可以相應調低發行價格;而如果票房慘敗,甚至可以考慮臨時取消IPO,等待更好的機會。總之,這對投資者是一種更負責任的態度。

IPO時間最終按利維的意見,定在了電影上映的一週之後。這就意味著,皮克斯究竟能否順利IPO,能以什麼樣的價格募集到多少資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玩具總動員》上映後的票房表現。在電影上映後的那個週末,利維焦急地守在電話機旁,等待著票房數字。

這時,好消息來了,《玩具總動員》的首週末票房高達3000萬美元,業內人士估計,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將達到2億美元,很有希望問鼎當年的北美票房冠軍。同時,主導投行傳來消息,資本市場對皮克斯的興趣高漲,他們把股票的發行價格,從12~14美元,調高到了22美元。

幾天後,皮克斯登陸納斯達克的日子也終於到來了。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同,它沒有敲鐘儀式,只有電腦上多出來的一個交易代碼。那天,利維和喬布斯就坐在主導投行辦公室的電腦前面,盯著屏幕上皮克斯的股票價格,從22美元一路飆升到39美元。皮克斯的總市值達到了15億美元,喬布斯作為皮克斯的大股東,瞬間重回億萬富翁之列。

喬布斯當時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心情,他偷偷跑到隔壁一間辦公室,給他的好朋友、甲骨文軟件公司CEO拉里·埃裡森打了一個電話,只說了一句話:"拉里,我做到了。"

對喬布斯來說,皮克斯的成功上市,結束了他從1986年離開蘋果後將近10年的人生低谷,讓他重新向世人證明了自己,也給了那些當年讓他掃地出門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在皮克斯上市一年多之後,喬布斯創辦的NeXT電腦公司被蘋果收購,喬布斯也同時迴歸蘋果,開啟了蘋果公司的新時代。


·維基百科

·勞倫斯·利維《孵化皮克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