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就逆反吗

孩子到了叛逆期就逆反吗

有位家长说,男孩11岁很逆反,是不是到了叛逆期都这样?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10多岁,就一定会叛逆,跟父母对抗,通常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结果。因此,当遇到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想听父母的话时,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期到了,他们应该这样,别人家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表现。

殊不知,不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会逆反,有些孩子在青春期跟父母的相处就很融洽,这与父母从小养育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方式有关。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尊重他,平等地与他交流,孩子就会信任父母,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说。父母的陪伴教育在孩子小的时候很重要,这样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

生活中孩子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如果合理,家长要遵从孩子的想法,只要孩子所作所为没有危及自身安全,没有对他人造成影响,一般都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孩子会感觉他有为自己做主的机会,也就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

如果平时与孩子的沟通能够做到平等相待,哪怕孩子做错了事情,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家长也能够平和地接纳孩子,理性地询问孩子错在哪里,下次怎样做会更好,帮助孩子看到存在的问题,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孩子会从中积累经验。

在这样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在成长中受到尊重、理解、接纳、支持和鼓励,这些给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营养,心灵会被滋养而阳光。在民主、有教养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感,他们对自我的客观认识有强大的自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不论别人对他如何评价和认定,他都会坚定地相信自己。

而孩子叛逆,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够好,他们只是在青春期想得到来自外界的认同。如果父母还像小时候一样要求和控制他,不让他自由地为自己做主,将迎来孩子一次次地跟我们对着干。比如孩子周末想出去跟别人玩,父母不同意,阻止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这时孩子会非常反感父母。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交流玩耍,他们在心理上与父母开始进行分离,他们想证明自己长大了,不需事事向父母汇报,不再听从父母的各种建议,他们想发出自己的声音,讲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认同和尊重,并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一旦这些要求受阻,孩子的情绪会波动很大,与父母产生摩擦和冲突的机会自然增多。

青春期孩子内心的诉求,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理解,孩子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而父母同样会感受到来自孩子巨大的反抗力量,感觉原来那个听话、顺从的孩子不存在了,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样简单好管了。如果父母没有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就容易陷入迷茫和手足无措中。

当父母感到烦恼时,正是需要反思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否能够让他有发言权,是否让他有表达的机会,是否能够耐心地听他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可以想想孩子为一些小事做主会影响他的生活吗?会造成不民影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需要给孩子自由。

比如孩子说写完作业就下楼找同学玩,家长的允许会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为了达到和同学玩的目的他愿意高效地完成作业。孩子不想画画,想学路拳道,在他自由选择判断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孩子会非常看重父母的这份理解。

当然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处处支持孩子做的所有决定,有些事情不能做,就一定要拒绝孩子,并告诉他原因。

明友的孩子祺祺,在初中的一年暑假时,要跟一位叔叔外出几天去做公益活动。朋友听到后感觉孩子跟一位陌生人去参加活动很不安全,既不认识也不了解这个人,孩子对这个活动也只知道个大概,听起来是为山区的孩子支教,但具体到哪里去,做些什么,多长时间,全部一无所知,因此,孩子爸爸果断地拒绝了她的安求。

祺祺当时很生气,但没过多久她就明白爸爸不支持她参加是为她的安全考虑。在情况不明时,不能随意跟陌生人走,特别是女孩子,很多父母大意,没有起到监护的作用,使孩子陷入危险境地。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甄别和分辨身边的事情,不能听到公益活动就认定是去帮助别人,百目前往可能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相信在父母理性的引导中,孩子会认清事情的真相,即使不高兴,也只是一时的。父母认定是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要坚持,这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孩子最终会理解父母的。

正确看诗孩子的逆反,当孩子难以沟通时,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是否认真倾听了,即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相信父母的倾听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他们的逆反情绪会化解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