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他們荒淫無道,甚至幹出一些亂倫無恥的事來。將自己父親的女人納入後宮,將自己兄弟的女人納入後宮,將自己大臣的女人納入後宮,甚至於將自己兒子的女人納入後宮。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隋煬帝


隋煬帝:“女人之於本王,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餘者無不可。”

對於這些帝王荒淫無度,將倫理道德拋諸腦後的禽獸舉動,史書的揭露不余余力,而民間的討伐聲也不斷。

唯獨只有唐玄宗例外,他扒灰兒媳婦楊玉環的事竟然成為了愛情。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於搬上戲曲舞臺,小說演義,電視熒屏。這可是千古獨一份啊。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唐玄宗


老公公和兒媳婦之間的事被稱為扒灰,說法不一,只有清朝人吳有光所編的《吳下諺聯》一書的解釋最為可信。

“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

要說公公扒灰兒媳婦的事歷史上真不少,不少帝王因為這樣做失去性命。

那還得說梁太祖朱溫是行家裡手,朱溫當了皇帝后,直接讓自己的兒媳婦前來侍寢。因為朱溫嗜殺成性,朱溫的兒子們不高興,也沒辦法。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張氏


朱溫的兒子只好將自己的女人送給朱溫,養子朱友文之妻王氏和朱友珪之妻張氏姿色尤為出眾、美麗動人,因此特別受到寵愛,常專房侍寢。

由於朱溫沒有立太子,所以朱溫的兒子們也通過自己的老婆爭取太子之位。但是朱溫卻看不上自己的兒子,要將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立他為太子。

朱友珪的妻子張氏知道後,將消息傳給了朱友珪。朱友珪決定先下手為強。乾化二年(912),朱友珪突然發動宮廷政變,殺死父親朱溫,然後秘不發喪,自立為帝。

《新五代史》這樣評述朱溫:“及其敗也,因於一二女子之誤,至於洞胸流腸,刲若羊豕(shi),禍生父子之間,乃知女色之敗人矣。”

西夏皇帝李元昊也是如此,李元昊和原配妻子生了三個兒子,只有次子寧令哥活了下來,繼承了太子位。寧令哥長大後,李元昊便為其選太子妃。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李元昊


本來太子妃是党項大族沒藏皆山之女沒藏氏。沒藏氏長得亭亭玉立,明目皓齒是個大美人。但是元昊見她婀娜多姿,也不管自己兒子的意見,索性自納為妃,號為“新皇后”。

寧令哥知道此事後,氣的火冒三丈。但是他父王殘暴,事到如今,也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咽,忍氣吞聲。

李元昊為了平息兒子的怒火,又給寧令哥選妃。結果李元昊一看未來的太子妃撫媚動人,故技重施,再次扒灰,寵幸兒媳婦。

寧令哥忍無可忍,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元宵節。寧令哥衝入宮中,刺殺李元昊。李元昊警覺,被削去了鼻子。寧令哥當場被宮中侍衛砍死。第二天,李元昊鼻創復發,不治而死,年僅四十五歲。

這朱溫和李元昊就是因為扒灰失去了性命。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可不是這樣的,他跟兒媳婦楊貴妃亂搞,沒鬧出這大的事來。

楊貴妃本來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楊貴妃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被後人稱為四大美女之一。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楊貴妃


本來唐玄宗喜愛武惠妃,可是自從武惠妃死後,唐玄宗鬱鬱寡歡。後來有人跟唐玄宗說壽王妃漂亮,唐玄宗便見了楊玉環,以後朝思暮想。

為了得到美人,便下旨讓楊玉環出家,之後將楊貴妃接進了宮。。

為了照顧兒子的情緒,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然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唐朝美女


自從唐玄宗得到楊貴妃的陪伴,早就荒廢了政事,所謂“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之後安祿山發動叛亂,唐玄宗逃亡四川,途經馬嵬驛禁軍譁變,殺死楊國忠,楊貴妃也香消玉殞。

扒灰本來是亂倫,不道德的事。可是為何唐玄宗扒灰楊貴妃成了愛情?

主要還是唐朝詩人有關。因為楊貴妃是古代四大美人,而且遭遇不好,被老公公搶去,最後死在馬嵬驛。很多詩人同情楊貴妃所以美化她,順帶將唐玄宗也給美化了。詩人都給楊貴妃寫過詩,就連大詩人李白也未能免俗。

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白居易的詩《長恨歌》美化了唐玄宗扒灰楊貴妃的事,將其寫成了愛情。詩中“後宮佳麗三千,三千寵愛在一身”,“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

這簡直就是在洗白唐玄宗。

歷史也瘋狂,帝王愛扒灰

李白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根據以往的經驗,這些事都會被歸罪於女人身上。但是安史之亂跟楊貴妃沒有關係,全部都是唐玄宗一人作的。

而且楊貴妃和唐朝前中期的女人不同,楊貴妃沒有干預政事。唐朝女子干政是常見的,長孫皇后、武則天、韋皇后、太平公主還有武惠妃都或多或少的干預政事。這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前的政治常態。

但是楊貴妃從來沒有插手政事,這是很難的。所以安史之亂再嚴重也不能讓女人背鍋。唐朝詩人羅隱也認為不是楊貴妃的責任。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久而久之,人們忘卻了安史之亂,而六十歲的唐玄宗和二十六歲的楊貴妃的事被人津津樂道,從扒灰變成了愛情。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