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别里科夫将自己装进套子里,想要以此获得安全感,却不知,这种掩耳盗铃的怪异举止,将自己完全暴露于人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位希腊语教师,他因循守旧,对所有的新事物感到恐惧,他坚信只有把自己装进套子里,才是安全的。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1、别里科夫的出名,极富讽刺意义

别里科夫很出名,因为他是‘套中人’。他在大晴天也穿雨鞋、带雨伞,一定得穿上暖和的棉大衣,不仅雨伞、表、削铅笔的折刀要包套,脸也藏进竖起的衣领中,坐马车必须让车夫支起车篷。这说明别里科夫极度缺乏安全感,想尽一切办法都要钻进套子里。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缺乏安全感是正常的,但极度缺乏安全感是病态的。别里科夫的‘惊弓鸟’状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19世纪末,沙俄统治进入了黑暗时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让沙皇反动统治生出危机感,沙皇政权实行恐怖统治,不允许有任何的反对言论,当时密探遍地都是,刮起了高密和诬陷的大风,警察也会盯紧人们的一举一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被牢牢控制,只能小心翼翼地警惕周围的一切。相应的,也就滋生出别里科夫这种盯梢、告密的人。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放在今天,别里科夫的归宿大概是精神病院。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别里科夫夸张的行为举动是正常的,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中提到的存在即合理。看似是小人物的搞笑怪异举止,其实背后的隐喻更值得探究。这也是作者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他注重现实主义传统,通过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塑造出鲜活性格的小人物,以此反映出俄国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态。

同时,别里科夫的恐惧与胆大是矛盾的,他恐惧当局,然而,在与普通人相处中,胆子极大,他用套子封闭自己,时常念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这种语言及行为上的精神重压长达15年。

别里科夫把恐惧传染给周围的人,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形式,通过日渐渗透达到了可怕的效果。最终,人们即便意识到了问题,却将别里科夫的精神控制当成了习惯。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2、别里科夫差点结了婚,也差点钻出了套子

华连卡是一位教史地的女老师,在一次宴会上,别里科夫见到了华连卡,被她深深迷住了。她豪爽活泼,热情洋溢,敢肆无忌惮的笑,两人接触多了,别里科夫对她产生了好感,将华连卡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可到了谈论结婚的时候,别里科夫愁的整夜睡不着。他觉得,婚姻是终身大事,要估量将来的义务和责任,避免将来闹出乱子。

在别里科夫的心里,被明令禁止的东西,他才会感到踏实。对于没有明令禁止的,他会感到可疑、害怕。华连卡的热情感染了别里科夫,但别里科夫又因此觉得不安,认为华连卡性子野,会惹出麻烦。不得不说,连婚姻都能扯出麻烦和乱子,别里科夫注定要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后来,有人画了漫画,内容是别里科夫挽着华连卡,漫画发给了很多人,别里科夫知道后气得嘴唇发抖,他去了华连卡家中,但华连卡没在家,只有她哥哥柯瓦连科在家。别里科夫急忙解释,漫画的事情和他绝对没有关系。

他还忠告柯瓦连科,“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柯瓦连科是一位有新思想、敢作敢为的年轻人,他厌恶这些言论。可别里科夫还在继续,为了避免出乱子,要把谈话内容报告给校长,于是,柯瓦连科忍无可忍把他推下楼了。

不幸的是,刚滚下楼,就碰到了华连卡,别里科夫脑子里立马幻想了一个又一个的负面场景,华连卡没多想,只以为他不小心摔下来了,看他滑稽的模样,她笑得很大声。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这一连串的笑声,直接成了别里科夫的催命符。别里科夫回到家,从桌上撤掉华连卡的照片,然后躺在床上,一个月后,别里科夫去世了。

别里科夫的死,让人们嗅到了自由的味道。可欢腾了仅仅一周,一切变回了死水般的凝滞。这说明,别里科夫的恐惧奴役已经渗透了每一个角落。而且,别里科夫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别里科夫”一类的人,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会有其他的别里科夫出现。

3、外在的‘包裹’并不能带来救赎,内心强大才是安全感的稳固壁垒

别里科夫用套子寻求安全感,可套子终究是外物,他依旧恐惧周围的一切,出门如临大敌,在家中战战兢兢,最后,就连一张漫画都成了催命符。对于别里科夫来说,只有棺材这个套子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躺在棺材里的神情是温和高兴的,再也不用感到害怕了。

套中人别里科夫,用外在形式寻求安全感,却不知内心强大才是救赎

别里科夫并不知道套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不懂得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才能百毒不侵。因此,他被生活挤压,被周遭的人排斥,也被小事扰得心神不宁。像别里科夫这样战战兢兢的人,即便是成功地出了套子,多年的行为习惯还会将他拉回套子里。

对于我们而言,一个人的无力感是从无法掌控自己开始的,想要打破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将注意力从过去、将来转移到当下,这也是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专注于眼前的一切,从点滴小事中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可以将自己的小爱好拾起来,让它从幼苗长成大树,这个过程足够培养出一个人的安全感。

比如,有一位全职妈妈在带娃路上,觉得手心向上,一点儿安全感也没有,于是,她在带娃间隙,咬牙学了烘焙,等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开了蛋糕店。她成功地找回了人生的掌控感,自然也就有了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需求,对于现如今的我们来说,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活好当下就能逐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结语:别里科夫小心翼翼地活着,哪怕钻进套子里,也遮挡不住内心的不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精神重压下,别里科夫既是统治阶级的拥护者,也是一位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