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硕士、女教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是执教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就是有着“一代才女”之称的陈衡哲。在她的学生中,涌现出了苏雪林、凌叔华、吴健雄、吕碧城、庐隐、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丁玲、谢婉莹、林徽因、冯沅君、袁昌英等一大批后来也成为著名才女的女性。可以说如果没有陈衡哲的引导,就没有人才辈出、绚丽多彩的民国一众出色的才女,所以陈衡哲也被称为“才女之母”。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陈衡哲,祖籍湖南衡山,1890年7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祖父陈钟英、伯父陈范、父亲陈韬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诗人,祖母赵氏、母亲庄曜孚能文善画。从陈衡哲的曾祖母开始,不管是出生或嫁入陈家的女子,都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造诣。

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陈衡哲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3岁那年,小小年纪的她求学心切,要求母亲让她到广东舅舅那里上学,母亲答应了她的要求。

舅舅庄蕴宽生于江南第一豪门常州庄家,是清末明初的著名学者和军事家,著名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庄蕴宽在孙中山时期就任江苏省都督。庄蕴宽思想先进,喜欢西方科学文化,他除了自己亲自教导她学习之外,还为她专门聘请老师教她初级数学和新时代的卫生知识。正是有这样一位思想进步气魄非凡的舅舅,才造就了陈衡哲这样一位难得的才女。

舅舅对陈衡哲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舅舅告诉她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安命,二是怨命,三是造命

。舅舅希望她成为一个造命的人,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1911年21岁的陈衡哲考入蔡元培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学习,从此远离父母、远离舅父,一个人在上海独自奋斗。这期间,她抵制了父亲包办的婚姻,也拒绝了别人为她介绍做达官贵人少奶奶的机会,并公开登报宣称自己一生不婚。正如她舅舅说的那样,她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1914年,陈衡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学堂去美国留学的名额,凭着出色的英文成绩和文化素养,陈衡哲进入了美国瓦莎女子大学,之后又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和西洋文学,当时她用的英文名字是Sophia Hung-Che Chen ,即莎菲·陈衡哲。

陈衡哲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女子,在留学生中间如同鹤立鸡群,自然吸引了众多男留学生的追求,这中间就包括大名鼎鼎风度翩翩的才子胡适。胡适当时正在办一份留学生的杂志,陈衡哲就经常给他投稿,用实际行动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陈衡哲当时写了很多白话诗和白话小说,在这些作品中胡适深深感到自己找到了知己。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人通了四十多封信,彼此的感情逐渐升温,在爱情面前,陈衡哲早已把不婚主义抛诸脑后,后来两人甚至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可就在这时,胡适收到了母亲的来信,要求他回国与江冬秀完婚。胡适从小由母亲含辛茹苦养大,他是一个大孝子,不愿违背母亲的意愿,只得忍痛与陈衡哲分手,回国娶了比自己大一岁的小脚女人江冬秀。陈衡哲伤心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和胡适分手后,陈衡哲度过了一段低落而苦闷的时光。没过多久,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她,给她带来了另一位青年才俊,那就是陈衡哲未来的丈夫任鸿隽。1915年夏,当时正在康乃尔大学学习的任鸿隽作为《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编,收到了一位署名“莎菲”的来稿《来因女士传》,任鸿隽感觉文采斐然,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作者很是崇拜,并把此文发表在《季报》秋季号上。后来,任鸿隽开始向“莎菲”约稿,自此两人开始了通信往来,逐渐发展成了恋爱关系。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1917年,陈衡哲在美国用白话文创作了第一篇小说《一日》,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中的生活,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上。《一日》比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的还要早,所以在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是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后来她还创作了《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等许多作品,发表在《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新文学主要刊物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1920年秋天,任鸿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任为化学系教授,同时,陈衡哲也学成回国,被聘为北大历史系教授。陈衡哲成了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同年9月27日,两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陈衡哲和任鸿隽恋爱结婚后,对胡适的感情也转变成了友情,他们成了一生的朋友。陈衡哲把胡适的照片挂在客厅,而胡适的女儿取名“素斐”,和陈衡哲笔名“莎菲”的英文名谐音,足见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

1922年,陈衡哲应邀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在此期间,她编写了上、下两册《西洋史》。胡适对《西洋史》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赖西洋史家的供给;但在叙述与解释的方面,她确然做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功夫。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这一方面说,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作品。” 《西洋史》出版后,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当时的青年学子以求得一套《西洋史》为荣,商务印书馆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连续再版了6次,可见当时的轰动效应有多大。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陈衡哲(右十三)胡适(右十四)林徽因(左十二)任鸿隽(左十)梁思成(左八)

1935年,任鸿隽前往四川大学担任校长,陈衡哲也一起去了四川大学教书。来到四川后的陈衡哲,看到当时四川赌博之风盛行,烟馆林立,女人也甘愿做小妾,这些让陈衡哲很是气愤,于是她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批判这些陋习,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可她的好意让四川的地方旧势力很反感,认为她在贬低四川人,甚至骂她是从美国归来的汉奸。陈衡哲因此愤而离川,跟丈夫重回北京。

胡适红颜知己,民国第一女教授,不婚的她30岁结婚了

胡适的女儿素斐五岁时,因疏忽不幸夭折,素斐的离去让胡适夫妻伤心不已,两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走出失去女儿的痛苦之中。陈衡哲看在眼里,就把自己女儿送到他们夫妇身边,并让胡适认做干女儿,以此来缓解胡适夫妻失去女儿的痛苦。

通过胡适夫妇失去女儿这件事,陈衡哲认为不能让胡适女儿的不幸,在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于是决心回归家庭。在她的培养下,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很出色,大女儿任以都,是哈弗大学博士,二女儿任以书,毕业于美国瓦莎女子大学,儿子任以安获得美国地理学博士。

1976年1月7日,86岁高龄的陈衡哲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一代才女走完了她的人生历程,而她的多个第一也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位不同凡响的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