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文|方恨少

《史记》,作为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前四史之首,历代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号召推翻“暴秦”,全国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7)十月,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避开秦军的主力,走南阳、武关,占领关中,秦王子婴献上皇帝玺符节,秦朝灭亡。

这时,反秦的两支主力部队,曾经的亲密战友,项羽和刘邦的矛盾开始凸显。项羽的亚父范增建议项羽击败刘邦,说刘邦是项羽的最大竞争对手。

刘邦军霸上,项羽军鸿门。

鸿门在新丰附近。

刘邦称帝后,他的父亲刘太公也随着儿子,从老家沛县搬到长安居住。但人老念旧,身边也难以见到一个能够说话的人,天天闷闷不乐。

刘邦知道后,就把老家丰邑整体搬迁到长安附近,把老家的人全部迁移过来,和刘太公居住在一起。这个地方就是新丰。

到唐朝时,新丰已经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城镇,王维诗中写道: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当时,刘邦知道项羽的计划后,因自己的实力有限,还无法和项羽决一死战,只好亲自到项羽的军营中,来赔礼道歉。

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鸿门宴”。

《史记》中,鸿门宴,司马迁写的非常详尽,包括宴会的背景,参见宴会的人物,座位安排、语言,动作,刘邦携带的礼物,宴会结束后项羽亚父的反应等等,都详细地进行了描述。

宴会开始,参加人员有五人,双方的主角项羽和刘邦,陪坐的范增,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张良。

项羽、项伯东乡坐。范增南乡坐。刘邦北乡坐,张良西乡侍。

中途范增召集项羽的从弟项庄舞剑,伺机干掉刘邦,项伯陪舞剑,阻止项庄。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张良见情况危急,召集樊哙进入宴会账内,保护刘邦。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即为粗人樊哙说的话。

随后刘邦借口尿遁,把礼物留给张良转交给项羽和范增。

司马迁为什么能把鸿门宴写的如此详细,他又没有亲临现场,难道是编撰的,还是艺术性描写的呢?

司马迁是公元前145年出生,他出生时,鸿门宴已经过去了62年。

鸿门宴还真不是司马迁“闭门造车”的,他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他还是间接握有第一手材料的。

进入鸿门宴中,前后共有八人。开始是,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中途进来的是项庄、樊哙。刘邦尿遁后,项羽使都尉陈平召刘邦。

刘邦一行中,出了张良外,还有四位保镖: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除了樊哙外,夏侯婴、靳彊、纪信没有进入账内。

范增后不被项羽信任,离开项羽回彭城,中途病死。

项羽和项庄在楚汉争霸的战争中战死。

项伯后投靠刘邦,被赐姓刘,应该对鸿门宴这件事守口如瓶。

刘邦应该不会向别人再说自己这件“糗事”。

张良和陈平都是非常聪明人,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史记》中,张良的事迹就记载的神神秘秘的。

陈平帮刘邦出了很多谋略,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陈平出奇计解围,后世都不知道是什么计谋。可见陈平之嘴严。

鸿门宴中,还有一个人,可能不会保守什么秘密,也不怕泄露什么秘密的,这个人就是樊哙。

樊哙也是沛人,屠狗出身,是个粗人,和刘邦是老乡,还和刘邦是杠头。刘邦的妻子吕雉和樊哙的妻子吕媭是姐妹。

樊哙被封为舞阳侯,樊哙去世后,他的儿子樊伉继承爵位。吕后去世后,樊伉因是吕雉的外甥,也一起被诛。文帝时,立樊哙的庶子樊市人为舞阳侯。樊市人去世后,他的儿子樊他广继承爵位。后樊他广被人上书说不是樊市人的儿子,而是他弟弟的儿子,樊他广被夺侯为庶人。

司马迁和樊他广的关系很好,刘邦及其功臣的很多的轶事,应该都是从樊他广处得来的。而樊他广应该是从他父亲樊市人、祖父樊哙处继承来的。

司马迁作史,非常严谨,他记录的鸿门宴,应该是“非虚构写作”了。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鸿门宴,司马迁描写的为什么如此详细?是虚构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