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不論你有沒有練過書法,王羲之這個名字你都應該知道,他是書法史上的“書聖”。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書法,他博採眾長,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晚年書法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代表作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市面上常見的《蘭亭序》並不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而是唐代書法家馮承素的臨摹本。據瞭解,《蘭亭序》的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殉葬昭陵,至今沒有重見天日。

其實不僅是《蘭亭序》真跡沒有傳世,包括我們常見的王羲之的碑帖也都是臨摹本,因為王羲之的真跡一件都沒有流傳下來。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很多朋友就疑惑了,為什麼影響中國書法千年的書法大家,竟然沒有真跡傳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王羲之書法不僅受到我們平常人的喜愛,就連古代的帝王都對他的書法愛不釋手,這也是王羲之書法沒有流傳下來的一個主要原因。皇帝喜歡的東西一定會大力蒐羅,但是一旦經歷改朝換代,生靈塗炭,誰還能顧及到這些書法作品。所以說,皇帝蒐羅的越多,最後被銷燬的也就越多。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第一次被大規模的銷燬是在東晉末年,當時桓溫之子桓玄操縱朝政,可惜只做了幾天皇帝就狼狽下臺,最可恨的是他在倉皇逃跑之際,竟把王羲之的真跡全都扔進了長江。

而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第二次被大規模銷燬是在南梁時期,梁武帝非常喜愛王羲之書法,所以收藏了很多王羲之書法真跡。承聖三年,梁元帝遭到西魏柱國大將軍於謹、大將軍楊忠猛烈進攻,戰敗投降。投降之前一把大火把梁朝積攢所有關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都燒光。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到了唐朝,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更是愛到發狂,於是大力蒐羅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其中真跡《蘭亭序》也在其中。後來,李世民去世,他在死前囑託要讓《蘭亭序》的真跡陪葬,就這樣《蘭亭序》陪葬昭陵。

到了五代時期,溫韜盜開昭陵之後,他卻沒有發現《蘭亭序》的真跡,這就讓人疑惑了,難道《蘭亭序》並沒有殉葬昭陵,還是說藏得太深,沒有被溫韜找到。反正從此《蘭亭序》真跡再也沒有重見天日。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王羲之真跡最後一次遭受大規模銷燬是在北宋時期,宋太祖收集了許多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皇宮收藏記錄在冊的有243件。後來靖康之難爆發,北宋亡國,徽宗欽宗被金兵擄走,皇宮中收藏的王羲之真跡也下落不明。

從東晉到北宋,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幾乎被銷燬殆盡,已經找不出真跡。由於真跡沒了,元明以來,唐朝的一些王羲之書法的臨摹本就被當作真品看待。到了清朝以後,就算是臨摹本也已經寥寥無幾。

作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就這樣,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到現在一幅書法真跡都沒有流傳下來,對我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遺憾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