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爐香》:人生的殘酷,不過是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很多人在看完《沉香屑·第一爐香》後,感慨的是女主葛薇龍為愛墮落的悲劇,而我認為,這個故事裡每個人都是悲劇,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所說,世間沒有兩全法,人生亦如此,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敏貓貓

前言:

《沉香屑·第二爐香》的開頭是這樣寫著:

在這裡聽克荔門婷的故事,我有一種不應當的感覺,彷彿雲端裡看廝殺似的,有點殘酷。但是無論如何,請你點上你的香,少少的搓上一點沉香屑。

這個開頭犀利地表達了人生的殘酷:對於旁觀者來說,當局者的人生就是一場打發時間的戲劇,無關痛癢;對於當局者來說,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場沉香註定的燃燒殆盡,不可抗拒。它表現出了創作者的冷漠和讀者感同身受的悲哀,人生就是如此,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這就是張愛玲的寫作風格,通過愛情故事來描繪現實生活的殘酷。在那個盛行男子拯救女子的文化時代,張愛玲的作品可謂是反套路地直指人性中的惡,因此傅雷曾經批評張愛玲的作品缺乏對生活的積極意義。

可人生不存在二元性,故事因為有了轉折才謂之故事,而生活正是由於它的不可控性才謂之生活。

如今的大多數影視卻都是大團圓的結局,可現實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它的無可奈何。窮人為了生存,選擇了背井離鄉,富人為了站穩腳跟,選擇了承擔超過大多數人的負重。在每個人心裡,魚與熊掌都想得到,但生活殘酷地告訴他們,這是妄想。但在多次的打擊中,我們卻能得到一些啟示,小人物也許只能被命運之手掌控前行,但小人物亦能堅持掙扎著,只為得來不易的一點點慰藉。

今天我就從《第一爐香》中來淺析主人公命運的不可抗性以及帶給我的人生思考——作為小人物的我們,怎麼做才能和命運進行抗爭。

而我只願,每個人都能在看似無可奈何的人生中,獲得一絲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第一爐香》:人生的殘酷,不過是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得到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

湯哲聲先生認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愛情小說最深刻的是張愛玲,這個判斷是無需置疑的。

小說家許榮哲曾說:“嚴肅小說家是在故事裡挖掘人性的深度,而通俗小說家只能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張愛玲能成為一個嚴肅小說家的原因正是如此,她講述通俗的愛情故事,與此同時,亦向大眾傳達了人性的悲哀。這也是讓張愛玲以愛情作為主要創作題材,卻能在當時獨特的背景之下,開啟屬於張愛玲時代的原因。

《第一爐香》是張愛玲的處女作,篇幅僅僅三萬多字,卻講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上海女學生葛薇龍由於不想跟著父母回家鄉嫁人,而想繼續留在香港求學,便投靠了姑媽梁太太。在跟著梁太太的日子裡,漸漸被物質所腐蝕,也被喬琪喬的魅力所俘虜。為了嫁給自己的喜歡的人,葛薇龍甘願留在梁太太身邊,被梁太太所利用,當做誘餌來吸引男人。這樣的選擇導致葛薇龍成為了姑媽和喬琪喬斂財的工具,最後的結局,便只餘“薇龍的一爐香,也就快燒完了”那一句嘆息。

很多人在看完這本小說後,感慨的是葛薇龍的不爭氣,為了愛情飛蛾撲火,到頭來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明明本只是一個想依靠姑媽繼續完成學業的中學生,卻因為踏入了一個互相利用、紙醉金迷的環境,愛上了一個不該愛上的人,而成為其中一枚被悲慘命運所掌控的棋子。因此,大多數讀者心疼她的同時,也可恨她的自作自受。

在我看來,葛薇龍的悲劇並不是因為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而導致的,反而是在原始生存慾望和原始愛慾的雙重壓力下必然要發生的悲劇。透過葛微龍的艱難人生,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是難以掌控自己命運的。

張愛玲看似給了葛薇龍兩個選擇:要麼回老家上海嫁人;要麼為了愛情和物質留在香港這個物慾縱流的、吃人的世界裡。可這個選擇對於葛薇龍來說卻是艱難的,因為無論她選擇了哪一項,都意味著失去:選擇了回上海老家,就意味著自己即將失去婚姻自主的權利,也失去了自由的愛情;選擇了留在這裡繼續學業、爭取愛情,就意味著失去幹淨的靈魂,成為勾引男人的誘餌。

每個人的面前都有多項選擇,每個人亦都不能得到圓滿,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所告訴我們的,你想獲得什麼,同時你也要失去什麼。

《第一爐香》:人生的殘酷,不過是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二、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張愛玲的這部小說不僅僅只是講述一個女人為了愛情飛蛾撲火的悲劇,也是在慨嘆人性的不堪一擊。葛薇龍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清醒地看著自己一步步墮落,直至燒完自己的生命,看似物質、愛情都得到了,卻失去了尊嚴和獨立;姑媽梁太太看似物質、愛情都得到了,失去的卻是作為一個人的必備品質——善良;喬琪喬看似物質、愛情都得到了,卻失去了身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鐵骨,心安理得地被葛薇龍賣身所得的金錢養著。

這裡的每個人都是悲劇,而這也是張愛玲,也是這個愛情故事告訴我們的殘忍真相,作為一個小人物,我們從來都沒有自己的選擇權。我們的人生永遠處於一種兩難:尊嚴的生命vs卑賤的生活。我們得到其中一項,就意味著失去另外一項。不止如此,我們永遠都是掩著面,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我做的選擇並不難堪。

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的面前看似有很多選項,可從來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少年時期為了能擁有好成績,只能選擇失去無憂無慮的玩樂時光;青年時期為了能早點讓父母不再辛苦,只能選擇默默地接受大城市的殘酷;中年時期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只能選擇一年四季在外頭奔波。

我們看似自主做出了選擇,實際上只是對命運妥協,被動地選擇忍受痛苦。

就像《兒子的大玩偶》中的主人公一樣,只能被動地選擇,煎熬著生活。坤樹的老婆懷孕了,為了養活孩子,他只好幹起了一份讓人嘲笑的工作——扮成小丑,幫電影院做新片宣傳。有一天,他可以脫下小丑裝,改拿喇叭做宣傳的時候,兒子卻不認得坤樹了。這時,坤樹只能無可奈何地重新扮成小丑。

坤樹的境遇很悲哀,充滿了荒謬和悲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一樣如此嗎?我們好像永遠都無法自主選擇,就連控訴命運的不公,我們都無法隨意所欲。稍微露出脆弱,就被人攻擊巨嬰,身為一個成年人,這點抗打擊能力都沒有,活該混得栽。

可命運從來都由不得我們自主選擇!

誰不想奮發向上,過上好日子?誰不想生活平安喜樂,家人聚在一起?誰不想有尊嚴地活著,高貴地活著?可是這是小人物能選擇的嗎?

不是!我們永遠只能為了另外的一項選擇,對命運妥協。

《第一爐香》:人生的殘酷,不過是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三、將人生的意義託付在自己身上,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認輸

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命運雖然是不可抗拒的,但我們仍得為自己搏一搏。而這也是古往今來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同是小人物,同是追求利益,女學生葛薇龍搏不過命運,只能淪為姑媽梁太太的妻子,只能得到喬琪喬因為物質而妥協的婚姻。但張愛玲另一篇小說中的女主角——《傾城之戀》裡的白流蘇,身為一個離婚少婦,卻能在算得上年老的年紀,和金龜婿範柳原結婚,愛情和物質都得到了,還保留了女人的尊嚴。

也許很多人都說,這是命運的眷顧,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男女對弈中,在與家人的抗衡中,在為自己謀取最有利的地位中,白流蘇的確比葛薇龍做得好。她從不認輸,即使在將被家人趕出去的時候,仍能主動出擊,將命運的主動權放在自己手裡。

小人物的確無法自主選擇,可是我們決不能自欺欺人、自暴自棄,陷入絕望後的生命凋謝從不是命運導致的,心中的妥協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基於此,我想談談如何與命運抗爭的幾點思考:

①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我們要保持初心,忍受誘惑

故事的開始,葛薇龍只是一個為錢所困的女學生,她求助於富裕的姑媽,只為能繼續學業。在見識姑媽將睇睇作為誘引男人的工具後,她暗下決心,心正不怕影子歪。可隨著時間的流逝,葛薇龍逐漸被物質吸引,被喬琪喬所惑,淪為替姑姑勾引男人、為喬琪弄錢的棋子。

葛薇龍之所以會走到最後那一步,無非在於明明被慾望所獲,陷入悲慘的境地,仍自欺欺人地看著自己被榨乾價值。

在我看來,保持初心是我們當今社會人人最需要做到的。無論是大學生,還是社會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們首先要學會的是在作為小人物時,忍受慾望,才能在擺脫小人物的身份後,享受慾望。

②不要將人生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好命得靠自己去爭取

葛薇龍的悲劇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劇。她把物質寄託在姑媽身上,她把愛情寄託在喬琪喬身上,可對於他們兩人來說,善良不值一文,若想他們給予,首先得向他們提供等價的物質。因此,姑媽從葛薇龍身上得到男人,喬琪喬從葛薇龍身上得到金錢。

作為一個女孩子,我們必須以此為戒。我們必須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想獲得想要的東西時,不將靈魂賣給惡魔。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如此,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人心也易變,將自己依附在他人身上,是沒有保障,也沒有自由可言的。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魚與熊掌都可兼得,才不會失去自己更加寶貴的東西。

③無論面臨多麼艱難的境地,我們都不要輕易認輸

葛薇龍在被姑媽和喬琪喬控制後,漸漸地由絕望變成心如死灰,故事的結尾並沒有交代葛薇龍的結局,可“薇龍的一爐香,也就快燒完了”這一句話卻告訴我們:葛薇龍似乎覺得無論如何,自己只有如沉香般燃盡的結局了。

可真的只能如此嗎?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可煎熬地活著卻應該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傾城之戀》中,白流蘇遭遇了空襲,以為自己活不了了,可任何時候對自己不放棄、對命運的不妥協,讓她等到了範柳原來找她,之後還順利地與範柳原成婚。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白流蘇一樣,永遠也不要輕易妥協。人生就如過山車一樣,若你仍存活在這個世界,你也許還有升上高峰的那一刻,若你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那就永遠只能待在低谷了。

《第一爐香》:人生的殘酷,不過是小人物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

結語:

人生的殘酷,是作為小人物的我們,從來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但我們卻不能因為絕望而自暴自棄。

葛薇龍的故事只是個故事,我們要做的是,通過這個故事,得到一些提醒:不要被慾望所惑,不要將人生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沉香,都會有燃燒殆盡的那一天,但絕不是如沉香屑般短暫地揮霍了生命,我們應是一塊沉香木,盡情地為自己燃燒,仍能生氣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