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腳下貧瘠土地種出“搖錢樹”

山腳下貧瘠土地種出“搖錢樹”

張振立查看榛子樹發芽情況。

只要有時間,張振立每天都會到他心愛的榛子林裡走一走、看一看,他說,這些榛子樹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一天見不著就感覺缺點什麼。

張振立是阿城區蜚克圖街道辦事處新富村黨支部書記,眼前這片榛子林,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更是鄉親們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的腦袋裡已在盤算今年收穫的榛子怎樣賣?該發展啥樣的林下經濟?

新思路“改良”貧瘠土地

新富村土地不多,不少還在山腳下,較為貧瘠。張振立說,多年來,當地農民都以種玉米和大豆為主,收益低。種什麼能多賣錢?他這個村黨支部書記可沒少帶著大家踅摸。

2015年,張振立聽說山腳下的坡地適合種榛子樹,比種莊稼收益多不少。為這消息,他興奮了好一陣子。咋能學會種榛子?到哪能買到榛子樹苗?上了心的張振立,四處尋找門路,多次到佳木斯、牡丹江等地考察,學習栽培技術,讓他進一步認準了種榛子是一條可行的致富路。

2016年,張振立所在的合作社流轉村裡位於山腳下的低產土地,栽植了150畝榛子樹。在隨後的兩年裡,合作社又相繼栽植了1100畝榛子樹。

去年,首批引種的150畝榛子林結果了。張振立利用新富村靠近賓縣長壽山風景區的地理優勢,在榛子成熟時辦起了採摘節,吸引眾多遊人來採摘,榛子也賣上了好價錢,利潤是種玉米、大豆的數倍,昔日貧瘠的土地終於長出了“搖錢樹”。

庭院經濟攪熱小園菜

“榛子成熟時,不光榛子賣得火,村民們的小園菜也跟著火了起來。”張振立一說起去年榛子採摘節期間火爆的場景,就高興得合不攏嘴。

張振立說,榛子能採摘一個月,那段時間客人一直不斷,最多時一天來了10多輛大客車,有800多人。賓客雲集,周邊村屯的村民也看到了商機,紛紛把家裡的小園菜、笨雞蛋、鹹鴨蛋、鵝蛋、蜂蜜、黏玉米等農家特產拿到這裡出售。這些特色農家貨質量上乘,賣方就近銷售省了車費,遊客在買榛子時順道買了優質農產品,雙方都滿意。今年,又該有一批榛子樹結果,去年結果的樹產量會更高,張振立正籌劃著怎樣把採摘節辦得更有特色。

榛子開始結果,引來了賓客,帶動了當地庭院經濟發展,也成為鄉親們持續增收的重要保障。張振立介紹,蜚克圖街道辦事處的貧困戶都已脫貧,有勞動能力的人,平時到合作社打工,剪枝、鋤草都有收入,村裡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每年也有相應收入,每戶平均一年能從合作社拿到2000元以上。

榛子林裡“藏”著美好未來

在新富村,鄉村的美好明天畫卷越來越清晰。張振立和鄉親們說,村裡的榛子林就是希望的源泉,榛子林裡“藏”著很多美好的未來。

榛子林下的空地怎樣能生出更多經濟效益?張振立他們做過不少嘗試。榛子樹剛栽下的前兩年,他們曾種植紅小豆、土豆等作物,效益還不錯,能把當年僱工的錢賺回來。去年,合作社與一家藥廠合作,開始在林下種植蒲公英,也取得不錯的效益。今年,他打算把一部分榛子林封閉起來,在林下試養小笨雞,讓它們自己覓食,入冬時出售……嘗試更多可能,讓榛子林收穫更大效益。

張振立說,新富村榛子栽植影響到其他地區,阿城區松峰山、金龍山、平山、小嶺、紅星等地的榛子栽植也在不斷擴大,僅去年就新增3000多畝。張振立正在謀劃未來榛子產業發展途徑,打算進軍榛子深加工、製作榛子油等加工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帶動更多鄉親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