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北京:中国古代首都的演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的刘禹锡到南京怀古,理应发出这样意味隽永的感慨。六朝时代,作为首都的南京繁盛一时。到了刘禹锡所在的唐朝,首都已远在西北1000公里之外的长安,南京自然今非昔比。

从长安到北京:中国古代首都的演变

然而,在刘禹锡之后500年,元朝的张养浩在潼关向西遥望长安,则又发出“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样的慷慨悲凉之叹。张养浩时代的首都,又远在长安东北1000公里之外的北京。而作为首都代名词的长安,自唐之后再未成为国都,到了明代连这蕴含文化意味的名字都没能保住,被改称西安这样一个地名。清代曹雪芹《红楼梦》里的长安已经不是地理上的西安,而是用来指代皇城北京了。

两位诗人的咏古名句,不但是文学史上的佳作,也引出了一个重大历史话题——伴随着王朝的兴衰更迭,中国古代的首都也在不断演变。从夏朝到清朝,中国历史不断改朝换代,不但经历了多个统一王朝,还存在过一些大分裂时期,涌现出众多的地区性政权。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杭州、成都、大同等城市都曾经扮演过地区性政权都城的角色,但有机会作为统一王朝首都、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城市屈指可数,几千年间只有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这“五大古都”,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不同的时期依次占据着历史舞台的中心。

从长安到北京:中国古代首都的演变

首都是一个国家统治机构所在之地,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必然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可谓国本之所在,关系天下之安危。首都选址的好坏影响一个王朝的前途命运,定都何地是历朝开国君臣都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

“五大古都”有机会被选定作为统一王朝的首都,一定有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通过分析历朝统治者在选址定都问题上作出的考量和抉择,可以发现,“五大古都”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地理区位:扼守要地,控制全国;

地形地势:依山面河,易守难攻;

交通运输:水陆枢纽,联通四方;

战略方向:对外开拓,抗击异族。

如果从这四个方面对五大古都的建都条件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每个城市分别在不同时代得到历史青睐,都不是因为某一朝一代的开国君臣看走了眼,而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优越的建都条件注定了它们不可动摇的首都地位。而伴随着改朝换代发生的首都演变,则反映了历史重心在地理上进行的转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