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斗米仇,做人应懂得感恩,帮人也要有底线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家比较富裕。有一年,天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穷的一家没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粮食,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等他们熬过了最艰苦的时候,穷人就去感谢富人。

在聊天时,穷人说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人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穷人千恩万谢地带着粮食回家了。回家后家里人却说,这斗米能做什么?根本就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太过分了,既然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

升米恩,斗米仇,做人应懂得感恩,帮人也要有底线


这件事被富人知道了,他非常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成仇人一样。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同样还有韩信的故事:韩信年轻时非常穷,总是在亲戚朋友家蹭吃蹭喝,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搭理他了。于是韩信只能去别的地方碰运气,后来他到了下乡南昌亭长家里,这位亭长很好客,韩信便蹭吃蹭喝了好几个月,这引起了亭长夫人的不满。在一天早上,亭长夫人提前做好了饭,并且和亭长先吃了,等韩信去吃饭的时候,发现没饭了,于是韩信愤怒地离开了。

升米恩,斗米仇,做人应懂得感恩,帮人也要有底线


韩信没有地方吃饭,他在河边饿得半死的时候,河边洗衣服的老妇人(漂母)发现了他,给了他一碗饭,他非常感激。后来等韩信飞黄腾达的时候,他再次见到亭长和其夫人时,仍然对当初被亭长夫人赶走一事耿耿于怀,认为亭长做好事不能善始善终。所以韩信对这两位让他白吃白喝几个月的恩人,只回报了区区一百钱,并讽刺亭长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而韩信对给了他一碗饭的漂母却回报了一千金。

这种故事在现实中也不断地发生,比如经常有这样的新闻:有的明星或企业家一直在做慈善,而突然不做的时候,就会被人辱骂诋毁等。

升米恩,斗米仇,做人应懂得感恩,帮人也要有底线


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人时,一定要有原则地帮,并且要把握好尺度。一旦尺度没把握好,别人可能不仅不感恩,还会反目成仇。因为长久的施舍只会让对方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这份原本善意的举动,只会被对方视为理所当然。常言道:救急不救贫,帮困不帮懒。正是:帮人也要有智慧,善良也要有底线。

贪得无厌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我们也应时刻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做人要懂得知足,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也要有智慧地接受,并要懂得知恩图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