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親愛的朋友們,在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可以收到更多免費文章,您的支持將是我最大的動力!

歷史上“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紛爭有無數次,最近,有一首“喊麥”作品,遭到專業音樂人楊坤的質疑,也有粉絲用“下里巴人”來為它反駁,可是歷史上的“下里巴人”到底是什麼意思,能被這樣用嗎?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這首飽受質疑的作品就是MC六道的《驚雷》了,鬧得是沸沸揚揚,一點兒也沒辱沒它的名字,不過,確實如楊坤所說,它並不算一首歌,否則的話,快板兒、數來寶等加點兒伴奏是不是也可以算歌曲了呢?

有粉絲說了,歌曲也有陽春白雪,有下里巴人,《驚雷》它就是下里巴人,怎麼不算歌?還別說,下里巴人還真不能用在《驚雷》身上,否則楚國人該哭了。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下里巴人”的來源

“下里巴人“原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鄉間的歌曲,這種田間歌曲高亢悠揚,反映了楚人們爽朗的性情。戰國時期, “下里巴人”一類的歌曲已經在楚國流行起來了,經常是一個人唱,萬千人附和,頗有點劉三姐對歌的架勢。

“下里巴人”的“下”指的是水澤地,“裡”指的是故鄉,原本是指水澤地巴人所唱的歌曲,後來這個詞經過廣泛流傳,就被用作指代古代民間通俗歌曲。因此,《驚雷》首先要算作歌曲,才夠資格用這個詞吧,否則就是繆用了。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下里巴人”的演變

有“下里巴人”就有“陽春白雪”,這兩個詞實在太過形象地表達出了藝術的通俗性與高雅性兩面,所以很多領域都在借鑑這個詞彙,比如文學界。上個世紀30年代時,中國文學界曾經爆發了一場“大眾語運動”,主要就是為了反對“文言復興”而開展的。

當時社會上有一些文學家提倡復興文言文,他們認為文言文才是“陽春白雪”,中國應該保留文言文的韻味兒。但此舉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提倡要讓大多數人聽得懂,應該保留通俗的白話文,畢竟語言就是用來交流溝通的,應該做讓大多數人看得懂、聽得懂的文章。

也正是由於這種大眾化的堅持,才迸發出那麼多經典的大眾文學,使得受眾層面更加廣泛。但是,無論如何劃分文學的受眾,大家心裡都普遍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高雅與通俗的比較至少應該是在同一個領域進行,而不能跨類,否則就沒有比較的意義了。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首先得是一首歌

再回到音樂這個層面,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首先應該是一首歌曲。音樂界裡,古典音樂代表著“陽春白雪”,流行歌曲算是“下里巴人”,流行歌曲裡也不乏一些曲風優美、歌詞高雅的歌,他們提升了人們的審美形態,為音樂的推動發展做出了貢獻,由此也影響了很多人,引領了不少人對音樂的喜愛。

但是,《驚雷》呢?僅僅是將一些押韻的句子套在網上找來的曲子中,沒有和聲、沒有旋律,而是隻有喜聞樂見的節奏。並且歌詞的深度、意義在哪裡,通篇看下來只有“爽文”的特點,全無任何藝術性可言。

唐朝宋朝的詩詞,通常都是傳唱出來的,除非有特別為其譜曲子,才能叫做一首歌,否則,我們都只會叫作詩歌,而並沒有強行將其歸為歌曲,古人也沒這麼分吧。像《驚雷》這一類的喊麥,僅僅從網上下一些伴奏,再套用一些詩詞或爽文,強行押韻,帶點節奏,就更不能稱為歌曲了。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結語

楚襄王奇怪為何無人稱讚宋玉,懷疑是不是宋玉有什麼不好的德行。宋玉這才說出了“下里巴人”受眾多,而“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懂的人少。

客有歌於鄭中者,其始日 《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在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而已。

《驚雷》驚出一身雷,“喊麥”能被稱為歌曲中的“下里巴人”嗎?

宋玉所言的本意在於,每個人的特質與所吸引的受眾多少是有關係的,雖做了劃分,但好歹是基於同一類別而言,並不應該成為許多人強行歸因的藉口。

更多文章請戳下方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