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句俗語叫做"和珅下臺,嘉慶吃飽"

可見當時的貪官和珅的家業業財富之巨大。一代貪官和珅最開始的時候可不是一個貪官,他的貪是一步步發展來的,不停的斂財讓他最後腰纏萬貫,死的時候家裡的財寶可謂是富可敵國。

他是怎麼一步步的走向貪的道路呢?

和珅是清朝中期時候的有名的大臣,他最開始做官的時候,非常的精明能幹,辦事十分有效率。這得益於他善於"黑白兩條道一起走"。什麼意思呢?雖然是朝廷命官,但是他卻和社會上的職業的殺手和給錢就辦事的見不得光的人有交情。

這樣有什麼好處?

每次朝廷不好正大光明出手的一些事情,就可以暗地裡讓這些殺手們把礙眼的人物除掉,一點痕跡都不留。和珅的精明,就體現在這種地方。由於黑白兩條道他都能圓滑處理,給自己的為官道路開了道。

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一代貪官和珅(圖源網絡)

乾隆帝一開始就是看中了和珅的才華和謀略,在與他商議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能想出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好點子出來。長期下來,乾隆開始越來越信任和珅,甚至給了和珅和自己見面的時候不用行禮的特權。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把自己的幼女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最大的兒子,這樣一來,和珅家和皇室又親近了一層關係。

隨著手中權力的不斷增大,和珅的私慾也開始膨脹了

他利用自己手中權力和自己職務的便利,結交黨政和民間的私營企業,不斷的打通道路,在中間充當一箇中間人的角色,不斷的斂聚自己的錢財。朝廷中難道沒有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嗎?當然是知道的,但是那些撞破了他的計劃和行動的政敵,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

毫無疑問,是被和珅長期合作的殺手們暗中幹掉了。其實和珅就算只是利用自己的權力收點賄賂,每一年獲得的財寶也是不計其數,但是他從來都不滿足於此,

他開始親自經營工商業。

在當時,工商業企業一般情況下都是國營的,國家統一建設,國家統一管理但是和珅卻親自光明正大的開起了當鋪和銀號,把自己的錢財貸出去,把死錢變成了活錢,不僅是在京城裡發展生意,還和當時的惡英國東印度公司有著貿易往來。

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貪官和珅家中的金庫(圖源網絡)

這樣一開,他的錢財就源源不斷的流入他家的保險櫃了,其實不得不說,和珅的一生不管是政治方面還是聚財方面,都稱的上是順風順水,可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當時執政的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一生英明仁政,很多政策被後世稱讚,是個名流千古的明君,難道這樣一個明君會看不出和珅的把戲嗎?

乾隆當然是知道的。和珅的把戲他看在眼裡,但是從來沒有與他針鋒相對過,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什麼呢?這就要分析一下和珅和乾隆皇帝的關係了。和珅在進宮為官不久就被乾隆看中了,就因為他的善於觀察事情的細節,善於分析事件的條件和發展導向。

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乾隆帝和和珅議政(圖源網絡)

乾隆作為皇帝,是需要這樣一個並非絕對正義的手下做自己的幫手的,拋開和珅的貪財的壞毛病不談,他的才華在當時的朝野上,真的是沒有幾個人可以與他相比。何況他不僅讀的書多,在書法方面也深得乾隆喜愛,寫得一手好字。

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和珅的書法(圖源網絡)

其次,和珅非常懂乾隆的心思,不僅能夠賞識乾隆的才能,最重要的一點是,

他的馬屁功夫是非常好的。乾隆在晚年的時候,開始擔心、後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好,又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和歷史上任何的一個好皇帝相比的,所以朝廷上的逆耳忠言都聽不進去了,滿堂的大臣都在為皇帝著急。

只有和珅,無條件的附庸他,說他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做出的貢獻都大,還分析的頭頭是道,乾隆聽的是龍顏大悅。

在加上我們上面提到了,和珅善於用黑白通吃的方法來處理事物,為了博得乾隆對自己的持續信任,每一次乾隆讓他辦事的時候他都是不辭辛苦,絕對把事情辦好,長期以來,乾隆當時是會對他產生依賴心理了。

乾隆晚年的時候,和珅愈發的肆無忌憚的斂財,朝野的大臣都紛紛上書讓乾隆一定要除掉這個渣滓,但是乾隆仍舊是捨不得,只是把和珅關進了牢房。

對於箇中原因,縱觀整個歷史,有一個說法比較可靠的:乾隆非常在意自己的名聲,同時,把擁有巨大財產的和珅留到嘉慶讓下任皇帝處理也是自己的補償。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前面我們說道,乾隆在晚年的時候慢慢開始注重自己在後世人口中的評價,和珅是個大貪官這件事情雖然朝野中的人都知道,但是如果真的把他賜死了,這件事情就會沸沸揚揚以致讓全城都知道乾隆居然包庇了和珅這麼久了才處死他,這樣乾隆的面子往哪裡擱。

另外,乾隆知道和珅是有能力有財寶的,但是自己實在是下不去這個狠手,就想著倒不如留到下一任皇帝來處理,這樣輕易就可以把和珅處理掉了,得到的財寶還能充實一下國庫。就這樣,乾隆去世的時候,和珅仍然是好好的呆在牢房裡,朝野一片唏噓。

最後也確實是按照乾隆所推斷的那樣,自己留了和珅一命,但是乾隆死去之後到了嘉慶年間,才十五天,嘉慶帝就對和珅下了殺頭令,賜了他一根白綾,好讓他自己在獄中自盡。

鬥智鬥勇多年,乾隆最終為何卻不捨得殺和坤?

和珅自盡獄中(圖源網絡)

和珅死了之後,嘉慶帝派人搜查他的家裡,得到的財寶簡直可以抵得上一個國庫,到現在研究這段歷史的史學家們,依然是認為,乾隆不殺和珅,就是為了給後世留下這個金庫。

儘管歷史上很多人都說,乾隆不殺和珅,最根本的還是落在一個"情"字上,但是不是的,一個好的皇帝,哪裡想著去謀一個大臣的交情呢,他謀得的,是後世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