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闺蜜娟子昨天告诉我,有个老朋友说有困难,找她借钱。

我第一反应是:多久没联系的朋友?

不是我小人之心,实在是现在有太多的例子,平常没有交流,没有问候,摆在通讯录里就和僵尸粉没什么区别,突然有天一句“在吗”,接下来就是借钱。

原本这也没什么,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问题是你借钱给他过后,他的头像又消失在了茫茫通讯录的大海里。到了约定还钱的时候,任你怎么呼他,都掀不起任何波澜,仿佛借钱时闪那几下只是你的错觉。

在这个逐利的社会,能够把钱借给一个人,是因为信任,也是因为觉得你们之间的感情比金钱重要。

可是那份信任常常被辜负,那份感情也常常被伤害。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1

借钱出去不一定有收益,但一定有风险


有困难的时候向别人借钱,借不借得到,有时候要看运气。把钱借给别人之后,别人还不还,很多时候也要看运气。

朋友小燕是个热心的姑娘,她曾经有过几次借钱经历。有一次,多年不联系的师兄突然加加微信,说有了困难,向她借几千块钱,第二天还。

她觉得对这位师兄在学校的时候非常优秀,人品也还是信得过的,于是略一沉吟,就把自己手头仅有的三千块钱转给了他。第二天,这位师兄就转回来了。这是运气好的一次。

第二次就不那么愉快了。一位初中同学,前后桌的关系,以前感情尚好,只是后来也有一段时间不联系了。同学开口借钱,说车坏到路上了,急着去修车。

她当时想,这么骄傲的一个男生,开口借钱,那是肯定是没办法了,就转了800给他。

男生说好第二天还,结果第二天又告诉她公司没报账,下周一还;到了周一,又告诉她公司财务没在家;过几天又说儿子生病了,还发过来一张儿子住医院的照片,弄得小燕自己还不好意思了,要不是隔得远,都要去医院送个红包。

隔了许久,小燕因为缺钱,问过他一次,结果他不回信息了。小燕明白,这钱大概是回不来了,也就没再问了。

后来回老家同学聚会,才知道,这个男生染上了赌瘾,到处借钱。

小燕心里早有准备,没有什么感叹,只是在心里,又凉了那么一点点。

朋友之间的借贷,往往不约定利息,也不会签订合约,但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可以不计较利益,但是不可以忽视风险。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2

如果你犹豫要不要借钱给他,那还是不要借了


娟子不是一个小气的女人,如果那个“老朋友”向她借钱她没有任何犹豫,根本就不会来告诉我。

事实上,这位“老朋友”以前也向娟子借过钱,说好过几天还,结果还钱的时候并不痛快。

而娟子自己其实最近刚装修房子,又买了个车库,手上根本没什么钱,她要借钱给这位朋友,还需要去刷便民卡。

我忍不住想要点一下娟子的脑门:别说这钱人家有可能不还,就算还了,这中间的手续费谁付?利息谁付?

有的人天生义气,把所有感情都看得比金钱重要,担心如果不借钱会影响朋友感情。

可是有时候不借钱,可能会对友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借了,则会彻底破坏友情。

不信你看知乎上的提问: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以前最好的朋友借钱不还,如何讨债?可以把借钱不还的人微信公示吗?对于那种借钱不还的朋友该怎么办?

每个问题下面聚集了数十、上百个奇葩的借钱案例。都只差对簿公堂了,友情还何处安放?

最伤心的莫过于你把钱借给他,结果到了该还钱的时候,他却把你拉黑了!

难怪有人说,还钱见人品。

同事木木就是个很靠谱的人。缺钱的时候偶尔会找你借钱,但只要手头一方便,马上就给你把钱转过来,还会加点零头尾数,比如8.88元。数额不大,但是会让人感觉到,他对借钱这件事很慎重。

遇到这种人借钱,只要手头方便,我想多半都会毫不犹豫地借吧!甚至如果知道他有困难,手头不方便也会想办法找来借给他。

而如果一个人向你借钱,你都不确定要不要借给他的时候,那还是不要借了,可能他在你心里也不是那么值得信任。

生活中,我们吃的教训已经够多,还是不要再去用钱买了,因为那样容易让我们陷入自我怀疑,降低我们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3

借钱出去,就要做好收不回来的准备


有人说,我不是冷血,更不善于拒绝别人,也不是火眼金睛,分不清谁讲诚信谁不讲诚信,但确实害怕伤钱又伤心,怎么办?

那就借吧!毕竟为人处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但是借钱出去,必须要有收不回来的准备。

既然准备了收不回来,那肯定就要有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呢?

风险投资原则。虽然借钱不是投资,但有风险啊。

对于风险投资的比例,经济学家是这样建议的:不能超过流动资金的百分之三十。

像炒股一样,因为能保证本金收得回来,所以要把握一个度,就算你投进去血本无归,也不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

而借钱同样如此,把借出去的资金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即便他不还钱,也不会让你的生活陷入一团糟。

而那些为朋友担保大额借贷,最后朋友跑路,自己差点走投无路的,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点,等到后来为别人的债务买单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大概我们都曾经像娟子,宁愿透支自己,也要满足朋友的需求;后来踩过的坑多了,我们就成了葛朗台,收好自己的财产,在黑夜里点灯细数。

但我们还是会希望有那么一个朋友,像高晓松和朴树那样,缺钱的时候说一声“借钱”,对方回过来“多少”。

还钱的时候说“还钱”,对方回一句“卡号”。

我们渐渐看清了人性,但我们依然心怀友善,期待真诚。

我借钱出去,就作好了收不回来的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