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带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为何不趁机端他老巢?

神峰无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当成吉思汗集合蒙古大军准备西征时,金国和西夏正在干什么吧。

当时面对领土日蹙、资源渐缺的困境,已南奔至汴京的金宣宗,在权臣术虎高琪的怂恿下,趁着北方蒙古诸军的攻势渐歇的机会,集中近三十万大军,由乌古伦庆寿、完颜赛不、仆散安贞、纥石烈牙吾塔等彼时金国最好的将领率领下,分路南下、大举伐宋,企图将对蒙战事中的损失,在对宋作战中补回来。1217年4月,宋金战争打响,金军虽先声夺人,但很快在各条战线上与宋军陷入胶着状态。

当年8月,成吉思汗正式下诏西征,但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原金国的攻掠,而是册封爱将木华黎为世袭罔替的“太师国王”,委以太行山以南军事行动的全权。尽管蒙古军的主力尽数西征,但留下了弘吉剌、兀鲁、忙兀、亦乞烈思、札剌亦儿五部的所谓“五投下军”、一部分探马赤军给木华黎调遣,并辅以汪古部军、大部分汉人世侯所属的汉军、耶律秃花和耶律留哥部辽军等。因此,木华黎所能指挥的兵力也是颇为雄厚的,保证了其后对金国的持续打击能力。

由于金军主力深陷宋金战场不能自拔,故木华黎开始挥军进兵时,金国在北方的主要军力,只有河东的胥鼎、陕西的仆散端部,也唯有闭城自守。而直挡其锋的苗道润、张开、武仙等地主武装,纷纷溃败,木华黎蒙古军在整个河北、河东、山东诸省攻城掠地,一时所向披靡。

再来看看西夏当时正做什么。早在几年前,已经被成吉思汗多次入侵而屈服的西夏政府,此前就已经尊奉成吉思汗的命令,屡屡进兵陕西与金军作战,在木华黎发动对金攻势时,也传檄西夏进兵,西夏遂突袭黄鹤岔堡垒,但被守将完颜闾山击退,1217年8、9月间,西夏与金国陕西诸军连续在安定堡、克戎寨一带交战,夏军均失利而还。

1217年底,因两湖地区金军一筹莫展,金宣宗索性命令陕西金军也对宋发起攻势,十一月,陕西金军主力在完颜白撒、郭阿邻、完颜讹可、纥石烈桓端率领下,对宋天水军和陕南诸军发起猛攻。而完颜赛不部也趁机攻陷唐州。次年三月,宋军组织反击,利州统制王逸出其不意在皂郊堡打败金军,斩其将郭阿邻。但宋军统帅刘昌祖统领十余万人,在围攻完颜白撒于秦州不下后,竟因害怕金国援军出现而下令撤军,结果反倒是在途中被金军击溃,丢了大散关。

1218年4月后,宋廷派遣的孟宗政、扈再兴等援军陆续抵达战场,宋金两军主力展开了历时三月、连续大小七十余战的恶斗,双方都伤亡惨重,不得不进入冗长的和战不定的谈判之中。

这时的木华黎把进攻的重点放到了山东,先后收服了张柔、严实等地方实力派军阀,控制了山东大部。而对河东的攻势,则由石抹查剌的“八都鲁黑军”、肖乃台、拓跋按察儿的探马赤军担任主力,金军在河东的原主将胥鼎已奉调西进陕西,继任的乌古伦德升、李革在太原、平阳等河东大镇失陷时,先后死难。12月,宋金和谈一度破裂,金廷以仆散安贞和纥石烈牙吾塔两军,在唐邓和淮北两线发起攻势,企图迫使宋廷求和。这次,金军开始是颇有收获,连取多城,但随着枣阳之战中,宋将扈再兴主动出击,大败金将完颜讹可的拐子马重骑兵后,整个战局逆转,仆散安贞、完颜白撒等军皆无所得,在淮西战场上,宋将赵方、李庆宗、石珪等在李全红袄军帮助下,袭破了纥石烈牙吾塔军,至此,金宣宗不得不接受了付出惨重代价、却一无所获的对宋战事结果,这次愚蠢之极的战事,几乎注定了此后金国的命运。

进入1219年后,元气大伤的金廷依然无法派出大军北上抗蒙,只能寄希望于郭文振、张开、胡天作、武仙、靖安民、张甫等所谓的义军,册封他们为公爵,来与蒙军周旋。好在,这几位胆识过人、运气也不错,竟然趁虚收复了太原、平阳。木华黎随即派出石抹孛迭儿、石天倪等率军来争,河东陷入残酷的拉锯战中。

进入十月,义军九公中大多被蒙古军剿灭或招降,木华黎遂分偏师由蒙古不花率领扫荡河北未下之地,自己率领五投下军、探马赤军、汉军主力,直扑金军重兵猥集的济南,以求决战。而这次金军统帅乌古伦石虎自持数倍于敌,故敢于列阵于黄陵冈与蒙军野战。可是战阵一开,蒙军万箭齐发,居然压制住了人数居多的金军,在随后的冲锋中,金军不但骑兵数量不足,步兵士气也不振,在木华黎要求蒙军上下用都短刀搏杀的气势下,金军阵线崩溃,全军溃败,乌古伦石虎逃回汴京后,被军法处置。这时西北金夏边境又出战事,九月间西夏军拿下会州,招降守将乌古伦世显,随后攻打西宁,却被守将乌古伦长寿击退。

。。。。。。

限于篇幅,蒙金、夏金战事不能尽述,到1223年,木华黎已基本完全占有了河北、河东(今天山西)和山东大部,余下的主要战事主要集中于陕西与河南,其中前者关系到蒙古军占领区的后方安全,加之金国的陕西诸军相对实力雄厚,因此攻克陕西成了木华黎晚年的夙愿。

1223年11月木华黎集中主力攻打陕西,首战拿下同州,守将李复亨自尽身亡。次战攻打京兆门户凤翔,却不想遭遇金将郭仲元、马庆祥的顽强抵抗,木华黎布置蒙古不花、移剌捏儿、刘黑马等将四面猛攻,并调来数万西夏军协助围困,可依然拿不下来。不久,西夏统军大将还被城中勇士郭虾蟆一箭射死,西夏全军夺气,竟自行撤军。到了来年初,金廷派来由赤盏合喜所率援军,一鼓作气冲入城中,郭仲元等气势复振,到了2月26日,木华黎因此前分兵石抹查剌率黑军绕道去袭京兆府,也被守将完颜合达击败,战局再无希望,只好下令撤军东还。与此同时,金将完颜赛不、完颜讹可等围魏救赵去取河东,也被拓跋按察儿和肖乃台等探马赤军击退。

此次对陕西大规模用兵的失败,对木华黎打击甚大,在回军路上即患病不起,到闻喜县境内逝世。木华黎去世的消息传至金廷,利令智昏的金宣宗竟再次下令趁机伐宋,由于前主将仆散安贞已被其猜忌所杀,这次遂以完颜讹可为主将、红袄军叛徒时全为副将,金军2月出师,一路攻打了固始县及庐州,击败了宋将焦思忠,但随后得知宋廷将以大军迎击,完颜讹可、时全都心无斗志,即匆匆撤军,5月间即将渡淮,时全却以出师无功为理由,要求诸军渡河前去周围劫掠,完颜讹可及部将完颜斜烈、李辛等虽都表示反对,但时全态度坚决,最终决定进行掳掠,不想次日即开始大雨、淮河暴涨,金军匆忙间架桥未果,在随后赶来的几路宋军打击下,归心似箭的金军大败,事后时全以矫旨恐吓的罪名被处决,金国最后一次主动对宋朝的作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在北方,由于大帅、“太师国王”木华黎的去世,其子孛鲁作为继承人还远在西域,故蒙军主力在木华黎弟弟——札剌亦儿部首领带孙率领下逐步北撤,屯兵于河北中都一带,河东地区的平阳由拓跋按察儿驻守,肖乃台驻防太原,刘黑马驻防绛州,原有的河中地区被主动放弃,以致完颜赛不派军趁虚收复的时候,金廷还大肆庆贺,熟不知可怕的成吉思汗西征大军已在东归途中。

从以上简述中,大家应该清楚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那几年里,金国和西夏为什么没有能够重整旗鼓了吧。



史海悠游闾春晖


蒙古汗国早期是没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里,大汗的驻节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选定了回鹘人的旧都哈拉和林为都城。但这座城位于草原深处,而且当时正在修建中,战略意义不大。

所以,金国与其吃力不讨好的进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灭蒙古人的留守部队,因为只有消灭了蒙古人的生力军,金国人才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成吉思汗是个战略家,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因此成吉思汗在挥师西征前,蒙古大军采取东守西进的策略。在东面稳住金军,西面大军出动,直逼西夏的老巢。这一次征讨西夏,在历史上被称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战。西夏神宗见蒙古势大,不敢抵抗,逃到了灵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兴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与西夏签订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于蒙古,表示愿意与宗主国共同对付金国。

其实早在蒙古与金国正式翻脸之前,成吉思汗就采用过这种战略。当时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狈不堪,向金国爸爸救援。结果金国朝野上下认为蒙古人只是常规骚扰而已,不足为虑。最终导致西夏被蒙古大军干翻,臣服了蒙古。在后来的蒙古攻金的数年中,西夏不仅不帮金国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国大战期间,数次骚扰金夏边境,给金国捣乱。



蒙古能这么顺利的震慑西夏,与当时金国朝政昏聩有一定的关系。野狐岭之战后,昏庸无能的金宣宗继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严重的挫伤了金国人的士气,又宣布与西夏断交,导致西夏彻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频频犯错后,他又不顾左相徒单镒的反对,将首都由北京迁往河南,导致中原门户大开。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线是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个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并且中原也没有反击的主动权了。(看看北宋和辽国就知道了)

听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国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现的很纠结。蒙金双方大战了好几年,金国已被蒙古歼灭了数十万主力。金国人知道,单方面是干不赢蒙古的,必须要联盟西夏。但此时的金国,上上下下都对救援西夏没有信心。于是乎,就看着西夏被蒙古一顿痛殴,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后,带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让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华黎为太师和国王,给他全权负责金国军事行动的大权。但是,成吉思汗只给木华黎留了一万多蒙古骑兵,一万多汪古部骑兵,以及十多万投降蒙古的汉族军队。

木华黎上任后,知道这点兵力不够灭金,便广纳中原豪杰,在占领区域建置行省,规范化管理。同时木华黎还严令禁止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惯例,巩固了占领区的统治秩序。

木华黎的策略是正正确的,以不变应万变,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金国方面此时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术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顾头不顾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损失的,从南方抢回来获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买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土豪武装首领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为九公,各领本路兵马守城夺地。与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锯战。

在南方,则动员了三十万兵力进攻南宋。南宋一脸懵逼状态,凭什么来打我?因而宋军奋勇抗击,双方打的两败俱伤。说实话,金宣宗这一臭招不仅得罪了南宋,导致后来南宋与蒙古联盟。还给了木华黎大举南下的机会,痛殴所谓的河北九公。



毕竟木华黎率领的蒙古兵虽然少,但都是百战之兵,灭金国有困难,打几个地方豪强还是绰绰有余的。蒙古与金国的河北九公厮杀两年有余,金国不仅没有收复一寸失地,反而又丧失了一大块土地,实力进一步的被削弱。

木华黎死后,他的儿子勃鲁袭职,蒙古大军继续南下,夺占河北大片地区,金国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灭干净,河北之地悉数被蒙古人占领。蒙古在所占领的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建立政权,实行统治。如果三年前,金国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稳时,奋力一击,说不定还有一点点翻盘的希望。但是自从河北沦丧后,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后,继位的金哀宗倒是一个有为之君。面对危局,金哀宗力图振作,即位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大胆起用完颜合达、犯人完颜陈和尚等女真卓越将领,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备的致仕官员;对外,改变金宣宗的对夏、对宋的愚蠢政策。先后与西夏和南宋停战、和解,专力抗击蒙古。

起初金军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斩杀了不少的元军,收复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万兵力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二十万人沿黄河分为四段坚守。与蒙古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算是稳定了颓势。

但是这个时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来了!



蒙古大军东返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进攻西夏,以报复西夏鼠首两端行径。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陕西行省、总帅等人到汴京商议军事。将权力下放,授予将领大权,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将领们可以随机应变,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这个时候,金国和西夏的国势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哀宗虽竭尽全力,终究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蒙古灭西夏后即全力伐金,金军虽有小胜,但毕竟只有两省之地(河南、陕西),仅靠这两省的民力和财力,不可能跟蒙古长时间的相持对抗。最终,在西夏被灭的七年后,金国也被蒙古所灭。

实事求是的说,金国不是没有机会,女真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将才。关键是统帅无能,累死三军。金军的战略战术就是被动挨打的战术,面对失利后,又急于把都城迁到了河南,导致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被蒙古军占领。金都迁都本身,实为失策之举,不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辽东根本之地。

成吉思汗西征期间,本来是一个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却因为金宣宗的昏庸,又白白的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尽管后来金哀宗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有逆转颓势,最终国破家亡。


Mer86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主力,从1218年开始发动对西方大国花剌子模的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及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后,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国,前后花了长达7年的时间。在这7年的时间里,金国和西夏为什么不趁蒙古国内空虚,主动进攻呢?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画像)

第一,金国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发动进攻。

先说金国。在蒙古大军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刚对金国发动了两轮猛烈的攻击。第一轮攻击,差不多占领了金国一半的土地,最后是金国割地赔款,还把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和亲,成吉思汗才撤军。

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国继位的皇帝金宣宗决定把都城南迁到开封。这一南迁的举动,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现。金宣宗南迁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一次对金国的进攻,占领了金国原来的都城中都。金国再一次纳币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说西夏。西夏是当时最悲催的国家,它几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练兵场所。成吉思汗先后对西夏一共发动了六次进攻,之前已经发动了三次,可以说,西夏对蒙古人已经相当畏惧。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让西夏派军参与西征。但是西夏没有答应。于是,成吉思汗又提兵,发动了对西夏的第四次进攻,攻打西夏京城中兴府,夏神宗吓得逃到西京灵州,留太子在那里应付。太子又赶紧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于西征,所以才撤军。

可以说,当时无论西夏和金国,对蒙古都是万分的畏惧。

(势不可挡的蒙古骑兵)

第二,就算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了,金国和西夏也无力与蒙古对抗。

金国的地盘,当时已经被蒙古挤压得非常小。同时,由于金宣宗把都城南迁,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结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说,金国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为了巩固统治,把国内九个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装封为公爵,史上称为“封建九公”。但是这九个公爵不但对于抵抗蒙古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金国更难控制。

西夏的情况与金国差不多,更没有能力对抗蒙古。夏神宗不愿意当亡国奴,赶紧把皇位让位太子夏献宗。他这一让位,显然就是力不从心的表现。

第三,成吉思汗虽然率主力西征花剌子模,但是留下了一个得力干将经略南方。

这一个得力干将,就是木华黎。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成吉思汗先后封他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让他代替自己,统领南方事务。

木华黎征战金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吉思汗西征后,他虽然兵力不是很多,但其实一直保持着对金国的碾压,并且还能不断地获得金国的土地。木华黎之所以这么成功,除了其强悍的战斗力外,还在于他充分利用已经投降蒙古的汉军将领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及张柔等人的作用,以金制金,同时加强了对金国地方武装的收买瓦解,比如金国“九公”之一的武仙,就被木华黎收复等。

在西夏这边,当夏献公准备联合金国进攻蒙古时,木华黎迅速察觉到这个意图,派儿子孛鲁攻打,又把西夏打了回去。

(宋朝地图)

第四,金国和西夏各怀鬼胎,忙着互相攻击,没有抓到有利战机。

其实,如果这时候,西夏、金国包括南宋三方联合起来,在蒙古国内空虚的时候,共同对付蒙古,蒙古未必是对手。但当时它们在干嘛么?

金国忙着去进攻南宋了。当金国被蒙古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南宋停止了对金国的岁币。后来,蒙古西征,金国一是不服气想报复,二是希望往南发展,因此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结果并没有如意,南宋和金国互有胜负,金国进入了泥潭战。这时候金国向南宋求和,南宋又不同意,使得金国一直脱不开身。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偷袭蒙古了。

西夏呢,夏献宗倒是希望联合金国攻打蒙古,但是,金国因为不满西夏背叛它投降蒙古。因此,不和西夏联合,还和他开战。结果木华黎发现了西夏的意图,主动出击,西夏就再也不敢进攻了。

所以,西夏、金国就这样,白白失去了一个自救图强的好机会。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成吉思汗既然要西征,而且走那么远,肯定后方已做好了准备。他连年征战,大小数十战都是离家而行的,征讨克烈部,乃蛮部,金国,西夏时,只给老营留少数兵力,而且都是忠实的战士。成吉思汗出征时每每都倾巢而出,经过紧密的战略部署和筹划,不担心他全军覆没,原因是他身旁大将如云,有四狗,四杰,四子,四养子,三兄弟,还有陪侍他身旁的妃子,士兵家属,牛羊,几乎是一大家子迁徙,这更有让他打胜仗的把握。


而他的大本营只是些老弱病残,守护着他从敌方哪里抢掠的财物,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成吉思汗致命的东西,所以成吉思汗也不会担心金夏会抄他的老巢。蒙古是天生是马背上民族,他们的蒙古包随季节迁移,草场旺了就投哪,吃净了再找丰美的,居无定所,蒙古帝国首都也一样,成吉思汗常年在外打仗,走到哪吃到哪,很少回大斡耳朵。不像定居的农耕文明,始终把自己的老巢当做自己的根据地,老巢破了,他就完了,历朝历代都是这个样,秦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秦始皇以为靠关中天险守住咸阳,采用郡县制,将他的王子统统都收拢到咸阳,没有了兵权,他们就不能拥兵自重了,自己事解决了。又收六国王亲,将他们关在咸阳,国家都统一在秦始皇手里。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身旁一个太监赵高却抓住了他的弱点,趁他死后,利用二世皇帝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残害手无兵权的王子,朝廷外,又诱使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项羽刘邦攻入咸阳,大秦就此完结,而远在边疆的大将们可以说根本就不承认大秦的存在了。


成吉思汗恰恰和秦始皇相反,他既然能征服世界,肯定有他独特的风俗在里面,他的老营一直是空舍,只有母亲月伦和他的妃子,在各地分设几个斡耳朵予以统辖蒙古草原。蒙古帝国大本营直到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才算稳定了,成了正儿八经的首都,他建起了和林城,和中原帝都不无两样,后来元朝灭亡,明军首要进攻的是和林,北元肯定靠天然的游牧优势拖住了明军,使明军无从下手,明朝重大的几次北征都效果不大,没有彻底除患。所以,北元的这项游击战术肯定从他老祖辈成吉思汗哪里学来的。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之前,故意在地上扔了个金马笼头,让本来选好的士兵们捡,看他们是不是忠心,可居然没有一个敢捡。成吉思汗很高兴将他们叫到身旁,予以鼓励,有这样路不拾遗的后方,他自然很放心远征金国了。他的主子金国就这样被收拾了,主臣关系颠倒了,金宣宗不顾大臣反对执意南迁开封,导致蒙古再次入侵,这一次,中都沦陷了,金朝虽然退到黄河一线,但仍不罢手投降,顽强抵抗致使南下的蒙古军步步维艰,围绕着山西诸城展开争夺,不分胜负。


而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又发动西征了,原因是中亚花剌子模的讹答剌城主杀了他五百名商团,这次出征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是他人生中的光辉。准备想像伐金一样倾巢而出,毕竟花剌子模是西域大国,拥有伊朗和阿富汗等地,拥兵四十万,而成吉思汗本身连二十万都没有,他征集下到十六岁上到七十的随军出征,就这样还人数不够,凑人数,可又不敢从中原调兵,原因是金朝未灭,怕由于人数少引起他们的反扑,只能调五千名工匠随行。在中原,为了使金朝不能影响他的大后方,决议让他最信任的万户木华黎充当他继续攻金,封木华黎为国王兼太师,太行山以南符印,军队调遣都又木华黎节制,木华黎也不负众望,将金军一直死死的压制着,更别提要攻打蒙古的老巢了。成吉思汗人数凑不够,只得从周围其他国家借,像阿力麻里,西回纥,还有西夏,可这个时候西夏王看不惯了,成吉思汗西征管他什么事,他经常受蒙古欺负,成吉思汗五次南下攻夏,让西夏王记忆犹新,蒙古主力的西征也为他找到了借口,二话不说,直接回绝了他的请求,还嘲讽铁木真自以为是,有本事自己干,干不了就别称汗。这可惹怒了半路上成吉思汗,想准备回师收拾这个桀骜不驯的臣子,后来被身旁大将拦住了,成吉思汗让西夏王记住他所说的话,西征之后收拾他。


这个时候的西夏仍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即想讨好金国,又想讨好蒙古,可现在得罪了成吉思汗,西夏王知道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半路撤掉了联合木华黎攻金的命令,木华黎眼看凤翔城快得到手,因为西夏的撤兵,功亏一篑。木华黎自知实力不够,从关中撤营,忧愤成疾。西夏王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视蒙古人为虎狼之邦,现在调整战略还来得及,于是联合金国对抗蒙古。西夏趁蒙古后方空虚,木华黎疲于攻金之战,联合少数金军偷袭了蒙古大营大斡耳朵,可没有见效,毕竟哪里有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格和六公主阿剌合别姬守卫,他们俩算蒙古的干才,哪能让西夏得逞。西夏和金国无计可施,趁成吉思汗没有回来之前,准备策反留守的蒙古各首领一起阻截成吉思汗大军归来,合起来对付成吉思汗,可同样没有达成目的,西夏失算了,他根本没有想到成吉思汗后方老巢一点价值都没有,而是把整个实力都移在西域,当听到成吉思汗大军吞并西域捷报后,后悔了,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现在他只有等死了。

成吉思汗灭掉花剌子模后,整个花剌子模一分为二,成了他的两个儿子术赤和察合台封地,在留有少数兵力仍在花剌子模境内平叛外,继续扩大战果,一方面一支远征军甚至一度打到欧洲。而对于这个出尔反尔的西夏国,他也算找到了时间收拾了,刚回师就灭了西夏。所以别人锅没被端掉,自己的锅反而被端掉。


龙文history


我们看待问题经常会出现3个错误:

1,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研究古人的想法,甚至是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古人。我见过有人大骂秦始皇不实行民主自由......

2,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外国人的行为。

3,用中原农耕民族的思维去考虑周边游牧民族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第三类错误。

蒙古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小部落就百十号人口,在无垠的草原上随着季节迁徙。对于他们来讲,打仗也就等于搬家。

昨天还看见一个问题,就是蒙古人打仗后勤补给怎么办。这都是一回事。出去打仗,蒙古每人都是4-5匹马,在马上吃,在马上睡,渴了喝马奶,饿了订外卖,哦不,吃肉干。在这马队的后面就是羊群,由妇女、儿童、奴隶管理。站在我们的角度看,蒙古人是骑着马赶着羊去打仗,但站在蒙古人的角度,马和羊就是他们的全部财产,再加上蒙古包,就是房子。别人打仗叫倾巢而出,蒙古人打仗是带着巢而出。

为什么金国和西夏不去端他的老巢?因为压根就没有老巢让你端。

蒙古人三岁就会被绑在马背上,5岁就得练射箭了,12、3岁就可以上阵顶一下。从12岁到死,这个时间跨度内,他们随时都是战士。出征还会带上一些成年妇女,所以留下的老幼病残会非常少,然后再零散的分布在蒙古高原上......

要是真想端蒙古的老巢可热闹了,组织20万人马,来个草原1年生态大旅游。反正抓两千老太太、残疾老头、妇女、襁褓里的小孩还是有希望的。

中原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而蒙古人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小儿子继承家业,也是这个道理。成年人出去打仗、打猎,留在家的男丁就是8、9岁的小男孩,需要他们来维持家业。父母去世,根据习惯,自然还是让小儿子守家,年纪大的男丁你得自己出去打天下。

不过确实在蒙古崛起的路上,金是犯了重大错误的。

在西征之前,蒙古就攻击了西夏。当初西夏和金有盟约,但是,在蒙古围攻西夏都城之际,金无视西夏的求援,作壁上观。最终导致西夏投靠蒙古,掉头攻击金国。在蒙古西征之际,西夏与金正玩命的打呢。

在西夏、金、宋之中,西夏的灭亡是最冤的。他本来没出现过什么战略性错误,就是因为自身最弱小,被蒙古人相中。蒙古人祸害西夏就是要么我打你,你服了可以,那你得听我的命令,我的命令就是你去给我打金国。西夏当年能做的就是在被蒙古人直接消灭和向金国开战,自己慢慢消耗到死之间选一个。


如果当初金国不犯浑,在蒙古攻击西夏的时候,出兵救西夏,那么历史恐怕不会是后来这个样子。蒙古先灭西夏后灭金,实际上在此之前,这两国自相残杀已经把自己的精兵猛将消耗得很严重了。

如果当初金能救援西夏,维护两国盟约,保证两国之间的友好。在成吉思汗西征之际,两国联手出20万人马,不去端老巢,而是抄一下成吉思汗的后路,跟花拉子模里外夹击,恐怕就不会有大元朝的诞生了。


锐视觉何老师


不说那么多,就一点:铁木真的老巢在哪儿?

肯定有人会说,铁木真的部落就是他的老巢!如果真要这么说,对也不对!

蒙古是游牧民族,是部落形式生存发展的民族。可以说,蒙古族的部落,就像是中原大地的一个诸侯国。而一个部落首领,部落就是他的全部:资本、地位、财富、权力等。

但是,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是属于居无定所的状态。不像中原地区,都是固定居住!蒙古族以蒙古包为居,在草原上,人走到哪里,蒙古包就扎在哪里,离开时,又将蒙古包收起来带走。

再一个,游牧民族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不事生产,说白了,打仗的时候,家属跟在军队后面,不会说固定再一个位置等军队打仗回来,因为固定停留在一个地方,只会饿死!

说白了,蒙古人到处迁徙,根本没有固定居所,还怎么找老巢!金和西夏就是再想端了铁木真的老窝,那也得有老窝才可以啊!

所以,铁木真的大帐,就是他的老巢!


志军翔宇


先声明:铁木真西征期间,金国一直没停止过对蒙古的反击。西夏原先是臣服金国的,蒙古强大后,就臣服于蒙古,所以西夏不可能泽不敢主动去打蒙古,即使是铁木真西征期间也是这样。因为西夏太弱小了。

蒙古在铁木真的带领,已经从金国手中独立,摆脱了金国的控制,后来还多次打的金兵节节败退,金国也不得不迁都。

这期间金国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夏,要求两国联盟,共同对付铁木真,然而却被西夏拒绝,因为西夏惧怕铁木真调回头来先打我。铁木真也警告西夏保持中立。这些事情都是发生铁木真西征之前。

按铁木真的原先的计划,他是先打算统一中国,因为做中原皇帝是他最大的梦想,然而花刺国却多次挑战铁木真的权威和耐心。因此铁木真不得不先消灭花刺国。

干掉花刺国后铁木真发现,西边这些国家都是渣渣辉,都是软骨头,一打就趴下,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不像中原那些国家,战力爆表不说,还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根本不好啃。

于是铁木真暂时停止了对中原大规模的攻击,全力往西打那些弱鸡。因为蒙古军的强大实力,迫使西夏在铁木真西征期间只能固守本土,而不能北伐蒙古。换句话说,西夏连与金国结盟的勇气都没有,哪还有勇气主动去打蒙古呢。

至于金国,在铁木真西征后,就一直没停止过对蒙古的反击,然而终究是日下山河,虽取得过一些胜利,但终究还是不能扭转总体战局的颓势,还是被蒙古灭了。


Emperor历史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金和西夏,己经处于王朝走向灭亡和衰落的前奏,经过多年经营的金,夏,不仅积弊日深,朝内党争和后宫斗争激烈和白热化,完全把个人利益建立在朝廷利益之上,更无朝廷刚刚建立时的帝明,巨忠,将猛的新气象时代,而是走进了帝王昏聩,平庸,文臣贪财,文将惜命的守成时代,也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使这两个朝廷因缺少"安邦济世"的贤臣良将出雄才大略之主,因此才导致了这两个朝廷因缺乏忧患陷入安逸享乐,江河日下,暮气沉沉的氛围之中,这自然是和如旭日般升起,主明,臣贤,将不惜死的蒙古所能比拟的!

而铁本真之所以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大胆两征,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而铁木真这个助他稳定后方,能使他放心心西征的良将,就是主持中原军政事务的大臣木华黎!

早在1206年蒙古刚刚建立时,铁木真就任命木华黎为左翼万户长,管辖大蒙古东半部的军政事务。此后他随铁木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这也是本华黎能对铁木真施以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1217年,铁木真全力准备西征,就将主管中原的大任交给了木华黎,他封木华黎为太师和国王,赐给他一颗金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

并对木华黎说,″大行山以北的草原,我自己管理,太行山以南,就交给你了!″

他还颁奖给木华黎一面帅旗,并告诫众将说,"木华黎树起这面旗帜,发号施令,就象我亲临一样!"

铁木真西征时带走了蒙古铁骑的主力,只留下一万多旗兵给木华黎,木华黎另外抽调契丹人,女真人,和汉人组建新军,编成一支十万大军。以今天的北京和山西大同为依托,不断的向盘踞中原的金朝进攻,到1221年夏天,木华黎己经攻下了黄河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接着又从今山西永济,渡过黄河,向西安进军,1223年,木华黎病死在山西。

临终前他对家人说,"我协助国家东征西讨40余年,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唯有汴京还没有攻下!"

木华黎经营中原的主要功绩,而是在政治上的经营管理!他接受了一些汉族将领的建议,一改过去蒙古骑兵烧杀掠夺的惯例,下令禁止滥杀和乱抢,顿时″军事肃然,吏民大悦″,他改变过去屠城抢掠后就后彻的习惯,注意恢复农业生产,大力收服汉人地主武装,力图长期占领和统治中原地区!凡归降的地方豪强,纷纷一律就地封官,或原职不动,或授予更高官职,依旧管辖自己原有地盘。

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豪强纷纷归顺木华黎,使蒙古在中原势力大增,金朝原有的地方行政机构土崩瓦解,彻底的溃败!

本华黎管理的这些中原地区,为蒙古西征提高了丰厚的财政收入和充足的兵源,进一步的增强了蒙古的实力,有力地保障了铁木真西征的后方稳定及物资的供给!


相忘江湖71941665


金国跟西夏国都有尝试过反击,也摧毁了部分蒙古军力量,据统计蒙古军在金国与西夏国的打击之下前后共损失了两万人之多,占其三万留守部队的三分之二,蒙古军主将木华黎甚至因此忧郁而死。这是成吉思汗迁怒于西夏国并对其灭国屠城的主因。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以前,西夏本来是已经被成吉思汗击败并且臣服。成吉思汗与其结盟并约定共同攻打金国。成吉思汗派木华黎作为征伐金国的大元帅,称木华黎国王,并给他三万兵马,由他统领三万蒙古并并负责节制西夏的十万部队攻打金国。只是这时候,西夏国反水了。他们不乐意被蒙古国统治,也认为金国完了,西夏也完了。所以,西夏国趁着木华黎征讨辽东的时候兵力空虚,发兵攻入草原,并趁着蒙古军撤退回援的时候与金国共同夹击蒙古军,致使木华黎兵败,蒙古军伤亡惨重,损兵超过三分之二,木华黎为此忧郁成疾并于不久后辞世。

西夏国与金国在击败木华黎以后也打算趁热打铁,准备攻入草原趁机拔除蒙古国后方。不过因为蒙古人悍勇,全民皆兵,两国又受限于补给能力,出击一千多里地便因为后勤跟不上不得不撤退。


优己


因为,金国北部有一个强大的人物:木华黎,太师国王!!!

经过大蒙古兀鲁思与金的野狐岭战斗,金国主力被消灭,随后议和……几年后金国南迁汴京,蒙古以违约为借口,再次伐金,这次却没有退去,在金国汉人和契丹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地方政府,管理净州(内蒙古四子王旗)以南!

所以金国和西夏在蒙古西征的时候,想打三河源头,简直做梦!!!

斡难河那块远在东北,他们飞不过去……

也就是说,在蒙古本部和金国之间,全都由这个政权管理,而太师国王这个官职,也导致后来蒙古本部与厄鲁特蒙古的纷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