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网友燕昨天气极败坏地发微信说,她晾在阳台上的丝袜又不见了!

燕的儿子已满10岁。几个月前,燕无意中在儿子枕头下发现了她丢失的三双丝袜,当时她并没有特别在意,觉得孩子只是好奇罢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让她又气又恨,不知如何是好。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两个月前的一天晚上,燕半夜起来小便,顺道走进儿子房间给他盖被子,发现儿子居然穿着她的丝袜睡觉,且没穿内裤!又气又恼的她,这才发觉孩子喜欢丝袜这事不正常。经与老公商量后,他们决定教育一下儿子。

第二天,夫妻俩轮番上阵,上到伦理道德,下到身心健康,对着孩子足足说教了两个小时。燕说,整个过程中儿子一直低着头、羞红了脸。她想,孩子应该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了吧。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可是一周前,燕发现她的丝袜又少了两双,她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燕不信儿子的话,开始在家里胡乱翻腾起来,终于,她在儿子的书包里层的小包中发现了丢失的两双丝双袜。“你居然还敢带到学校里去,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下流的儿子……”燕气恨交加,不由分说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

这下,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孩子应该不会再这样做了吧。

但就在昨天,燕晾在阳台的丝袜又不见了!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燕担心,他的儿子成了恋物癖。我来解释一下恋物癖的概念: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属于性心理障碍,简单理解就是性的对象出现了问题。有恋物癖的人,他们会偷取熟悉女性(特定的对象)的物品,比如:内衣裤、香水、袜子等。

听上去蛮可怕的,而且恋物癖可能会以“偷窃”或“流氓”罪被抓。但是,父母也不要过于担心。数据显示大部分男性在成长期都有短暂的恋物倾向,而真正发展成为正恋物癖的还是少数,仅占5%-10%。

只要父母理解这是孩子成长期的正常行为,并尊重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是不会从“恋物”发展为“恋物癖”的。有几个原则,父母在发现孩子有恋物倾向时可以参考。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第一,多角度找寻原因

关于恋物癖的形成原因说法并不完全统一,比较常规的说法是是由于童年环境与性意识混乱对人格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导致的。具体来讲,以下两个方面较为普遍。

首先,妈妈与儿子的关系。

一是过于亲密。表现在:妈妈与儿子动作过于亲呢,如搂抱、亲嘴;儿子上小学还和妈妈睡一张床;妈妈平时不注意遮蔽,私人物妈品随意丢放等。

二是妈妈忽略儿子的感受。儿子希望得到有妈妈更多的关爱,他不敢说出来,通过恋物来满足妈妈爱他重视他的愿望。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再则,对性教育“度”的把握。

一是性教育缺失。孩子在提出有关“性”方面的问题时,父母遮遮掩掩,不正面回答,加重了孩子对这方面的探索欲望。

二是过早地刺激了孩子对性的兴趣。比如游戏广告、暧昧的画面等。

第二,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及个人生活空间,避免随意侵入。在发现孩子恋物的行为后,父母不要呵斥或责骂、吓唬孩子,这样做一是让他认为自己是肮脏的,从而影响到他一生的性观念;二是恋物的孩子大多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识比较浓烈,父母的做法可能让他表现得更加叛逆。

一般来说,孩子恋物的时间大概在半年左右。如果经过观察,孩子恋物倾向有增无减,那么可以考虑由父亲和孩子做些交流,以包容的心态去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需求。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要始终保持 不指责不评判的态度。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第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恋物行为的孩子一般羞怯胆小、不善于交往、内向且不善于表达自己;培养兴趣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纠正性格上的缺陷。

第四,寻求靠谱的帮助

如果情况无法得到控制,父母可以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或对口教练,对孩子进行疏导,与孩子一起正面应对这一问题。

青春期孩子“恋物”就是“恋物癖”吗?父母须谨慎定义

并非所有的恋物都会成为恋物癖,孩子恋物也并不可怕。看见孩子的需求,放下成见,正确引导才是父母父母对“爱”最好的表达。


我是河马妈妈,80后知性“女青年”,自持有点小智慧,文章皆原创。在这里向你诉说孩子们的故事,渴望与万千父母一同成长。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击文章上方红字

“关注”我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