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计划经济的时候,大石村生产大队主要的采石场就在鹁鸽窝,鹁鸽窝里面就是鹁鸽石根。现在能看到的是石头显露的部分就是当时的采石点。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那个时候打石头没有别的工具,一把手锤、一套钻子、一套铡,再有就是大锤。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大石村这个生产大队一共有四个生产小队,从生产队抽出了三十多名石匠,成立了两个小分队,常年在石山上打石头,条件很艰苦。

大石村的石匠非常出名,技术含量高,完成了很多形象工程。最早的时候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大石村就去了一部分石匠。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刘学林就是参与当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修建的石匠之一。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崂山区还叫崂山县,为了完成修建,崂山抽调了六百名石匠在浮山料石场工作,大石村去了6个,刘学林就是其中之一。他主要负责上山开采、打毛料,山下有专门负责加工石料的人。石料打出来之后把石头做好后包装起来运到北京去。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刘学林说,毛主席纪念堂外墙挂对石头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三遍剁斧子。这套工艺非常的细,需要六级以上的石匠才能做。

之后他们还完成了一些时政的工作。到了1982年,经济结构改革,石匠队解散了,个人各谋出路。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那个年代就靠山吃山,单干了之后石匠主要就在石山上开采30*30cm大、15cm厚的用来垒墙石块。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就是看似简单枯燥的活儿,一天能给石匠带来15-20元的收益。要知道当时作为手艺人的泥瓦匠一天也就能挣到3块钱。

看到打石块能挣钱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鼎盛时期有超过300人都在做这个工作。

1992年青岛市政府下发了文件,为了保护环境,禁止上山采石,逐步封石山,并且不准私自开采石山,石匠这个行业也日渐没落。

【崂山讲述】大石村石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