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检查,3.5万家医药行业CSO公司成打击重点!

全国大检查,3.5万家医药行业CSO公司成打击重点!


药企的合规任务不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发生而消失。


01“绞杀”战全面布局


四月,因为一则通告,医药行业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月初,吉林省税务局通过官网发布通知,称两家中药材公司的资金流动异常,经判定这两家公司属于“空壳公司”,专门违法虚开发票。


随后,安徽省马鞍山市4月13日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告(2020年3月)》。51家公司“中标”;其中34家与医药行业相关企业被证实虚开发票,虚开金额高达1.6亿。


无独有偶,4月15、16日,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也公布了一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企业信息,涉及企业688家,虚开金额高达41亿。


纵观全国,税务部门突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收紧,行业风险加大,虚开+偷漏税的刀把子悬在空中。


对于医药圈来说,2020年最为动荡的一年,前后经历了各种政策的整治。反过来看,2020年可能也是未来5年里最好的一年,不管对于药企还是推广代理商,税务稽查风险进一步加大,未来两年注定是暴风骤雨,绝不是危言耸听。


02税务稽查越发严格,CSO注意了


砍掉药品中间环节,已经成为医药行业最大的呼声。


两票制、营改增、带量采购等各项政策使得制药企业改革力度空前,自2016年起,药企合规问题逐步随着制度改革力度的深入而至2020年步入深水区,引发合规问题的暴雷和做空事件纷至沓来。


此前,以康美药业涉嫌财务数据造假,步长制药、贵州益佰等药企因销售费用过高遭证监会问询等事件频频爆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检查也即将上演。


据医药CSO联盟整理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14万家的医药CSO企业仅10万家存续,有25.4%的CSO消失。


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即“合同销售组织”,是近年来国外颇受欢迎的商业机构组织,他可为客户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提供全面的专业帮助。在中国新医改及当前核查出厂价的大环境下,CSO对中国制药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CSO的合规,是一项复杂的业务交易结构与财税专业转换和设计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寻找低税率开票及政府财政奖励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虚开的税务风险。


税务稽查除了严打CSO之外,还会重挫CSO的上下游商业,例如药企、厂家、代理商、经销商等等。


03合规是营销的紧箍咒


合规,是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


短短两年时间,涉及医药行业的专项检查多达十项之多,医药行业的财税问题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专项检查,既包括九部委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活动、食药总局“整治医疗器械企业经营行为”专项活动以及2019年财政部对医药相关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也包括了省级地方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工作”,自上而下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检查合力。


不少药企在2019年同时被列入“77家穿透式专项检查”“903专案”名单,且至今没有结案或结论,然而严查并不会随着疫情好转而终结,所以,药企如果没有开展合规体系的建设,那就应趁早进行。


药企合规应从“行为合规”“财务合规”两方面来建设合规体系,而行为合规主要涉及商业贿赂风险,在合规建设中把属于“商业”的行为规避其可能存在的风险,整合到财税风险规避的证据环节进行把关,阻止行为和财税双重风险进入企业。


药企合规体系的建设要改变由业务链末端的“证据”入手的传统思想,转为由业务梳理入手,真正从业务链源头入手来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


直营和招商两种业务模式所面临的合规压力是有区别的。对于直营团队,合规问题爆发会导致商誉受损,造成区域市场、终端的禁入,最终造成销售损失,企业越大,商誉受损带来的潜在销售影响就越大。对于招商团队,主要风险是 CSO 虚开导致的输入型风险,造成补税和禁入。在做合规建设时,自营团队要做销售体系合规,招商团队要做 CSO 合规管理。


业务开展方式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战略问题要有战略组织和方式来解决,大部分药企做合规建设是由财务和法务主导,都在票据和财税面打转。或者聚焦在管控风险和危机处理上。这样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财务无法穿透销售,无法影响销售方式。我们需要

统合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最好有专职的合规部来推进合规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