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早上突然收到頭條推送的消息,其中有一條是告知“回答通過了優質問答審核,升級認證任務完成數+1”。至此,我已經完成了四個優質問答的任務,現在已經提交了“升級優質科技領域創作者”的申請。不管結果如何,至少在優質問答這個環節,自己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很想一吐為快。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我從這次準備做興趣認證的時候,就打算一邊做,一邊找到一條快速便捷的方法,以通過優質問答審核。說這話,其實是因為我已經申請過一輪,在30天內,沒有通過4個優質問答的審核,其中緣由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沒有堅持持續回答,但後來反思總結時才發現,其實本質原因是早期自己回答了一些問題,但結果不盡如人意,得不到正向反饋,導致自己沒了信心和興趣堅持回答。

我又繼續往下反思,為什麼明明用心回答了,本來滿懷期待,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得不到優質回答呢?期間我也研究過很多如何通過優質問答的經驗文章,很受啟發,但也有一些侷限,他們大多說的是回答內容本身。比如儘量結構化、圖文並茂,要多少字以上,要回答認證興趣範圍內問題等等。

“內容如何寫”這個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但我發現更加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找到方向。那就是如何選擇有“優質問答潛質”的問題這個是讓通過優質回答事半功倍的關鍵所在

這是“源頭”的問題,俗話說,沒有“源頭”哪有“活水”呢。這也是很多人辛辛苦苦用心寫了很多回答,卻得不到優質問答認可的基本問題。

可以這麼說,問題選對了,回答走點心,瀏覽量和點贊評論數據走高是順理成章的事,優質問答審核的核心指標就是這麼幾個。

我深入研究了那些點贊評論數比較高的回答,除了內容本身符合結構、長度、圖文並茂那幾點外,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問題本身選得比較合適。

那麼“問題”該如何選擇,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這就是我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套事半功倍的玩法:

找到同領域已經通過優質創作者的作者

選擇他們已經回答過的問題

選問題幾大標準

用心回答問題

第一步,找到同一領域已經加黃v通過優質的創作者,點擊他們的頭像,進入個人主頁,進入問答欄目。這一步可以幫你省下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適合自己領域的問題,不會串到其他領域的場子。因為黃V優質創作者通常都會在自己領域來回答比較優質的提問,相當於幫你做了一次精準的篩選。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第二步,不是黃V創作者回答的所有的問題都適合你來回答,那麼選擇問題的標準又是怎樣呢?

看問題的已回答數

看問題的價值

看問題的話題熱度

問題的已回答數,可以證明這個問題的熱門程度,間接地反應了讀者的青睞程度。對於新手來說,回答數太多(數百上千個)也不好,這樣你的回答很容易被淹沒其中,回答數太少,間接說明讀者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比較弱,即使系統幫你的回答推薦到首頁,讀者的打開率也會很低。即使你回答得再精彩,也沒什麼意義。

從我自己的樣本中,可以發現,回答數在50-200之間的問題,讀者的青睞熱度適中,這會更容易讓作為頭條問答新手的你受到垂青

,從而帶來瀏覽量(最近頭條改版,現在是展現量)和點贊評論互動數據的攀升。

以下是我幾個通過優質問答的回答,我當時在選擇問題時,就是考慮過已回答數這個指標的。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已回答數100多一點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已回答數100左右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已回答數100上下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已回答數在50-100之間


看問題的價值。

有些問題雖然回答數很大,看似其他回答的互動數也比較高,但問題本身屬於沒有太大實際價值。這種情況,即使你的回答展現量很大,互動數高,也可能不被優質問答審核通過。頭條問答官方也強調過這一點。

以下是一個反例,其實當時看我這個回答的閱讀數也差不多1000了,而且點贊量相對其他已過優質回答還要高一些。但後來反思來看,一方面是已回答數已經很多了,另一方面,是這個問題本身可能對讀者只是一種消遣價值,認知和指導意義有限。

4個優質問答後,我發現了新手“快速通過優質問答”的捷徑

這算是一個反例


最好選擇那些,對讀者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比如幫助他們獲得認知,或者對他們有指導意義的問題。

看看我自己的兩個反例,當時看閱讀量相對其他問題來說,已經很高了,互動數也不錯,但就是沒有通過優質回答。

最後一點,看問題話題熱度。在滿足前面兩點前提下,這一點,可以讓你的回答更加快速獲得用戶青睞,加速通過優質回答審核。

比如1月份下旬以來的疫情,影響到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如果能回答和疫情相關的問題,很容易得到頭條官方的流量推薦,用戶也會很有動力點進來看。

在選擇好問題後,剩下的就是用心按照結構化、圖文並茂、文章長度適中的原則,進行回答創作了。然後就是儘量保持每天能夠回答一個問題。(回答數量太少,即使通過4個優質回答,也可能申請不了優質創作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