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001

借用房東阿婆的話來說,我們這棟樓風水很好,不斷添子添孫。

每相隔半年不到,就有一位新寶寶出生,而且大部分是男寶寶,所以整棟樓非常的熱鬧和吵鬧。

每出生一位新寶寶,就相應地過來一位奶奶幫忙帶孩子,這樣老人帶小孩也有人作伴。

原本,我們這棟八層小樓,有兩個奶奶過來兒子兒媳身邊幫忙帶孫子孫女,有兩個媽媽,我和另外一個二寶媽媽,這個二寶媽媽的老大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老二帶在身邊。

前兩個星期,樓上又來了一位奶奶,是我們的老鄉,跟奶奶一起過來的是他的小孫子。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這個小孫子比我們家孩子小四個月,去年11月份,奶奶帶著他來小住過一段時間,然後就回去了,說等孫子上學了再過來。

這次見到她們過來,我很驚訝,還沒到上學的年齡呢,怎麼過來了呢?於是問奶奶。

奶奶說:“我兒媳要我們過來,說帶在身邊更好,如果我不過來,她就不上班自己帶,所以就帶過來了。”

聽奶奶說完,我說:“阿姨,你真好,懂得體貼兒媳。”

然後我的眼圈開始泛紅。

002

難怪說,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也有一種奶奶叫別人家的奶奶。

去年清明節回老家看望孩子,我和老公商量,清明和五一相隔近,才二十多天,這次回去把奶奶和孩子一起接過來,週末帶出去遊玩,五一再送回去。

假期快結束,第二天要回深圳了,老公還遲遲不開口,當天吃晚飯時,我忍不住先開口,剛表達了想法,就被我們家奶奶一口回絕了,“要帶你們自己請假帶,我不去。在家裡帶,又能照顧家裡又能帶著孩子。”

之後,我哽咽著喉嚨繼續爭取,說又不是住很久,也就二十多天,五一放假就回來。

奶奶就三個字:我不去。

那頓晚飯,繼續哽咽著喉嚨吃完。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後來,我實在忍受不了長期跟孩子分離的想念,也不想錯過他最需要陪伴的這麼幾年,打算辭職自己帶,提前幾月就跟爺爺奶奶說了想法,原本希望她們聽到後,會同意過來幫忙帶,讓我不要辭職,繼續上班的。

沒有。

聽到的只有孩子帶走了,她們會不習慣,孩子好不容易適應家裡的情況,去了深圳又得重新適應之類的話語,還一臉不高興我們把孩子帶走,說帶到孩子上學你們再帶去。

後面,我真的邁出了這艱難的一步,做了一個全職媽媽,全職陪伴孩子,同時碼碼字。

003

在陪伴田寶的時光裡,有累有辛苦有歡樂有溫馨,看著田寶從剛剛過來的內向到漸漸開朗、活潑和表達能力越來越好,漸漸放下了對家裡老人不願意過來幫忙帶孩子的抱怨和偏見。

然而,這些抱怨和偏見只是暫時放下而已,它還存在心底的一個角落裡,隨時隨地都可能被觸發。

可不,這次就被樓上過來深圳幫忙帶孫子的奶奶觸發了。

有天,我和三個奶奶帶著孩子湊一起去菜市場買菜,走在三個奶奶中間,聽著她們聊哪家店蔬菜新鮮更便宜,哪個攤位的雞肉更好吃,哪個老闆更實在,突然覺得我跟她們好像不一樣,好像又一樣,每天也是帶孩子、買菜,也關心哪家菜更新鮮更實惠。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唯獨,我羨慕的是她們家的兒媳,白天上班,不中斷職場發展;晚上回家,能吃上香噴噴地飯菜,還能陪伴孩子玩耍,在孩子的童語童趣中,消除一天的疲勞。

有老人家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是幸福的,生活更輕鬆更自在;沒有老人家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是忙碌的,生活更忙碌也更自律。

004

二寶媽媽阿秋是一個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兩個孩子的媽媽。

大寶上中班,小寶剛滿兩歲半。之前,有婆婆幫忙帶,後來寶寶的叔叔那邊需要幫忙,於是婆婆去了寶寶的叔叔那邊。

有些奶奶確實辛苦,年輕時帶大自己的孩子,老了還辛勤地幫孩子帶孫子孫女,幫完老大,接著幫老二。

前幾天跟阿秋聊天,說自己最近早起越來越晚了,孩子感冒了等等。

阿秋聊了她的近況,她和老公錯開時間學習,老公週六去圖書館看書,她帶著孩子,週日她去上課,老公帶著兩個孩子。

每天晚上九點左右就入睡,早上四點半左右起來閱讀、寫日記等,老公做好一家人的早餐,她收拾好兩個孩子,吃完早餐送去幼兒園。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阿秋說,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後,學習和閱讀時的理解能力也越來越好了,也更加意識到珍惜時間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婆婆在身邊幫忙帶孩子的四年都荒廢了,這四年裡,沒有一點努力的方向,每天得過且過。

現在才明白過來,好好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性。幸好,一切還來得及。

阿秋繼續說,早起一定要早睡,保證充足的睡眠。

之前早起叫醒我的是鬧鈴,現在早起叫醒我的是責任。

看到阿秋敲下的這段話,想起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分享的一句話:

有了孩子,對於每位家長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催人奮進的機會。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每次跟阿秋聊天,都能給我帶來激勵和正能量。如果說忙碌,她不會比我更輕鬆,一邊搞定客戶一邊搞定兩個孩子,但每次聊天,她很少抱怨,聊的都是最近學習的收穫和反思。

後來我反思自己,奶奶不願意過來幫忙帶孩子,撇開我得放棄工作全職帶孩子,增加經濟壓力這個不好的,也有一些好處。

比如,教育孩子時沒有老人家的干擾,批評孩子時沒有老人庇護,孩子故意哭鬧時沒有老人去哄勸,怎麼教育,全部是我們說了算。

比如,沒有正面的婆媳矛盾,雖然不幫忙帶,我心裡不舒服,但是每天的生活中不用面對可能存在的不合,更自由,想多睡會就多睡會,不想做飯就約上朋友一起去外面搓一頓。

比如,我們的小家庭有了更多親密的動作。有次老公給孩子洗完澡,我給孩子穿衣服,突然間,老公跑過來在我臉上親了一下,我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公走開了,之後又叫回老公,雙手抱著他,說謝謝老公,這時一旁的寶寶說,我也要抱抱,老公俯下身子抱寶寶,寶寶微閉著眼睛,臉頰貼在老公的手臂上,溫柔地說,謝謝老公。我和老公都笑了。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比如,沒有老人幫忙,我感覺擔子更重,更加自律了,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學會自己奔跑。

想到這些好處,我內心深處的抱怨和偏見又隱藏起來了。

有奶奶幫忙帶孩子的媽媽很幸福,沒有奶奶幫忙帶孩子的媽媽也一樣可以活出生活的精彩。

整棟樓三個奶奶兩個媽媽帶孩子,我“幸運”地成為了其中一個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