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禍

今天在公園散步的時候,看見一對父子在慢跑。

爸爸對兒子說:“考試就考了這麼幾分,你羞不羞?”

兒子低著頭跑步,表情委屈的好像快哭出來了。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禍

可能這位爸爸是在奉行一種挫折教育吧。孩子總要讓他們受點挫折,很多家長心裡是這麼想的。但對我來說,這似乎並非是所謂的挫折教育,這是羞恥感教育。他似乎認為,兒子應該為自己的失敗感到羞恥,在公園裡公開批評孩子,讓孩子的考試失敗暴露在他人面前,因而才能採取行動去努力學習。但這樣的羞恥感真的能夠讓人產生努力的動力嗎?我感覺不見的。

通常這樣的羞恥感會讓人形成三種應對方式。

一,佛系。因為無法解決內心的衝突,人們往往會採取一種迴避問題的心理機制。你們爭吧,反正我不在乎。事實上真的不在乎嗎?可能內心在意的要命。這樣的心理機制往往能夠讓人在短時間內保持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但會造成現實問題的堆積,弱化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禍

二,唯我獨尊。有一部分人會通過採取努力的方式,並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但他們往往會將自己內心的焦慮投射到他人身上。因為對失敗的恐懼,他們可能會下意識的看不起不及自己的人,認為他們也應該為自己的失敗感到羞愧,從而減弱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失敗者。在經過努力之後依然無法取得好成績,加上內心的無助感,人們很有可能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即認為自己不管怎麼努力,也無法獲得勝利的。從而破罐子破摔,甚至採取自我傷害的方式來獲取主導權。

雖然所謂的挫折教育受到很多批評,但我認為,挫折教育並不是說為孩子人為的製造一個困境,這樣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只會給自己製造麻煩,從而無法形成良好的信任感。實際上,挫折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學習應對挫折的能力。

首先,失敗是可以被接受的。很多成功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而獲得的。無法對失敗有正確的認知,往往也難以形成長遠的人生目標,而將生活重心放在迴避失敗之上。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禍

其次,整合資源。讓孩子明白,周圍有很多他可以尋求幫助的資源。父母、老師、同學等都是他可以提升自我的資源。可能他人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樣子給予自己提供幫助,但我們可以通過整合自己身邊的有效資源,來幫助自己自我實現。很多人會在面對困難時將自己劃入到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這通常是因為他們無法信任他人。實際上,與他人協作,也是教育過程中很容易被抹殺的一個能力。

第三,建立自信。自信並不是認為自己很牛,不分場合的告訴孩子,你很棒。而是讓孩子相信自己擁有尋求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形成長遠的目標。很多人會將孩子的關注點集中在考試失敗這件事情上。但每個人的自我實現與考試成敗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沒有人會說自己的理想是考試勝利,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次考試,都只是在訓練自己,提高完成人生目標的能力。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