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在中山著名的侨乡南区,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古村——沙涌村。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马驳、马驿从新会县城金紫街迁此村定居,因村旁河涌多沙,定村名为沙涌。又因村民多姓马,曾名马家庄。沙涌村坐落于五桂山山脉文笔山西边。

沙涌村是中国近代百货业先驱马应彪的故乡、中山历史文化名村和广东著名侨乡,因忠义乡贤马南宝献粮饷军、抗元护卫南宋端宗皇帝赵昰获赐工部侍郎而号称“侍郎故里”。

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划定为中山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广东省侨界人文社区的示范点和中山市旅游特色村。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沙涌村

沙涌历史文化街区

沙涌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山四条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主要形成于清末民初,南起教忠街、应彪路,北至长兴街、横岭九街,西起仁和三巷,东至泽秀街,至今仍保留民国初年的街巷格局,呈现以南宝大街为主轴的"鱼骨型"街巷结构。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16处,其传统建筑多运用“中西结合”和“外洋内中”的建筑手法,形成极具特色的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华侨建筑景观。

“宋帝遗蹟”牌坊是为纪念宋工部侍郎、沙涌村人马南宝而建。南宋景炎年间,抗元失败的宋端宗赵昰与丞相陆秀夫、抗元大将张世杰等从潮州浅湾南逃至良都沙涌,并建行宫于马南宝宅内。马南宝竭力保卫,倾尽所有家产献粮千石饷军。端宗敕奖其功,召拜为工部侍郎。崖山之战,宋朝灭亡。马南宝泣血写下:“黄屋匡扶事已非,遗黎空自泪沾衣。众星耿耿沧溟底,恨不同归一少微。”后再组织义士伺机起义,因叛徒告密战败,以36岁英年壮烈殉节,后世建牌坊表彰其事迹。原牌坊由全麻青石雕塑镶嵌而成,可惜在1966年被毁,1987年集资重建,与村口琉璃瓦顶牌坊合二为一,面朝村内的匾额上写着“忠义乡贤”“侍郎故里”,面朝村外的牌匾写着“宋帝遗蹟”“沙涌”。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南区沙涌村宋帝遗迹牌坊

文笔塔巍然耸立在绿意盎然的文笔山巅上。据说是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村民为纪念马南宝抗元扶宋有功而建。塔高约18米,底周长13米,占地面积约23平方米。台基为花岗岩,青砖砌筑塔身,呈笔尖状并镶嵌“彩笔生花”石刻,简洁古朴,宛如一支大笔。2009年被定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南区沙涌村文笔塔

镇龙阁(文阁塔)位于南宝大街157号附近,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村民为求风调雨顺而建,“镇龙”意为“镇住恶龙”。该塔原为六角形三层仿楼阁式砖木结构,通高约18米,塔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仅存塔基和匾额;1992 年由华侨和村民委员会出资重建,现塔身共五层,以琉璃飞檐相隔,塔基宽阔,高12.28米,塔围10米。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南区沙涌村镇龙阁

马公纪念堂建筑群建于1933年,由三栋建筑物构成,是先施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为纪念其父马在明,以及自己“老来安居家乡”而修建。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620平方米,包括仿罗马穹顶式的两层建筑“一元堂”,仿英钟楼式的三层建筑 “南源堂”和仿西班牙式的三层建筑“妇幼院”(又名“沙涌先施学校”),以及中式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在明亭”,为中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近代华侨建筑。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源堂”除中座纪念堂带中国古建筑风格外,左右两座大宅均为欧陆式风格。而“妇幼院”是马应彪专门为当时村中妇女、儿童设计建造的,旨在为妇女、儿童提供学习场所。为确保教学质量,妇幼院的教具均从香港购置,堪称当时中国农村里设备最齐全的妇女学校,也是当时中山农村最早的妇女学校。如今,这些纪念性建筑均改建为沙涌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和游客流连忘返的场所。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南区沙涌村马公纪念堂建筑群

沙涌马家枪

沙涌人崇文尚武,精武精神穿越千年。说起马家枪的悠久历史,其名称首见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中华武术传统枪法体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沙涌马家枪由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将军马援

所创,于南宋年间传到沙涌。

据沙涌马家枪的第25代传人马钰泉介绍,马家枪属长兵器类,枪技兼带棍法,以棍法为皮肉,枪法为神骨。枪法特点是枪身长而重,枪腰刚劲有力,枪头轻巧,动作紧密迅速,重点在于手法的运用。枪法风格提倡灵活多变。枪法主要传承有劈、点、崩、拦、拿、扎(刺)、抡、舞、戳九式技法,技法搭配组成不同套路。沙涌马家枪虽起源于北方,但长期在广东香山县流传,因此结合了南派武术的特点,风格灵活多变,取南北武术精华所长。无论如何变化,其传承几百年从未间断。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马钰泉父亲马演南主动向社会免费招徒授艺,传承和推广马家枪法。1998年,马钰泉继承父亲的事业,用行动去传承这个传统文化。2006年,南区办事处为弘扬马家枪传统文化,提供南区良都龙狮艺术馆让马钰泉授课,并牵头推动马家枪法走进校园,在各学校开设兴趣班,由马钰泉到各学校教学生练习马家枪法。马家枪法在慈善万人行公益活动、南区公益文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盛会中参加展演。2018年11月,南区沙涌马家枪法入选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村往事】南区沙涌村:行古村街道 品文化韵味

学生学练南区沙涌村马家枪法

值得一提的是,沙涌村人杰地灵,抗元义士马南宝,“中国百货之父”、中国近代百货业第一人马应彪,“史努比中国之父”、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均出自沙涌村。

游人若在沙涌古村街道上寻幽访胜,迎面而来的皆是宋朝的往事、民国的风物,村落里一座座的历史建筑链接着不同时代的风云,呈现出一幅幅底蕴深厚的历史画卷。


文丨黄肇敏


复审:张安根

终审:吴冉彬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村情》《广东美丽乡村》及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