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業分享:洪磊——私募基金監管應完善頂層設計 加強投資者教育

恆業分享:洪磊——私募基金監管應完善頂層設計 加強投資者教育

  9月26日舉行的薊門論壇上,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發表了《中國私募基金業現狀、問題分析與展望》主題演講。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相,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博導王光進,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劉紀鵬等參會。

私募基金的行業自律分為四個階段

  洪磊介紹,公私募基金近年來發展很快,尤其是私募基金行業,走出一條跟週期相反的道路。這背後,基金業協會做出一些措施,在行業自律的同時,也促進了發展。最重要的是在2012年12月28日新通過的《基金法》,將私募基金首次納入《基金法》,這也是迎來基金的最大的春天,把我基金合法化。

  《基金法》講的非常清楚,由於公開募集涉及到非特定投資人,涉眾面廣,所以對他實行行政許可,由證監會進行機構的審批和產品的審批。由於非公開募集,是面向合格投資人,個是他們投資人之間和管理人、託管人之間的民事關係,只對他們採取適度監管的方式,交由基金業協會進行登記和備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揮市場的力量來進行自律的監管。

  洪磊表示,協會還出臺三個大的管理的指引:第一是私募基金合同的指引,規範三種類型的基因,包括契約型 、公司型、合夥型等合同必備的條款等;第二,私募基金公司內部控制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第三,大類資產配置指引。加上一系列的其他辦法,構成了基金行業整個自律管理的體系。

  洪磊把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相關工作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協會剛剛成立之時,2014年的2月7日到2014年的12月22日,這個階段就是登記機構沒有門檻、產品備案沒有門檻,同時,只要私募來登記、來備案,協會還送你一個金融機構的證書。 這個階段,平均每個月有765家機構的登記、有1563只產品的備案,這就是協會工作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從2014年的12月22日到2016年的2月5日,這個階段協會依然還是按照證監會的要求確定的,不設門檻進行全口徑的登記和備案。但這個時候由於互聯網的風險開始顯現,所以協會也不是完全全口徑登記和備案,在登記的過程中間做了一點微調,如果涉足P2P的,來協會登記名稱中不含“投資、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字樣等。這一階段每月登記2000傢俬募基金公司,備案數每月三四千只以上。

  第三個階段,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2017年4月,協會完成了AMBERS合併的工作,2017年9月份完成了所有的產品在新機構註冊登記的過程。

  第四個階段,從2017年的12月15日至今,對從業人員進行更嚴格規範,對產品備案開始實施必要的限制。這一階段,每月備案私募基金公司200家左右,備案產品也大幅度下降。

“私募基金生於2004、卒於2018”說法不靠譜

  近期,有一句話在行業內傳播“私募基金生於2004、卒於2018”,對此,洪磊表示,這不可能,肯定是謬論。因為資管行業的發展,是工業化、社會財富積累的必然結果,也能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具體來看,洪磊指出,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上了一定的臺階,完成了初步工業化,一定是以基金為代表的資產管理登上歷史舞臺,這個過程一定很曲折,會付出很多的代價,但是這個大趨勢,一定是不可阻擋的,一定是一往無前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做好頂層設計,發揮行業自律,真正的打造一個安全網,讓投資者能夠熟悉瞭解這種投資工具,能夠在市場的發展中承擔風險,享有自己應當享有的收益。洪磊稱,這是成熟市場走過的路,一定也是中國走過的路,將來要走過的路。

  洪磊回顧了中國私募基金髮展道路。雖然私募行業是2004年誕生,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修訂之後,即2013年6月1日正式頒佈,2014年2月5日協會開始履行登記備案手續之後迎來的大的發展格局。

  洪磊介紹,目前,公墓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資管規模分別約為14萬億、12.8萬億、14.6萬億,其中,現在在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24191家,備案產品74701只,管理規模12.8億,從業人員24.6萬,已經遊產品的基金21301只,平均規模6.1萬億。

  在社會融資方面,洪磊稱,私募基金向未上市、未掛牌企業形成了數萬億的資本金,佔社會融資比重不容小覷,並且,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這一比例仍在快速增長,為實體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當銀行的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額下降2萬億的情況下,唯一逆勢上升能夠進入實體經濟、能夠形成資本金的為數不多的渠道就是私募基金相關資金。所以,近期在私募基金遇到稅收制度、託管制度、資管新規等難題時,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消除了行業發展的擔憂。

  所以,洪磊堅定看好私募基金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私募基金生於2004、卒於2018”說法不靠譜。

推進“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

  洪磊表示,目前基金業協會工作中,正在推進基金髮行運作“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並且這一原則非常重要。

  “賣者盡責”方面,要求基金銷售人員給投資人有13項風險的揭示,就是反覆的向投資人講,是否瞭解投資所承擔的風險?是否瞭解基金管理人?是否瞭解產品投資策略可能給你帶來的風險是什麼?是否瞭解一旦出現風險以後你該到哪兒去投訴或者你到哪兒調解、去哪兒仲裁、去哪兒起訴?而不是說,出現問題以後投資者就賴著讓基金公司剛性兌付。這就是基金管理人做到了盡責。

  基金管理人做到了“賣者盡責”後,投資人就要“買者自負”。洪磊指出,從今年開始,每一份產品的備案後面的所有持有人必須完成這些風險揭示的簽字,完成這些簽字實際上是投資人從銀行儲蓄產品的購買者真正變成我們投資產品的投資者,所有親歷的過程中間,要完成老產品沒有備案,也必須完成這個過程。

  此外,洪磊介紹,協會做的就是廣開投訴渠道。協會現在有六大投訴渠道,包括熱線電話、投訴郵箱,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私募地圖等。協會與時俱進,全方位運用發達科技手段,讓投資人維護了自己的權益,讓不自律的機構無所躲藏。

堅持私募自律管理 從法律角度完善頂層設計

  洪磊指出,私募基金的監管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第一,商事制度改革與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的矛盾。商事制度改革是我們國家很重大的改革,根本的目的是要減少行政的許可,喚起大家創業的熱情,但是金融業跟一般的創業開飯館不一樣,那些機構的風險外部性沒有那麼強,而作為基金管理管的別人的錢,而且是沒有實物的錢到錢,這個問題很大的。目前在協會登記的機構,超2.4萬個。但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協會查詢工商系統登記的帶有“投資”字樣的管理人12萬家,現在這12萬家中間在我協會備案的只有1.3萬個管理人和7千多隻合夥型企業基金,契約型基金不算,因為很多備案的契約型基金跟工商沒關係,合夥型企業只有7千多個,加起來2萬多個。就是說這三個地方有將近10萬家的機構沒來我這兒登記和備案,這個是私募基金目前亂源的最重要的地方。

  第二個,從公安部門到協會部門查詢的數據來看,許多私募投資機構沒有登記的問題非常的明顯。2017年以來,公安部門一共到協會查詢了290家機構,其中沒在協會登記備案的是218家,有72家在協會完成登記備案,同時在這72家中間只有19家是機構又登記、產品又備案,還有相當一些機構是機構不來登記、產品又不備案,基本上都是幹壞事的,這是協會面臨的第一大問題。

  第三,私募監管種,行業自律、行政監管、司法等標準問題。 第四,在協會登記的資管產品超53萬億,協會沒有辦法深入基層。第五,基金相關的稅制等問題。

  面對上述問題,洪磊認為,要從法律角度解決問題。第二個問題,要完善頂層設計,解決監管體制的問題,依照稅收法定的原則“應稅盡稅”等。未來一定要堅持私募基金自律管理為主,加強投資者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