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2020秋冬"四大"時裝週上,許多亞洲品牌、買手和媒體被迫缺席。國內,中國國際時裝週宣佈延期,上海時裝週與阿里巴巴則聯手推出了“雲上時裝週”。一次疫情,吹散了浮在傳統時裝週模式上的泡沫。

危機和挑戰並非始於這次疫情。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交媒體的衝擊、部分品牌脫離出來獨立辦秀,時裝週正在失去其傳統價值。在國內市場的特殊環境下,時裝週應如何重新審視自身,面對機遇和挑戰並作出應變?


討論提綱


一、時裝週的意義

1.時裝週的起源

2.品牌、買手、媒體、觀眾對時裝週的訴求


二、國內外時裝週的現狀

1.四大時裝週的特點

2.亞洲其他國家的時裝週

3.國內主流時裝週分析


三、面對國內市場的特殊環境,時裝週應如何應對?

1.抓住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爆發帶來的機遇

2.在時裝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中尋求良性平衡


莊主及跟莊副群主簡介


莊主介紹:

Jeanne-上海-時尚策展,服裝設計專業。目前從事時尚策展方向工作,主要對接國內高級定製及奢侈品品牌。


跟莊副群主介紹:

碧蝶-廣州-買手,從以純快返設計師轉行做買手,現在在一家女裝快時尚跨境電商SHEIN,負責選品的開發方向,商務談判,未來想往運營方向發展,歡迎各位前輩和熱愛時尚的朋友一起探討學習。


一、時裝週的意義


1.時裝週的起源


在二戰之前的巴黎,時裝屋不定期會為客人舉辦展示服裝新品的沙龍。作為世界服裝中心,巴黎時裝屋的作品代表著國際時裝的流行趨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買手。


這樣的繁榮場景一直持續到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黎淪陷,許多時尚人士無法安全去往法國,部分時裝屋停業,這一國際時尚之都被迫與世隔絕。


同時,為躲避戰爭逃往美國、英國的上流社會富人們把對時尚的追求也帶到了這些國家,時尚公關人物 Eleanor Lambert 從戰亂中發現了機遇。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1943年的紐約時尚媒體周 圖片源於latest wrinkle)


她發動媒體資源,組織本土設計師,在紐約舉辦了“FASHION PRESS WEEK”(直譯為“時尚媒體周”),這被視為現代時裝週的開端。


而現在的時裝週指在一週左右的時間內能夠迅速聚集品牌相繼舉辦新品發佈、各地時尚行業人士趨之若鶩的展示活動。一般每年舉辦一屆,分春夏(9、10月)秋冬(2、3月)兩部分,它對潮流趨勢有著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


2.品牌、買手、媒體、觀眾對時裝週的訴求


時裝週的角色構成包括品牌、買手、媒體、觀眾(明星、普通觀眾)、主辦機構


最初,只有高級定製才會在小型沙龍上向私人客戶展示最新作品,隨後成衣的發展擴大了時裝的客群範圍,職業買手開始出現,他們在巴黎挑選款式併購買複製款,再把複製款帶往世界各地。


在互聯網不發達的時期,由於時尚信息的不對稱,時裝編輯具有極高的話語權,消費者通過購買時裝雜誌才能夠獲得時尚信息。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源於unsplash.com)


那麼對於以上角色,各方對時裝週有哪些訴求?


首先從品牌的角度思考,通過邀請著名時尚編輯前排看秀,如《VOGUE》、《Harper’s BAZAAR》的編輯等,有助於展現自己的設計、提高知名度、傳播品牌文化的底蘊,最終增加品牌銷量。


對於買手來說,時裝週是獲取最新趨勢以及進行訂貨採購的良好平臺。而時裝週的存在讓媒體得以發佈一手資訊,是其增加曝光、吸引流量同時鞏固行業認可的可貴機會。


對戰爭時期的觀眾來說,時裝週的存在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發展到現在,時裝週的觀眾更加多樣化,其中既有各品牌VIP客戶,也有明星。


明星們往往把時裝週視為增加曝光度的一項活動,這對其增加與知名品牌的聯結、維護自身的時尚資源有重要作用。而明星之外的普通觀眾們,更多將時裝週當做社交與學習搭配的絕佳場所。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源於unsplash.com)


每個時裝週背後都有主辦機構,按機構性質可分為企業(如美國IMG公司)、非盈利協會(如前身是巴黎高級時裝公會的時尚聯合會、意大利國際時裝協會、英國時裝協會)以及政府(如首爾市政府)。


政府舉辦時裝週的目的多是幫助本土品牌擴展業務,提升城市時尚話語權,為時尚產業設立標準。


二、國內外時裝週的現狀


二戰結束後,法國、意大利、英國也相繼開始舉辦自己的時裝週,並獲得了品牌和協會的支持。四大老牌時裝週每年按舉辦順序依次是紐約、倫敦、米蘭、巴黎。


1.四大時裝週的特點


(1)紐約時裝週


紐約時裝週贊助商繁多,以實穿的大眾成衣(ready to wear)為主,有濃厚的商業氛圍。紐約時裝週的主辦機構為著名時尚、體育和娛樂經紀公司IMG,IMG負責運作紐約時裝週、管理協會合作夥伴、設計師發現平臺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演活動。


美國時尚設計師協會CFDA(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則持有“Fashion Calendar”(時裝日程表)調度權,即規劃時裝週期間各個品牌的時間安排。


儘管紐約時裝週經歷過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的時期,但近幾年來它面臨著一些挑戰。從2017年開始,紐約時裝週一度陷入低迷,眾多品牌逐漸選擇其他城市發佈新品或獨立辦秀,這使得紐約時裝週流失了不少品牌。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2020秋冬紐約時裝週 Marc Jacobs/Coach/Longchamp秀場圖片)


在剛剛結束的2020秋冬紐約時裝週上,RALPH LAUREN意外缺席,TOM FORD則選擇在洛杉磯辦秀,TOMMY HILFIGER 選擇在倫敦發佈,SAINT LAURENT則選擇在巴黎發佈新品。


之所以不斷有品牌退出紐約時裝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紐約時裝週現在商業參與的部分過多,品牌過於龐雜,因此對設計師的吸引力逐漸減弱。相比之下,其他更具包容性或有更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城市,則成為了品牌們青睞的對象。


(2)倫敦時裝週


相比於其他時裝週,倫敦時裝週的整體風格更年輕、前衛、多元。


雖然倫敦時裝週的規模、影響力、成交額等均排在其他的時裝週之後,但它卻以新奇的設計理念和富有活力的設計氛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新銳設計師們。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2020秋冬倫敦時裝週 Richard Quinn/Burberry/Dilara Findikoglu秀場圖片)


同時,由於倫敦時尚教育產業的優越性,比如擁有培育出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Hussein Chalayan等設計人才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倫敦時裝週也被稱為“設計人才孵化器”。倫敦時裝週背後的主要操盤者是知名的英國時裝協會BFC(British Fashion Council)。


(3)米蘭時裝週


四大時裝週中,米蘭時裝週雖然開始得最晚,但憑藉意大利作為文藝復興之地的文化底蘊、完整的產業鏈條、精緻的紡織面料以及精湛的手工藝等深厚的產業基礎,它仍然孕育了許多具有百年曆史的時尚品牌,如GIORGIO ARMANI、VERSACE、DOLCE&GABBANA、VALENTINO、PRADA、GUCCI等。


米蘭時裝週也被稱為世界時尚潮流“風向標”,由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 CNMI主辦。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2020秋冬米蘭時裝週 Max Mara/Jil Sander/Prada秀場圖片)


無獨有偶,品牌的流失同樣也出現在米蘭時裝週上。在弗洛倫薩舉辦的PITTI UOMO男裝展會分去了一部分米蘭時裝週的流量。而一些知名奢侈品老牌也在物色新的秀場地點,PRADA 的2020春夏男裝系列、GUCCI的 2020秋冬系列就離開了米蘭,分別在上海和巴黎發佈。


(4)巴黎時裝週


巴黎作為世界公認的奢侈品牌發源地,引領著國際時裝的走向。巴黎時裝週最初以高級定製時裝週形態出現,給人留下了奢華、高貴的印象。


從巴黎發佈的新品代表著國際潮流的最前端,是最國際化的時裝週之一。在其他時裝週陷入人才流失的境地時,巴黎時裝週仍然充滿吸引力,聚集了眾多重量級品牌。並且,在當下市場挑戰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其他多地的時裝週不得已向“商業”妥協(降低入門門檻,有錢就能進)的同時,巴黎時裝週則一直堅守“設計“與”品質“第一的原則。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2020秋冬巴黎時裝週 Christian Dior/Louis Vuitton/Chanel秀場圖片)


2.亞洲其他國家的時裝週


時裝週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製造技術水平和國際話語權,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或多個時裝週。除了上述四大時裝週之外,亞洲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時裝週。我們熟知的有樂天東京時裝週(Rakuten Fashion Week TOKYO)和首爾時裝週(Seoul Fashion Week)。


但相較於”四大“時裝週,東京和首爾時裝週的影響力就弱了很多,參加東京時裝週的大部分都是本土設計師品牌,更多的是在迎合本國產業的需求。一些日本大師級品牌如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都選擇在巴黎定期發佈。

而首爾時裝週更像是一項娛樂活動,流量明星、Idol(偶像)文化的浸染帶動街頭風格。在首爾時裝週發佈的時裝面向市場,以簽約訂單為主要目的,表現為

年輕化商業化。東京時裝週由日本時裝週促進組織(JFWO)主辦,首爾時裝週由首爾市主辦、首爾設計財團承辦。


除此之外,每年在不同城市舉辦的亞洲時裝週也因其交流性和開放性贏得了一些良好的評價。


3.國內主流時裝週分析


(1)中國國際時裝週


1997年,首屆中國服裝設計博覽會在北京舉辦,是中國首個時裝週的前身,除了專場發佈、展覽論壇等單元外,博覽會還設置了設計大賽專項評選,如“金頂獎”、“十佳設計師”等。


這些比賽與評選為我國服裝行業選拔了一批大師,如張肇達,吳海燕、武學凱、武學偉、計文波等。而中國國際時裝週由於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更具有官方性的特點。


中國國際時裝週以成熟性品牌為主。近幾年隨著設計新人不斷湧現,以及買手店與showroom的興起,其內容板塊也逐漸變得豐富起來。但因為時裝週很難為品牌帶來商業轉換,因此其每季的名單更新也很頻繁。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部分金頂獎獲獎者 圖片來源:中國國際時裝週官網 )


(2)上海時裝週


上海時裝週誕生於2003年。根據其官網,他們定位為“立足本土兼備國際視野”和“創意設計與商業落地並重”。與中國國際時裝週相比,上海時裝週更具創新性和融合性,擁有多維細分的發佈平臺及分支結構


其中包括新天地主秀場,近幾年為了響應市場需求,擴大包容度,定位於相對成熟的大眾品牌、商業品牌。2014年與川力企劃(APAX Group)合作的國際品牌發佈(SIFS),旨在引進國際品牌。


從新天地主秀場獨立出來的童裝發佈KIDS WEAR,落地常德路800秀。


2016年由“棟樑一日”轉變而來的先鋒藝術節蕾虎LABELHOOD,前身是2013年上海時裝週和英國時裝協會合作推出的“Design By Shanghai”設計師海外拓展項目和2014年與獨立設計師平臺概念店合作的“棟樑一日”專場活動,則聚焦於新銳設計師。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2019蕾虎呦桃青年學生時裝藝術節參與學生合影圖片來源:NYLON尼龍Wechat Account))


2015年成立的學生主導時尚藝術平臺——YOUTOPIA呦桃在2019年舉辦了蕾虎呦桃青年學生時裝藝術節,從設計師到幕後執行均為學生團隊。


上海時裝週始終充滿活力的一個原因是其對新的模式的探索,疫情當下的2020年,上海時裝週快速反應與天貓合作,打造“雲上時裝週”,以線上發佈的形式進行展售。雖然對於直播效果褒貶不一,但是其勇於嘗新的膽識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依然值得肯定與欣賞!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2020雲上時裝週天貓頁面,莊主截圖)


三、面對國內市場的特殊環境,時裝週應如何應對?


1.抓住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爆發帶來的機遇


一場新冠疫情引發全球危機,大量亞洲品牌、買手、媒體被迫缺席,部分品牌尋求互聯網的幫助,引發了眾多時尚從業者對傳統時裝週運作模式的思考:時裝週的作用和影響力是否會進一步被削弱?


面對著這樣的疑問,互聯網技術的浪潮在危機之下為時裝週們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助力,各大時裝週正努力抓住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爆發帶來的機遇,為自身賦能。


(1)開啟線上直播秀場


這次時裝週季很多時裝秀採用了線上直播的方式。米蘭時裝週的主辦方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CNMI)最快作出反應,通過新浪微博、騰訊視頻等平臺,同步圖片、短視頻實時呈現秀場內容,同時發起“我們與中國同在”(China, we are with you)活動。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的微博頁面,莊主截圖)


許多品牌選擇入駐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DIOR在新浪微博發動流量明星和KOL為直播預熱,前後發佈19條微博。#迪奧二零二零秋冬成衣秀#話題閱讀數超過3億,轉發與評論數超過80萬,直播觀看人數突高達1200萬。


抖音則成立“Dou時裝週”賬號,視頻合輯獲得總計超80萬的播放量,有效獲得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高曝光度。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微博話題頁面,莊主截圖)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Dou時裝週”賬號視頻合輯,莊主截圖)


當然,對於線上時裝週而言,如何在直播形式上依然保持時裝週特有的視覺品質與調性非常重要。本次時裝週有些設計師的場景佈置就缺乏”品牌“感,會給觀眾變LOW的感受。


(2)嘗試虛擬Showroom


許多品牌都開始嘗試通過線上展廳代替原有的實體展廳,為消費者們帶來新的體驗,擴大了傳播範圍,建立了更高強度的品牌信任與連接。能否迅速建立虛擬Showroom是對品牌應對不斷變化的行業慣例能力的考驗。可以預見,未來時裝週的發展將會是多樣的。


但是,建立一個能夠模擬真實showroom的技術門檻其實很高。這裡可能需要使用到AR/VR技術(虛擬增強),包括整體的場景佈置要讓人一樣感受到時尚圈一貫強調的高大上。另外,如何解決虛擬環境下面料觸摸及試穿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不過,使用3D人模進行虛擬試衣現在其實已經可以做到。現在有些公司的試版其實就是在3D人模上建立的。只是面料觸感問題,現在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一旦這些技術門檻普及,那麼無論是直播還是虛擬展廳都會大大改善觀眾的體驗感。


(3)利用更多樣的品牌宣傳渠道


過去時尚資訊獲取渠道侷限於時尚媒體,品牌的宣傳方式十分單一。 隨著各大品牌開通官方社交媒體賬號,即時獲得品牌資訊變得更加方便,社交媒體正被品牌視為推廣的重要工具。


對時裝週而言,利用當下的短視頻熱潮做推廣也逐漸成為一項低成本、高回報的宣傳策略。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上海時裝週抖音主頁,莊主截圖)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來源:中國國際時裝週抖音主頁,莊主截圖)


目前,上海時裝週和中國國際時裝週都在短視頻方面做了嘗試,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兩個時裝週的官方賬號中發佈的多是模特秀場視頻與宣傳片,但大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品牌背後的故事,比如品牌產品背後的匠心、設計師在設計中遇到的苦惱。


產品的銷售對象最終要回歸到人本身,一個有故事和情感、更像一個真實的人的品牌,才會更受大家的喜歡。


資訊渠道的自由對品牌來說是有益處的,但品牌是否能利用好這些多元的渠道很大程度上在於其能否讓消費者找到共鳴,換言之,品牌的共情能力是其抓住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帶來機遇的一大關鍵因素。


時尚需要距離感,同時也需要儀式感,互聯網技術和社交媒體雖然引發了人們對時裝週的思考,但時裝週在傳統意義上的價值不會被取代。


2.在時裝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中尋求良性平衡


從場地協調到模特妝發,從現場製作到媒體宣發,一個時裝週的成功舉辦在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作為非營利機構的大多數主辦方,單單通過舉辦時裝週獲得的收益並不可觀。


疫情把“高高在上”的時裝週逼急了?時裝週怎麼來的,又該走向哪?

(圖片源於unsplash.com)


因此,尋求贊助商的資金支持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就成為了重中之重。相應地,平衡時裝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也成為了時裝週的重要議題。但是這個議題其實困擾著時尚圈多年。事實是,那些往往看上去高大上的設計師們其實口袋裡並沒有多少錢。而那些我們覺得做著很low的設計師們(比如處於行業鄙視鏈低端的”商業設計師”們)卻可能賺得金盆缽滿。


造成這種差距的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主要方面是:那些一直強調原創精神的設計師們,究竟花了多少時間研究自己的消費者穿著習性?原創的目的不是為了原創本身,而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產品給自己的用戶。


時裝週本質上是一種交易場所,“交易”是時裝週誕生時期就存在的目的之一。但過度商業化又會導致時裝週品牌龐雜、定位模糊,最終可能產生如同紐約時裝週一般,不得不面臨其逐漸喪失吸引力的消極結果。


正如時尚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觀念,時裝週也理應充滿了新生和變化。我們在認識到時裝週商業性的本質後,才能進一步理解藝術性的表達形式是為了更好的展示貨品理念,吸引更多關注度,並最終促成交易。


對於大部分非營利組織的主辦方來說,洞察新的消費形式與心理是關鍵,獲取政府支持是保障,借力企業贊助的同時要保留獨立性,這也是時裝週發展的理想前景。


參考文獻:

1.James Laver. 服裝和時尚簡史[M].浙江攝影出版社,2016.

2.紐約時裝週官網.

https://www.nyfw.com/about/

3.Marc Karimzadeh.

CFDA Looks to Unify, Acquires Fashion Calendar[EB/OL].2014-7-24.

4.FashionNetwork.

Fashion brands increasingly heading from NY to LA[EB/OL].2017-01-25.

5.FashionNetwork.

French fashion's governingbody changes its name[EB/OL].2017-6-29.

6.樂天東京時裝週官網.

https://rakutenfashionweektokyo.com/jp/aboutrfwt/

7.首爾時裝週官網.

http://www.seoulfashionweek.org/aboutSFW/

8.中國國際時裝週官網.

http://www.chinafashionweek.org/gywm/201201/t20120105_723515.html

9.高騫. 上海打造國際時尚之都的探索與實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10.《“DESIGN BY SHANGHAI”於倫敦時裝週閃亮啟動》[EB/OL].2013-02-22.

11.郭蘇妍.饒青宇.

《專訪|LABELHOOD聯合創始人劉馨遐:中國的時裝週只有兩種,上海時裝週和其他時裝週》[EB/OL].2018-04-02.


文字整理:Colon Wang

審核:Cherika Chen


歡迎大家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關注冷芸時尚,或者網絡搜索也可以找到更多關於我的信息,謝謝大家!

如果您覺得此文有所幫助,請轉發或評論,莊主分享、小編整理不易,感謝您對知識的尊重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