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图:源自网络


2020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这天,朋友圈被B站(bilibili网站)的《后浪》给刷屏了,宣传片开篇第一句便是:“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可能闲时翻书君就是“那些口口声声”的那一代的人,一抑一扬,颇感挑衅之意味。

何冰担任《后浪》的宣讲人,翻书君是在《大宋提刑官》这部电视剧中认识的他,很喜欢这位演员。在他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朗诵中,看完了3分多钟的《后浪》宣传片。

然后,作为“前浪”的翻书君要说,干了这碗鸡汤吧。


01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

可以尽情的享用 --《后浪》


《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产品的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了便利,这种便利同样也体现在对知识的获取上。

打开手机连接世界,知识不再成为高阶知识分子垄断的稀缺品。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数字化信息,知识传承的载体越发友好,这种友好变现为一种便利。知识变得不再神秘,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即便我们获取的大部份信息为知识的碎片,但只要愿意,网上的图书馆有的是专业的书籍与论文可供查阅。

退一步说,人们的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一直在提高,图书馆不断在扩大翻新与增设,自助借阅的站点也不断在增加,全民阅读的意识,也如当时全民健身一样,正漫延开来。

知识的开放,并未对年龄设限,区别在于是否有更新知识体系的自觉与意愿。

02

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后浪》

《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与父辈被束缚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不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

毋庸置疑,这种选择基于父母为他们累积下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支持。至少,给了年轻人勇敢选择的家庭环境。

看着《后浪》呈现的Up主(视频上传者)丰富多彩的生活,听到何冰说他们可以自由地去学想学的东西,去遥远的地方旅行,霎时间,翻书君觉得这才是生活。

与“前浪”相比,这个时代给了年轻人最好的东西,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不再只是屈从于集体意识的共性选择,个性成为年轻人身上的标识。

这种标识可以表现为一种逆反,当也可能开辟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任何的创新皆是由此开始。

当乔布斯发布第一台苹果手机(iphone),当扎克伯格开启脸书(Facebook)新社交时代,他们是一夜之间发现了成功的途径吗?不是的,与他们同一时代的人也在尝试着,只是机会青睐了他们。从众多尝试着“有趣”事情的人中,挑选出幸运儿,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成功有偶然性,但如果你不凭借奇思妙想去走出一条新路的话,市场会告诉你什么是巨头林立和泾渭分明,连被命运挑选的机会都没有。

年轻人身上的这种 “不成熟”,或者也可以说是“个性”,让他们有了进入新格局的“入场券”。

03

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

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

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后浪》


《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穿汉服,年轻是他们身上的共性。

初见时,以为是日本的Cosplay文化,接触多了,感觉未必皆然,其中确有单纯对汉服的喜欢,愿意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周围的人,即传播者。

意识到了这点,油然生出一股自豪之感。见惯了年轻人打扮成日本动漫画中的角色而有些麻木的翻书君,看到他们愿意从中华民族文化中提取创作素材时,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希望,一种自信。

汉服的流行,虽有可能只是一种跟风的时尚,一种年轻的浮躁,但没有关系,这只是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往里望的人,如果愿意进去坐一坐,是完全自由的。千年的底蕴,有自信让人一瞥惊鸿,念念不忘。不必去推销,等待就好。

想起了《诗词大赛》上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04

更年轻的身体

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后浪》

《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后浪》中有一幕深深吸引了翻书君,场景记录了一位年轻女性回首凝望的一幕,背景是朱红立柱的长廊与皑皑白雪的大地。女子长发围巾,很是美丽。

年轻是人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年华,无需其他附属的荣耀,单凭年轻这一条,就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年轻人,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角,这种美好昭示着一种新生的活力,孕育着改变的力量,代表了美好的希望。

年轻一词,如果只用来形容外表,那真是可惜。

是心里有火

眼里有光 --《后浪》

内心的激情与不竭的创造力才是年轻最准确的注脚。

05

看过《后浪》,全身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澎湃,明明认为自己是前浪,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那种,但为什么还是感受到莫名的鼓舞呢?

也许是因为翻书君还有一颗年轻的心吧(笑)。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时代出生的人,所经历的环境也大有不同,但作为同样经历着一切的人,前辈们其实不仅能够体会“后浪”的感受,而且更多了一些人生经验。

割裂地去归属80后,90后,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年轻人与“前浪”最本质的区别是“朝气”,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人生选择。

《后浪》,被朋友圈刷屏后,我决定干了这碗鸡汤

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浪》,它告诉正渐渐对生活麻木的我,未来还有这么多种可能;告诉我年轻人是如此赋予自由精神与创造活力;告诉我中国的文化不会被时代遗忘,而是与年轻人一起呈现出新的生命姿态;告诉我生活仍然美好,因为这年轻的生命。

身体机能会随年岁衰退,但心灵却有可能长久保持着活力。

写在最后

诚然,《后浪》只将年轻状态下最好的一面呈现给我们,而生活中的种种琐屑与不堪,如同阳光下的影子一般,如影随形。看到美好,并不足以驱除生活的种种艰辛。

但我们仍然需要有仰望星空的时候,一年之中,取此一天,驻足稍歇,感受一下年轻的热情,然后怀有希望,于胸中重新填满勇气,在这荆棘之路上继续走下去。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不知,你是出生在哪个年代,对于《后浪》有什么看法?


在下闲时翻书君,以文为心,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