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紅色蘇區的“綠色崛起”之路

  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原中央蘇區縣之一,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有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和才溪鄉調查舊址。當年,上杭全縣1.5萬人參加革命,佔全縣紅色區域人口7.07%,其中9000餘人為國捐軀。建國後被授予將軍軍銜的有27位,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十一。


  這是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土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以來,勤勞勇敢的上杭人民把發揚老區光榮傳統與新時期創新創業精神結合起來,解放思想,致力發展,基礎設施日新月異,產業發展異軍突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處處呈現出風正氣順、人和業興的良好態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杭縣歷屆黨政班子繼承先烈遺志,不忘當年革命先輩流血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在黨中央和國務院以及省市的正確領導下,上杭兒女秉承老區人特有的艱苦奮鬥品質,弘揚古田會議精神、才溪鄉調查精神,發揚“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優良傳統,致力上杭老區建設發展,著力構建“產業、基礎設施、縣域城市、民生”四大體系,推進生態型工貿強縣建設,經濟社會持續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尤其是縣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以來,上杭縣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大力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打造“兩個千億”目標,不遺餘力地推進國家級生態縣、文化大縣、教育強縣、平安和諧縣建設,鞏固提升全國優秀旅遊縣,力爭進入福建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等。


  關 注 民 生


  百姓之所期盼


  黨政之所作為


  家住上杭臨江鎮移民新村89歲的“五老”李秀其老人心情格外興奮,今年算了算政府給他的待遇:“每月享受50元移民後續扶持資金,55元新農保,從2010年8月開始,每月再給100元高齡津貼。醫保待遇報銷80%,還享受五老人員大病救助80%報銷。一年下來,我存摺上至少有3000元。”


  在上杭革命老區,全面落實革命“五老”人員醫療補助金、大病統籌基金、高齡津貼等各項政策,現有健在革命“五老”400多人,為這些老人們提供醫療和生活保障,讓他們安享晚年。


  年終歲首,記者“走轉改”來到上杭縣舊縣鎮新坊村革命基點村,遠處青山鬱鬱蔥蔥,近處新居鱗次櫛比。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鑫鑫公園生機盎然,村民茶餘飯後便在公園休息。在新落成的新坊村三農服務中心,村民通過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學習十八大精神,學習農業技術等。全村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基點村群眾正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發坑村是才溪鎮下才村的一個自然村,歷史上因百姓生活貧困而得名“衰坑”。1933年,毛主席在這裡開展調查時改名“發坑”,寓意“興旺發達”。在才溪鎮發坑村,全村蓋了新樓,村裡搞起了紅色旅遊,建起4家農家樂。村民說,作為上杭縣的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典型,縣裡在三年週期中為他們撥出了500萬元的專項資金。今後還打算完善環村道路,進行河道清淤、房屋立面改造和遊客休閒中心建設。儘管工作千頭萬緒,但村民們說,“衰坑”真正變“發坑”,大家都齊心協力、真抓實幹,相信老區的明天會更加幸福。


  南陽鎮官餘村是陳丕顯的家鄉,記者在陳丕顯故居看到,整修一新的故居也成了村裡文化中心,村民在故居中一邊可讀書看報,吹拉彈唱,一邊可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翻天覆地慨而康,今朝喜看新變化。新中國成立63年來,革命老區上杭取得輝煌成就,大變遷大發展大進步成為了主流。全縣生產總值由解放前的僅1270萬元,到2011年174.91億元;工業當初僅有一家小型火力發電廠,到如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90億元。銅產業從無到有,2012年產值將突破200億元,紫金礦業成為國內最大型黃金生產企業,縣內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農業經濟平穩發展,2011年農林牧漁總產值達36.2億元,比1978年平均每年遞增13.1%,遠高於改革開放前的年均增長速度5.0%。糧食、烤煙、杭梅、毛竹、食用菌、生豬、水產等產業得到極大發展,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生豬調出大縣”稱號;建築業產值突破百億,榮獲“中國建築之鄉”稱號,旅遊業更是方興未艾,產業從零到2011年產值達7億元。近十年間,上杭縣五次躋身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成為龍巖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工業園區產值、建築業產值、礦產冶金產業產值、城鄉固定資產投資、銅產業產值、紫金本土項目產值、市場主體註冊資本均突破百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和年末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含表外)突破200億元。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中國建築之鄉等20多個國家級榮譽和品牌。


  1978年累計全縣財政總收入僅7547萬元,到2011年,實現財政收入18.66億元。近年來,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均保持在70%以上,90%以上的新增財力都被用在了民生之上,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如今的上杭交通發展,龍長高速、永武高速、蛟城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和贛龍鐵路、319國道、205省道貫穿上杭,全縣通公路1688.51公里,為1978年的2.18倍。343個村(居)村村通公路路面硬化率達百分之百,成為龍巖市實施縣鄉公路路面改造最多的縣;如今的上杭成為安居樂業之地,完善了28種社會保障機制,建立起了全方位的社會保險體系;農房統保、“三農”綜合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40多項工作在全國、全省率先實施;上杭縣以開展“五大戰役”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住房保障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3120套。“十二五”期間,每年還將再建1000套保障性住房;今年,上杭在穩步推進古田、才溪等省級小城建設同時,還投入2億元幫助各鄉鎮進行集鎮改造升級。


  生 態 發 展


  建設美麗家園 綠色永不褪色


  11月30日,位於蛟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的水泥緩凝劑項目順利完成平基,這是繼山東泰山石膏落戶該園區後又一重要項目,該項目的建設快慢程度,直接影響到上游企業紫金銅業、甕福紫金等企業的正常生產,也直接影響到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進度。


  無工不富,無工不強,上杭也不例外。但上杭在加快工業發展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主線,更加註意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加註重環保,有力推動了上杭老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上杭銅產業是“無中生有”的一個產業。在上杭,一根銅絲串起一個百億元產業。上杭銅產業的產值2006年到2010年間增長了14倍;2011年產值達100.15億元,同比增長72.7%;今年,預計產值可達200億元。“十一五”期間,先後有10家上市公司加盟上杭銅產業,落戶上杭銅產業項目總數達48個,協議總投資150多億元,其中已投產項目20個。已建立了含採選區、精銅冶煉區、銅製品精深加工區以及銅產業物流園區四大板塊的銅產業園區。


  2011年7月,新中國成立以來龍巖市最大的工業投資項目20萬噸銅冶煉項目上馬後,上杭馬上和國內磷化工行業技術領先的貴州甕福集團合作年產10萬噸溼法淨化磷酸、20萬噸磷銨的磷化工項目,使銅冶煉附產硫酸通過磷酸磷銨項目消化,磷酸磷銨的廢渣再通過紙質石膏板項目消化,真正實現了資源的“榨乾用盡”、循環利用。如今,一座國內高技術、高起點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正在崛起。


  黨的十八大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推進上杭老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崛起,正日益成為上杭老區人民的自覺行動。上杭縣著力保護好、發展好寶貴的生態資源,努力讓上杭老區山更青、水更綠、人民更安康。去年9月,上杭縣啟動了國家級生態縣建設,提出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協調發展、和諧文明、安居樂業”的生態型工貿強縣的發展目標,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力爭2014年通過省級生態縣考核驗收, 2015年並確保2017年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把上杭建設成生態環境優美、城鄉結構合理、經濟實力增強、人民富裕安康、社會全面進步的和諧社會。


  該縣還十分注重弘揚老區精神,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打造全國最佳精品旅遊目的地。上杭旅遊資源豐富,具有生態資源優秀、史蹟文化突出、山城風光秀麗、山水風景宜人的特點,旅遊開發的前景看好。近年來,通過加大旅遊開發力度,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大旅遊開發格局。尤其以紅色旅遊格外突出。


  上杭紅色旅遊成為福建省紅色旅遊的龍頭和海西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2011年,上杭縣農民人均純收入7402元,同比增長19.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首次超過城鎮居民。全縣紅色旅遊景區接待遊客205.27萬人次,佔旅遊接待量的73.31%,同比增長18.4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 7.03億元,同比增長53.49%。 今年前三季度全縣紅色旅遊景區接待遊客300.5萬人次,同比增長27.4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96.2%,紅色旅遊呈現出紅紅火火的發展勢頭。


  此外,上杭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做強做大農業品牌經濟。今年前三季度,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3億元, “上杭槐豬”、“上杭烏梅”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通賢烏兔”被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組命名為“閩西南黑兔”。目前槐豬、閩西南黑兔全年分別可出欄3萬頭和40萬隻,梅子種植面積達2.86萬畝,相關產品專賣店遍佈福州、廈門、龍巖等地,創產值達約2億元。


  目前,上杭縣新一屆領導班子正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打造“兩個千億”目標:提升產業規劃,健全產業體系,突出項目、品牌,創新體制機制,力爭到2015年金銅產業產值超500億元,2020年實現超1000億目標;科學謀劃上杭新一輪的“三資”運作,不斷壯大全縣國有資產總量,力爭到2015年,實現全縣國有資產總量達1000億元。


  年終歲首,上杭縣提出“抓產業保增長、抓項目保後勁、抓民生保民心”,圍繞金銅產業、“三資運作”、建築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策劃生成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保姆式”、“一條龍”服務,“三維招商”,持續做大做強。上杭縣積極推進五大組團建設、工業園區擴區、城市建設戰役等,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被徵地農民後續扶持、最低生活保障、三農綜合保險等各項惠民政策,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教育、飲水安全等1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毫不鬆懈地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一評估四聯動”工作機制,深化“創建平安和諧鄉(鎮)村(居)”和三級書記大走訪等活動,強化幹部作風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抓好年終歲首工作,抓緊謀劃明年工作發展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儘早取得明年工作的主動權。


  蘇 區 精 神


  當年紅旗不倒 而今傳統不丟


  沿著205國道,我們來到上杭縣才溪鎮,集鎮建設如火如荼,沿街建築客家風格改造一新,2010年,才溪鎮列入省第二批小城鎮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鎮,該鎮緊緊圍繞“紅色聖地、建築之鄉、建設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發展定位,明確了將才溪建設成為“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省級小城鎮目標。


  當年毛澤東“三到才溪”深入調研。1930年6月,毛澤東首次到才溪,進行初步調查,掌握了最基本的材料。1932年春,毛澤東二到才溪。1933年11月,毛澤東三到才溪,進行了十多天的深入細緻的調查,寫下了《才溪鄉調查》,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精闢論斷。如今,包括才溪在內的著名蘇區上杭廣大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蘇區革命傳統,今年初以來,該縣開展了 “下基層、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 聯鄉掛村幫戶”、“走轉改”等主題活動,千餘名黨員幹部真正沉下基層、接上地氣,實現對全縣343個村居、1892個自然村走訪全覆蓋,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普遍的問題,促進了幹部作風轉變,全力促進上杭老區蘇區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後,上杭縣在第一時間召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學習十八大精神。11月19日,上杭縣委書記鄧菊芳、縣長謝海波深入“將軍之鄉”才溪鎮宣講十八大精神。


  近年來,上杭縣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讓革命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影響一代又一代成長。今年6月25日,在紀念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成立80週年之際,著名蘇區上杭縣在全國縣級率先成立紅色文化研究專門機構上杭紅色文化研究會,為推動上杭縣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崛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上杭全縣革命遺址、遺蹟共105處,位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其中新發現革命舊址43處、新增紅色文物1400餘件。為了不負歷史的饋贈,保護紅色舊址,傳承紅色文化,2009年5月21日,上杭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經過認真審議,作出了《關於加強古田、才溪紅色聖地生態環境保護的決定》,該縣還對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才溪山莊等進行維修保護。目前,已投入8億多元對古田會議舊址群、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等革命舊址進行維修、保護。


  近年來,上杭縣還斥資數億元對臨江樓、文昌閣、紅四軍八大會址、陳丕顯故居、早康會址等全縣其餘30多處革命遺址進行維修保護。舉辦了伍洪祥、劉永生和鄧六金等同志生平事蹟陳列展。與此同時,該縣從2007年開始,設立文化發展基金,由縣財政每年劃出200萬元用於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保護與扶持,對有影響的紅色文學書畫、攝影等作品予以表彰。2012年1月,上杭縣啟動上杭籍將軍故居的維修保護工程。


  在老紅軍鄧六金支持興辦的上杭縣實驗小學鑫鑫圖書館裡,書聲琅琅、書香襲人。孩子們正利用圖書館裡的多媒體教室上課。像實驗小學那樣,全縣中小學校都擁有紅色革命教育室,孩子們從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讓他們知道先輩們是怎樣從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走過來的,永遠記住這段歷史,並且學習弘揚革命精神,努力學好本領、鍛鍊身體,將來成為革命事業的優秀接班人,不辜負革命前輩的殷切期望。


  當年紅旗不倒,而今傳統不丟。每年,上杭縣都要舉辦紅色文化讀書、徵文、演講等活動。還組建一支紅色宣講團隊,整合老革命、老游擊隊員、老紅軍和黨校教師、遠教輔導隊等人才資源,成立“紅色精神進基層”宣講團,在古田會議會址、才溪鄉調查舊址等紅色聖地設立紅色課堂的同時,定期開展“進機關、進村居、進企業、進學校”等“四進”巡迴宣講活動,讓更多的黨員幹部群眾加深對古田會議精神、才溪鄉調查精神的瞭解。去年以來,宣講團共作專題報告兩百餘場,聽眾達5萬多人次。1998年以來,上杭縣還充分發揮和利用當地豐厚的紅色德育資源,把革命傳統教育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積極開展爭當“著名蘇區好學生”活動,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今已舉辦了十四屆,共有3023名學生受到表彰。


  上杭與時俱進,利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傳播紅色文化是該縣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全力傳播紅色文化的一大特色。上杭縣是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重點支持縣。2004年以來,全縣開通遠程教育中心網站,建成 縣、鄉、村三級遠程教育接收站點 357 個,形成了遠程教育網絡體系。全縣548 個黨支部(總支)、1萬多名黨員通過遠程教育網絡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並通過“點題備課”、 “熱線電話點播”等形式培訓農村黨員幹部 10 萬多人次。6萬多人掌握了 1-2 門農業實用技術,廣大農村黨員致富、 帶富的本領得到普遍提升。該縣還利用廣播電視、短信、中國上杭網、上杭新聞網等平臺傳播紅色文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該縣已編輯出版了《上杭蘇區永流芳》、《杭川英豪》、《民生上杭》、《才溪鄉調查精神》、《上杭紅色遺址》等紅色書籍40多套,創作了濃縮上杭紅色文化與客家文化精華的《年年好節節高》、電視文獻片《古田會議》、電視連續劇《紅色搖籃》、數字電影《古田1929》等影視節目,一系列反映紅色文化的文學、書畫、攝影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國實現多個率先……從而使著名蘇區、紅色上杭譽播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